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部队在经历了长途跋涉,终于有了缓一口气休整部队的时候,一只鸟儿落在了枝头,将军一眼就察觉到了不对,放下碗筷,立即命令队伍隐蔽撤退。就是这样的智慧,带领着队伍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胜仗,这位将军就是抗日英雄许亨植。
一个队伍成功的背后,少不了一个有勇有谋的领头人,在战场上,更是如此。许亨植就是众多领头人中的其中一个,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敌人。
许亨植,他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李熙山,1909年出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善山郡,因为父亲参加朝鲜反日殖民统治,被迫流亡到中国东北,那个时候许亨植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但在父亲的熏陶下,许亨植有自己的想法和智慧,年级尚小的他就想要为解放人民出一份力。
但在当时,除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当地的地主老财也在不停地压榨贫苦的老百姓,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许亨植一家人只能靠着父亲的一点点田地维持生计,因为父亲有着反日的头衔,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更是如履薄冰。
在当时战乱的背景下,许多像许亨植这样的小孩儿都在跟着夫子念书学字了,但由于许亨植及其家人是以难民的身份移居到这里的,家境不好的他根本交不起学费,没有办法上学堂。但这点困难并没有难倒许亨植,没钱读书就借书看,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抄下来问,久而久之,许亨植认识的字就越来越多了,能看懂的书也越来越多了。
在家人的帮助下,许亨植还学会了朝鲜语,因为家里以前开过药材铺,许亨植还懂一些药理知识,因为乐于助人,学堂里和他一般大的孩子也喜欢跟他说话,时不时还会给许亨植带上几本有趣的画册。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许亨植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只希望能够为保家卫国的事业出一份力。也就是因为这些书,许亨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立下誓言要将自己的智慧奉献给人民。除了读书之外,许亨植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早早就外出干活了,虽然很累,薪资也很微薄,但许亨植从来没有说过要放弃,不管多苦多累,他都坚持下来了。
终于在1929年,许亨植参加了革命活动,有了在战场上挥洒热血的机会,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尽职尽责,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许亨植也绝不怠慢,尽心尽力做到最好。领导也是将这个努力能干的小伙子记在了心里,在1930年,许亨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
许亨植正式融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家庭,在一众爱国人士的熏陶之下,他更加热爱这个拥有秀丽江山的国家了。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这段日子里,许亨植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学到甚至是听都没有听过的知识,思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期待把自己的能力用在刀刃上。
入党之后,许亨植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在1930年5月前后,上级领导制定了“五一”反日游行,在游行开始的前一天晚上,各地的爱国积极分子都加入了这场没有枪炮的斗争之中。游行的队伍沿途散发爱国传单,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伪善和他们的罪恶行径,他们直接拉着横幅围堵在了日本领事馆门前。
学校和工厂,甚至是路人都加入到了这场游行队伍之中,他们高呼自己的爱国口号,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表达的淋漓尽致。好景不长,很快,他们遭到了当地警察的围堵,当地警察要求他们立刻停止游行,还说他们影响了正常的公共治安。
但警察们寡不敌众,根本没有办法阻止游行,心里紧张的警察不小心扣动了扳机,一声枪响让大街上躁动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游行变为暴动,人们纷纷拿起地上的砖瓦石头,扔向日本领事馆,玻璃碎裂的声音,喊叫声混成一团,大街上躁动一片。
不幸的是,这场盛大的反日游行引来了日本人的注意,他们立刻派兵镇压。反日团队为了防止被日军抓到,影响下一次的运动,就直接四散跑开,但许亨植为了掩护自己的同志被日军抓捕了,被抓的时候,他还在高喊着爱国的口号。
许亨植被抓之后,敌人对他用了最残酷的刑罚,他都没有开口,誓死都不会做叛徒。终于在经历了一年的牢狱之苦之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的时候,许亨植成功被组织营救出狱,继续领导反日活动。
