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会,梨花落后清明”。北京时间2022年4月5日3时20分,将迎来“清明”节气。
每年公历4月4日、5日或6日,太阳运行至黄经15度时进入“清明”节气,天地万物,清明洁净,清澈明朗,清新悦目。
《历书》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再春分后的十五天,《岁时百问》中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所以将此事叫做清明节。后来加上了寒食禁火和扫墓的习俗,慢慢就变成了清明节。
清明三侯
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鴽;三候虹始见。
桐始华丨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
田鼠化梗丨梗,属鹌鹑类。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虹始见丨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清明习俗
一说到清明节大家都想到的就是扫墓,在宋朝以后,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墓,子孙来到祖先墓前进行祭拜、焚香、打扫墓园等,以此来表达慎终追远之意.
扫墓的方式分为“挂纸”和“培墓”两种。“挂纸”又称为“压纸”,就是替祖先来修理房子的意思,首先要铲除墓上的杂草,然后再将墓纸叠好并用小石块压在墓碑前,最后在准备一些贡品并且烧一些纸钱。“培墓”属于隆重的祭拜仪式,需要准备三牲或五牲、各种纸钱、烛炮、子孙灯等。在墓前点燃子孙灯后带回家,寓意着子孙兴旺。
除了扫墓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比如戴柳、射柳、打秋千、踏青、拔河、放风筝、蹴鞠等等。而且在清明节时,各个地方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泰州人在清明节会举行划船比赛、贵池县清明节,妇女们制米茧以祭蚕姑、还有吃鸡蛋、包春卷等等。
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
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家家蒸清明果互赠。韦庄诗里云:“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古人断火,是要以新火换旧火。吃冷食,如寒食粥、寒食面、凉面等,以清理肠胃。
江南一带的人们,会在这个时节吃青团。轻轻咬一口,糯韧绵软,甜而不腻,肥而不腴,混着青草香的清甜慢慢沉入心坎。
清明养生
清明时期,调养应该以“柔肝”为主。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多吃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食物;清明时节,难免会有对先人的思念和悼念情绪,注意不要情绪过度激动或者格外抑郁,以免肝郁太过。
清明连绵不断的细雨,带来的有易袭难祛的湿邪,此时要格外注意养好脾胃,因为脾虚会加重湿气,湿气重又会导致脾虚。在饮食方面建议多吃清淡食物,尽量避免油腻、煎炸、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同时注意不要吃得过饱而伤脾胃。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各种细菌、病毒容易滋生,如果,这个时候出门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出现腹泻的几率也很高,所以在饮食上需要遵循抗病毒的原则。
在踏青和祭祀期间,应多喝水,另外要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小白菜、油菜、胡萝卜等。另外,还应注意多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比如蛋黄和豆类等。
清明饮茶
清明时节,适宜性味清凉的饮食,以便柔肝养肺,增强体质。一杯春茶,富含氨基酸,茶汤鲜爽,味温性凉,有健胃提神之效、祛湿退热之功,最是应时佳品。
说到清明,最不得不提的就是阳春时节的春茶新芽,“其细如针,斯为上品”。清明前的春茶带着清洁明澈的气质,也称“明前茶”、“火前茶”
春茶以北纬30度所产为最佳。在这条“黄金产茶带”上,浙江的西湖龙井、江苏的洞庭碧螺春、安徽的六安瓜片携手开启江南春色;不远处,福建的福鼎白茶饱吸春光开始散发清香;
往西去,河南的信阳毛尖在中原大地上一枝独秀,四川峨眉山上的竹叶青茶早已苍翠欲滴;同一时间,湖南的安化黑茶、云南的普洱等发酵茶也进入了春季采茶期……
春天阳气升发,气温明显升高。因暖生燥,应保持心平气和,忌妄动肝火,需清肝明目、镇定降压之茶。茶本身有着不俗的药用价值,又因春茶叶嫩,富含氨基酸,且茶性清凉,退热降火之功效不可小觑。
清明时节多雨,地湿之气渐升,晨时有露,夜有霜。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这时不妨喝些茶来去除湿气。
喝茶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水分,又利尿,而利尿对祛湿大有好处。而且茶还能让口舌生津,湿气重的人痰特别多,总是堵在嗓子眼,茶最大的作用就是生津润喉,喝了茶,嗓子也可以清清爽爽的。
1、消热止渴陈年生普
依据道法自然的养生传统,人在春分时需保持阴阳平衡,而有年份的普洱生茶,经历时间沉淀,茶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等得到充分转化,致使茶性温和,它消热止渴功效很好,适合大多数人饮用。
2021年名山古树春茶系列套装,具有很高的品鉴和收藏价值!
