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发布啦 0 0

1930年,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在江西龙岗展开激战,这是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第一次反围剿战争,这场战争,红军大获全胜。

经过2个月的激战,红军歼灭敌军1万多人,缴获了大量物资,在这些被缴获的物资中,出现了一个当时的高科技产品——一部电台。

当时红军正需要一部电台,因为在战场上,信息传递不便,如果没有电台负责传输情报的话,红军面对的战场就是一片迷雾。可是虽然缴获了设备,却面临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当时红军内部,并没有人懂得如何操作电台,这该如何是好呢?

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白手起家

有电台却没技术,毛主席心里非常犯愁。这个时候毛主席想到,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国军的俘虏里找几个会电台的人才。

当时,国军负责电台的小组由于队伍溃散,正在山里四散奔逃,为了电台这件大事,朱德朱老总亲自带着人去追,终于把这班人追了回来。

我军的红军参谋部部长郭化若奉毛主席的命令,到战俘营里去给这些电台技术人员做思想工作,就在郭化若和这些被俘人员聊天的时候,有一个人举手示意,他对郭化若说:“如果你们需要的话,我愿意投诚。”

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这个主动投诚的人员让郭化若非常惊喜,他连忙询问了这个人的身份来历,这个人在名单上的名字是吴人鉴,但这是他的化名,他的真名叫王诤。

王诤这个人还真不是普通人,他出身于南方的名门望族,21岁的时候,因为亲眼看到国家遭遇的苦难,所以毅然决定投笔从戎,考入了黄埔军校通信科。

被俘的时候王诤23岁,刚上战场没几个星期就当了俘虏。但是王诤投诚确实是真心实意的,因为当年他考入黄埔军校是为了报效国家,可是一考进去,他却大感失望。

王诤考入的是黄埔军校第6期,这个时候黄埔军校的学员质量和教学质量都已经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而且因为此前的白色恐怖,所以黄埔军校流失了大量的人才。

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王诤考进去的那一年,正赶上黄埔军校风雨飘摇的时候,军校内部一片混乱,主管部门不思改进,反而在军校内部大行贪腐之事,好好的军校搞得乌烟瘴气,这样的现象让王诤内心的理想受到了冲击。

他无法接受自己心心念念考入的军校如今已经变成了这副模样,而从军校毕业加入军队之后,他看到的贪腐黑暗更加严重,王诤这才意识到,眼前的国民政府挽救不了中国的黑暗,相反是造成中国苦难的一大凶手。

这一切让王诤非常郁闷,更让他不满的是,国家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老蒋却依然把心思耗费在打内战上,而且,国民党军队肆意欺压百姓,完全没有一支正规军队应该有的样子。

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而这次被俘让王诤看到了红军是一支不一样的军队,虽然在国民党的宣传中,红军是一群十恶不赦、胡作非为的家伙,但是自打进入红军根据地以来,王诤见到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不夸赞红军而讨厌国军的,这就是民心所向,王诤的心也渐渐动摇了。

所以被俘之后,王诤便决定弃暗投明。王诤的加入对红军而言是一件大喜事,在军校里,王诤就是通信科的模范生,所以电台技术对他而言小菜一碟。但是王诤看到红军缴获的那部电台也很犯愁,原来因为战斗的时候不注意,这部电台已经出现了损坏,不大好用了。

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王诤对毛主席反映了这个情况,毛主席笑着对他说:“不要紧,将来敌人还会给我们送来新电台!”1930年末,经党组织批准,王诤等一批无线电技术人员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切如毛主席所说,1931年初,战斗再一次打响了,这一次毛主席特意下了命令:“胜利后须注意收缴敌之军旗及无线电机,无线电机不准破坏,并须收集整部机器及无线电机务员、报务员。”在这次战斗中,我们终于缴获了一部完整的电台。

1931年1月,毛主席建立了红军第一个无线电部队,由王诤担任队长,负责带队以及人员技术培训等工作。王诤这些技术人员都得到了组织的优待,津贴比别人高出一倍,王诤深受感动。

他没想到自己几个月前还是俘虏,但几个月之后就能得到党组织的如此信任。备受鼓舞的他当即写了信对毛主席表示,自己愿意不要津贴,把一切的资源都投入到无线电工作之中。

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决胜千里

1931年4月,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来了,到了无线电小队发挥作用的时候。虽然队里严格来说只有一部半电台,但是这仅有的电台就足以扭转乾坤。王诤亲自带着一部分队员还有电台跟着毛主席和朱老总到了指挥前线,为了探听敌人的讯号,王诤几乎没有合眼。

到了5月15日,王诤突然连接到了敌人的讯号,王诤在监听中得到一个重要的情报,那就是驻扎在富田的敌人将于16日早上朝东固地区进发,而东固就是红军指挥部所在地。王诤立即将这个情报上报给主席,主席根据这个重要情报立刻做出了安排:部队连夜出动,迅速占据有利地形,给敌人设下埋伏。

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第二天早上,国军队伍一来就傻眼了,他们本来是想打红军一个出其不意,没想到刚一进来,直接被红军包了饺子,仅仅几个小时,敌人派来的28师几乎全军覆没,敌人士气大减,第二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重大战果。