在1934年6月许亨植担任了东北反日游击队的指挥员,率领部队积极抗日。1935年1月,就直接担任了东北抗联第三军的团长,积极完成领导派发的各种艰难的任务。期间他要求自己的部队要积极参加训练,以增强身体素质,还以身作则,只要有训练自己就绝不会漏下,坚持做到最好,这也让他部队里的同志们充满了斗志。
许亨植用自己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铁道北的新游击区开辟之后,许亨植自发组织了地方自卫队以便于保护革命群众,准备一举拿下铁道南,但就在这个危急时刻,游击队的党支书王鸿生突然叛变了,将游击队藏在秘密地点的十几条枪全部上交给了日本人,这迫使许亨植临时改变任务计划,势必要抓出深藏队伍的卧底。
在不知道敌人计划的情况下,许亨植在村子口等了一个晚上,终于有了一点点的眉目,大老远就看到了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但这个身影越看越觉得熟悉,走进了许亨植才发现,这人竟是自己拜过把子的好兄弟张有才,许亨植强忍着怒火将张有才逮捕,张有才供出了叛徒王鸿生的藏身之地,许亨植将两人一起拿下,带回队里。
张有才和王鸿生说出了自己叛变的原因,说是觉得游击队没有胜算,他们只是想要一条活路,才干了这种事。其实许亨植更多的不是愤怒而是悲伤,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那还指望谁相信你呢?最后许亨植召开了群众大会,镇压了诡计多端的汉奸叛徒,确保了群众和组织的安全,更是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许亨植带领着自己的部队打了无数的胜仗,他用自己的机智无数次的化险为夷。有一次在撤退的过程中,由于舟车劳顿,大部队原地休整,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了一只长着翠绿羽毛的鸟儿,也不怕人,甚至还会落在战士们的肩头,战士们虽然一直保持着紧张的神经,但是也被这只有趣的鸟儿逗笑了。
笑声引起了许亨植的注意,他看着这只鸟儿抚摸着下巴的胡渣若有所思,立刻就意识到问题之大。野外的鸟儿都非常的警惕,是绝对不会这么亲人的,所以这只鸟一定是人养的,但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怎么会有人养的鸟儿呢?谁又会有这种闲情逸致呢?很快,许亨植就想到了日本人,就立刻让队伍撤退,寻找更好的隐蔽点。
所有的战士都面带疑惑,但还是听从领导的命令,抓紧收拾物资,转移阵地。事实证明,许亨植是正确的,他们刚刚撤退,侦察兵就发现了驻扎在不远处的日军军队,许亨植再一次用自己的智慧避免了一次不利的正面冲突。
1941年,许亨植和他的部队再次接到了新的任务,除了剿灭敌人的小据点之外,主要任务是深入群众,发展秘密抗日救国组织,并负责活动的粮食,水源,物资和侦察敌情等任务。许亨植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往返于各地指导工作,这也使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给抗日救国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1942年的7月,许亨植带着自己的警卫员陈云祥再一次踏上了执行任务的旅程,为了联系上偏僻村庄里发展的100多位抗日的同志,他和警卫员,一路上跋山涉水,才得到了准确的信息和情报。由于情况紧急,在8月2日的下午,许亨植就整理好了所有的资料准备离开,向组织汇报这里的情况。
村子里的人不放心许亨植和警卫员独自离开,便派出当时村子里的练家子王兆庆护送他们离开,在村里人的眼神护送之下,许亨植三人进入了茂密的树林。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他们不得不走进更加难走的山谷中,天黑的时候终于到了青峰山下。
三人走了一天的路,都累坏了,再加上天已经黑了,在山谷里摸黑行走也不安全,搞不好还会迷路,这样就更耽误时间了,就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准备休息一晚。第二天一大早,许亨植的警卫员陈云祥起来生火做饭,升起的缕缕炊烟暴露了三人的藏身之地,日伪军灵巧的鼻子已经嗅到了这里的味道。
当许亨植有所察觉的时候,日伪军早就将他们团团围住了,陈云祥为了掩护许亨植牺牲了,王兆庆拉起许亨植就跑,但是许亨植的腿上也中了一枪,根本就跑不动。此刻的许亨植知道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的任务了,就直接将王兆庆推出了好远,自己留下来断后,王兆庆当然不愿意,还要拉着许亨植一起走,但许亨植命令王兆庆无论如何都要完成任务,现在只有他能做到这件事,王兆庆眼含泪水,将资料全部揣进怀里。就这样,王兆庆将资料带回了总部,同时,他也将许亨植的死讯带回了总部。
许亨植牺牲的时候年仅33岁,他的笑容永远定格在了那张黑白照片上,他是为全中国的人民而牺牲的。没过多久,敌人就在报纸上大肆宣传许亨植同志的死讯,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功勋”,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许亨植同志死的壮烈,更激起了同志们的爱国热血,加倍的讨伐日本侵略者和日伪军。
在庆安县大罗镇东山村江布屯东南200米庆木公路东侧伫立着一块永不倒塌的石碑,那是许亨植同志牺牲的地方,我们应该将他和他的精神铭记于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许亨植的故事会代代相传,我们都不曾将他忘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