2、清火喝绿茶
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过头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绿茶滋味鲜爽,因此春茶,特别是明前茶往往是一年中综合品质最好的。
绿茶香高味醇、清汤绿叶,具有较优的抗菌、抗病毒、抗紫外线、提神醒脑等功效,对于犯春困的人群,泡上一杯,大有帮助。不过绿茶茶性寒,比较适用于热性体质者,肠胃虚寒的人则不宜喝绿茶。
3、补益喝红茶
清明节气之后,气温快速升高,各种病毒和细菌也开始活跃起来,人们很容易患上感冒。红茶性温,可补益身体,养蓄阳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暖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同样也能助消化,去油腻。需要补血的朋友也可以用红茶加上枸杞子、大枣等,给自己自制一杯补血养生茶。
而在红茶的诸多品类中,滇红由于云南大叶种独特的香高味浓,越来越受追捧。滇红的产地不同,质量也略有差异,凤庆、云县的滇红毫色菊黄、香气高长,有的带花香,味道浓爽;勐海、双江的则毫色金黄、香气浓郁,味道稠密刺激性激烈,回味不及凤庆滇红醇爽。春夏秋三季别离制造的滇红,色香味也微有差异。
滇红金针:滇红金针是滇红茶中的一个较新种类,因条形如“针”色泽“金”黄而得名。金针滇红精采单芽精巧而成,茶色金黄显着,干茶麦芽糖香味浓郁耐久,色、香、味俱佳,冲泡后汤色色泽红黄透亮,麦芽糖香味四溢,喝后口中甜滑耐久,香高味醇,味道浓强。相对来说等级是比较高的一款茶品。
野生滇红茶:也就是古树红茶了,比较其他滇红茶色泽偏黑,茶品等级无要求,严厉含义上讲,是在采摘质料上有差异(野生茶或放荒茶为质料),工艺特别。制品茶除具有特优滇红茶的条索紧秀乌润、汤色金黄透亮、味道浑厚丰满、香气较为沉稳,悠长、叶底红匀鲜亮等特征外,更具古乔木茶山野之气激烈。
红茶因汤色艳丽而得名。春暖花开之时泡一杯温润的红茶,那红艳诱人的汤色,不仅带来如沐春风的温暖,还有心灵的抚慰,精神愉悦。日本静冈县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于2016年10月6日宣布,他们成功证实红茶中的茶黄素(Theaflavins)具有抗病毒的效果。
茶黄素是一种天然成分,对肌肤的没有伤害且不会造成金属腐蚀及发出氯的气味,可以用于制造洗手用消毒药剂。专家表示将与相关企业共同研发含有茶黄素的消毒药剂。茶黄素主要存在于红茶中,此外乌龙茶、黄茶等茶类也有少量存在。茶黄素作为茶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一类天然茶色素,堪称茶中的“软黄金”。
红茶中的咖啡碱藉由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进而使思维反应更加敏锐,记忆力增强。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同时又促进发汗和利尿,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它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红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类,属性甘润温和。春天雨多湿气重,人体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当中,难免会遭受湿寒入侵体内。甘温的红茶刚好可以滋养人体的阳气,能够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生热暖胃作用颇佳。如果再添加一些蜂蜜、生姜、牛奶等驱寒效果更好,还能补充人体所需的一些营养。
4、养生喝白茶
清明时节,适宜性味清凉的饮食,以便柔肝养肺,增强体质。一杯白毫银针,富含氨基酸,茶汤鲜爽,味温性凉,有健胃提神之效、祛湿退热之功,最是应时佳品。
春天阳气升发
,气温明显升高。因暖生燥,应保持心平气和,忌妄动肝火,需清肝明目、镇定降压之茶。白茶本身有着不俗的药用价值,又因白毫银针、白牡丹叶嫩,富含氨基酸,且茶性清凉,退热降火之功效不可小觑。
这款白毫银针,采制于2021年3月,头春头采茶,茶园位于福鼎市点头镇,是白毫银针的核心产地。
这款白毫银针条索肥壮,干茶就有浓花香味。香气浓郁、毫香鲜爽、微带花香。茶汤温润如玉,如谦谦君子,回味无穷!毫香甜香层次丰富,滋味优雅!
萎白毫银针最突出的香气特点便是嫩香和毫香,略带花香,入口茶汤更加鲜爽、灵动,滋味口感偏清淡,但是淡而有味,韵味生津甜润。
2011年白牡丹,毫香,蜜香,药香层层递进,变化无穷!2021年牡丹王花香高,甘甜,鲜爽,滋味浓郁!以毫香,花香为主。白牡丹口感甜润、清甜、花香落水。白牡丹,多数是一芽一二叶,在叶片中,就暗藏不少的香气物质。这些香气物质,能让白牡丹呈现出不同香型,或是桂花香、或是兰花香、或是栀子花香,丰富了我们的喝茶选择,不少之前喜欢喝茉莉花茶的朋友,可无缝对接白牡丹的口感。
适合春天喝的白茶有老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其中以老白茶为最佳,老白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等得到充分转化,茶性温和,消热止渴功效很好,适合大多数人饮用。
5、提神喝花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冬的郁积在人体的寒气,需要在温暖宜人的春天释放。花茶有着通窍之功效,春季饮用,能很好的散寒暖身,促进人体阳气的生发并令人神清气爽。
以上就是适合在清明时节喝的茶了,除了茶的品种以外,大家在喝茶的时候也要注意,不同的茶适宜不同的体质。只有了解了自身的体质,“看人喝茶”,才容易收到好的养生效果。
泽青茶道文化传媒工作室,是一家茶文化高端品牌。致力于茶文化推广、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茶道文化、茶健康生活、香道花艺、中外名酒、世界咖啡文化、艺术品鉴赏、养生膳食、茶空间的一个以茶为媒的东方生活美学平台。
专注于茶垂直领域,茶原产地保护,坚持深入核心产区,关注茶界生态。将专业级茶学知识变为更适于读懂和交流的原创内容。安全茶 健康品。精彩生活,从一盏茶开始~欢迎关注泽青茶道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泽青茶道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