这次胜利充分证明了电台在战斗中的作用,毛主席在战后的庆功会上称赞王诤和他带领的无线电部队是我们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更让王诤和毛主席感到欣喜的是,这次战斗中我军又缴获了敌人的一部电台,这下我们有两部完整的电台,终于可以在战场上使用我们自己的电台进行交流了。

1933年的八一建军节,党组织授予了王诤2级红星勋章,以表彰他在几次反围剿中立下的重大功劳。

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1934年10月,由于第5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踏上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王诤和无线电部队也带着电台,和大部队一起进行长征。无线电小队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电台重于生命。长征处处都是绝境,如果情报跟不上的话,红军随时有可能陷入敌人的陷阱。

当时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红四军团等分别处在不同的位置,所以这个时候我军全都依赖王诤手下的几部电台进行联系。1935年7月,我军与红二六军团的电台信号突然中断,红军队伍面临着断联、分裂的风险。

为了找到红二六军团,王诤每天都在苦苦搜寻着那些遥远的信号,1936年1月27日深夜,王诤终于看到了曙光,他捕捉到了一个来自千里之外的无线电讯号,经过确认,王诤认为这就是红二六军团的信号。

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通过电波频率,王诤意识到他们在传输一份几百字的电报,在对方的发报间隙,王诤立刻对对方进行呼叫,表明自己是红军的中央电台台长。

这下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终于接上了头,红二六军团方面的贺龙与任弼时也从王诤口中得知,中央红军已经北上。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王诤每天与红二六军团联络,终于促成了两支队伍胜利会合。

王诤到达陕北不久,抗战爆发,为了进一步强化电台的情报传输功能,王诤以中央电台为圆心,建立了整整8条情报网,每条主情报网以下又分布着10多条分支网络,抗战期间我军得到的许多珍贵情报都是由这八条情报网传达到延安的。

建立情报网说起来很轻松,但实际上危险性极大。正是因为电台在军事战争中的重要性,所以敌我双方在电台上始终没有停止过较量。

敌人对我军的电台信号严防死守,一旦发现讯号就会进行大规模的破坏,双方的密码本都不断更新迭代,以保障消息的机密性。

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每过一段时间,王诤就要带着无线电部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占区进行电台的建设。这样的行为一旦被日军发现就极有可能送命,但是王诤必须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我军才能得到第一手的情报。

同时,各地优秀的地下工作人员也为电台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军电台情报最强的时候,信号甚至可以直接连接到敌方的指挥部。

当时中华大地上分布着日军、国民党还有八路军等各种部队的电台讯号,而条件最艰苦的我军电台,情报消息传输却是最强的。当时我军的条件可谓一穷二白,电台基本靠缴获。

但即便如此,王诤还是逐渐带出了一支成熟的无线电队伍,并且在党校内开设了无线电培训班,我军的技术人员逐步增多。

同时,王诤和无线电部队的众多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尝试自己制造电台,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无线电部队已经堪称一流部队了。

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一代宗师

从红军时期一直到新中国建立,王诤从来没有出现在正面战场上,但是他的贡献却是一等一的。如果没有王诤,没有他建立的电台,那么这场仗还不知道要打多久。

新中国成立之后没多久,王诤又一次进入了战场,这一次他的敌人是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而敌人的手段也更加高超。为了防范我军的电台,美军在战场上使用了史无前例的电磁波干扰,这是过去我军不曾遭遇过的。

美军的电磁波干扰让我军在刚进入朝鲜战场的时候吃了大亏,发现这个情况之后,王诤老将出马,再一次亲赴战场,他通过研究制定了两个策略:

第一是每隔几天就调整一次我军电台的雷达频率,让美军的干扰无法长时间进行输出。

第二是在电台上添加了特殊的防干扰装置,美军的电磁波攻击很快就失去了作用。

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美军以为我国的技术非常落后,其实不然,虽然经费不足,资源有限,但王诤的科研水准大概远超过美军的某些专家,在王诤出手之后,我军的电台几乎再也没有受到过美军的影响。

在战争史上,王诤的名气并不如那些正面战场的将军那么大,但是他的功劳不容小觑。

1955年新中国举行了第一次授衔仪式,王诤被授予中将军衔,这是这位英勇无畏的电台战士应得的荣誉。

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王诤的一生都和电台紧密相关,从朝鲜战场回来,虽然已经不再打仗,但是电台依然对国家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久之后,王诤被任命为解放军电子科学研究院的院长,他带着学生们继续研究他研究了一辈子的电台。

60年代,我国进入弹一星的研究时期,为了防止敌人的窃听、盗取,王诤带着学生们在研究基地的周围构建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火墙”,守护了国家机密,并将当时的技术成功运用于地空导弹防护系统,即便当时的美国高科技也没能突破王诤等人建立的无线电系统,这场关于无线电的较量,其意义不亚于一场大战。

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王诤在电台领域是一位宗师级别的人物,他所创立的一代技术奠定了我军无线电科学的基础,直到现在解放军使用的很多技术依然能看见王诤的影子。而当年许多王诤带出来的学生如今已经是无线电技术领域的中流砥柱,可以说正是因为王诤的存在,才有了如今中国无线电领域的大框架,王诤是一个超前革新的人,他让我军的无线电技术进步了至少二十年。

1978年,王诤中将去世,人们评价他:“半部电台起家,一生征战为民。”谁能想到,当初缴获的半部电台成了后来我军强大电台机关的前身,从1930到1978,48年来,王诤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他的故事便是一段永不消逝的电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