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发布啦 0 0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文 | 安风

编辑 | 文史洞察官

他作为毛主席的专属厨师,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但是在这22年间从未在饭菜里放过一滴酱油,这究竟是为什么?而且为什么还要将菜单销毁掉?此人究竟是谁?这其中又隐藏了什么秘密?

专属厨师——程汝明

195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程汝明成为了毛主席的专属厨师,在这之后的22年内一直为毛主席做饭,研究他的喜好以及口味。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程汝明(左)和毛主席(右)

但是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程汝明能够成为毛主席的专属厨师绝非偶然和运气,而恰恰证明了他的实力

程汝明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有六个孩子,他是老大。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程汝明

俗话说得好:“长兄如父”。作为家中的老大,程汝明很早就辍学担起了家里种地的担子,十二岁便开始下地干活。

但是由于家中兄妹众多,只种地没办法满足家中的花销,程汝明便踏上了去天津的打工之路,打算寻找更多的财路。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天津

十年间,他辗转了多个饭店去学习烹饪技术,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西餐烹饪厨师

1952年,程汝明来到北京的铁路上工作。在维护亚太和平会议期间,程汝明被派为外宾专列的西餐厨师,专门负责西餐餐饮。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西餐

在外宾专列服务期间,程汝明多次受到外宾的夸奖,对于他做的餐饮十分满意。程汝明也因此受到了外交部的表扬。

成为专属厨师的历程

1954年的一天,程汝明像往常一样到调度室查看自己的任务发现上面竟然没有自己的名字。

随后他就到保密室问问看是什么情况,结果他刚走进办公室,工作人员就调侃他说:“汝明啊,今天你可得好好庆祝一下喽!”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原来程汝明的牌子被挂在了毛主席的专列上,成为了毛主席的专属厨师。

能够成为毛主席的主厨,程汝明的心中无比的兴奋。但是比起兴奋更多的是紧张。他不知道主席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怕自己做的食物不符合主席的口味,惹得主席发怒。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但是这一份紧张在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后便减淡了许多。毛主席待人非常的和善,没有一点架子,这让程汝明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开始潜心研究主席的喜好。

在刚开始为主席做饭的时候,程汝明还是遇到了一些难题,他不了解主席的口味。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他经常请教主席的另一位主厨李锡吾,问他主席的爱好以及忌口。一心想做出让主席可口的饭菜。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后来,在这次会议结束之后,程汝明和李锡吾一同被毛主席带回了家中,成为了实打实的专属厨师,足以看出他的出色。

不吃酱油的秘密

去到毛主席家中的程汝明欣喜万分,很快就向主席展示了自己的拿手好菜——红烧肉。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红烧肉

程汝明做的红烧肉可谓是色香味俱全,他的好友见了他都让他先做几份红烧肉解解馋,还说吃了程汝明做的红烧肉之后,把这张嘴都惯坏了,再也看不上其他人做的了。可见程汝明做的红烧肉有多么的可口。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程汝明把红烧肉端到主席面前后,主席只吃了一块便再也没有动过这盘菜。这让程汝明很不理解,他想着难道是自己做的红烧肉不好吃吗?心中很是疑惑。

这时毛主席也看出了他的不解,就笑着对他说:“汝明啊,你的红烧肉做得很好吃,只是我不喜欢吃酱油。”程汝明听到后就更加疑惑了,毛主席为什么不喜欢吃酱油呢?

随后程汝明就开始四处打听,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知道了原因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原来在毛主席小的时候,家里卖过一段时间的酱油。当时制作酱油的方法和现在的大有不同,虽然原理是一样的,但是艺手法大相径庭。

当时因为条件的限制,酱油是通过自然发酵形成的其中难免会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酱油缸

有一次,主席在酱油缸旁边玩耍,瞟到酱油缸里面有很多小白点,于是就凑近看了,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那些小白点都是小虫子。

从那以后,主席心里就对酱油有了阴影,再没吃过酱油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酱油

但是这不吃酱油可把程汝明愁坏了,好多菜都需要酱油来提色。就比如主席最爱吃的红烧肉。

程汝明开始潜心研究,一定要做出没有酱油的红烧肉。他进行多次尝试,用尽了各种办法。还请教李锡吾厨师做中餐的一些方式方法,最后终于被他给研究出来了。

他将做好的红烧肉端给主席吃后,主席赞不绝口,并将盘里的肉吃得一块也不剩。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红烧肉

从那以后,程汝明每次做的红烧肉都被主席吃得精光,并且主席也只吃程汝明一人做的红烧肉。这是何等的荣幸啊!

其实除了红烧肉,主席还喜欢吃辣椒和苦瓜。但是这两道菜都是需要酱油的搭配才更加的美味。通过程汝明的苦心钻研,最终决定用豆豉来代替酱油,最终做出来的菜也让毛主席赞不绝口。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苦瓜

其实主席身边的人也经历过一次大换血,包括警卫员、秘书、厨师等都换了一遍,就连主席的另一位厨师李锡吾也被调派到其他的地方,唯独程汝明一直留在主席的身边,而且一待就是二十二年。

正是他的努力与细心抓住了主席的胃,进而抓住了主席的心。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厨师

用心良苦的程汝明

在程汝明负责主席的饮食后,主席的食欲明显比以前好了许多。

1960年,我国遭遇了许多的自然灾害,许多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达不到,平时吃饱饭就是一种奢望,更别说吃肉了。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百姓

主席看到百姓们这样心里十分的难受,就跟程汝明说以后做饭别放肉了,等什么时候百姓吃上肉了,我再吃肉。

这年春节主席也是一切从简,仍然是饭桌上不见一块肉。但是程汝明看着主席这样整天没日没夜地工作,如果不吃肉,营养恐怕是跟不上,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素菜

程汝明买来猪肉炼成猪油,并将剩下的肉切成葱花大小,和葱花混合起来做成了主席最爱吃的葱油饼。本来主席并未发现端倪,吃到后还连连称赞程汝明的厨艺进步了不小。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葱油饼

但是几天后,主席发现了其中的小心机,严厉批评了程汝明,并且要求他以后不许再做葱花饼。

这条路行不通的程汝明开始另辟蹊径。他深知主席不愿意吃肉是为了省下这笔钱,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所以,他开始潜心研究如何花最少的钱做最美味营养的饭菜。

结合主席喜欢吃辣椒的喜好,他研究出了炸辣椒这一美食,当然,这一美食也得到了主席的称赞。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炸辣椒

用心良苦的程汝明不仅要研究出主席爱吃的美食,还要将主席的食谱烧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销毁菜单的秘密

起初,程汝明接到上级的命令说:“每次做完菜之后要将菜单销毁。”对于这一行为程汝明很不理解,但是依然会照做。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程汝明和一个老兵聊天,从老兵那里得知,原来销毁菜单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菜单中窥探出主席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进而对主席做出什么不轨的行为。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知道了这其中的原因之后,程汝明比往常更加的谨慎和小心,生怕有什么闪失。正是他的这份谨慎,也得到了更多人的信任。

程汝明的身份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就连他的家里人也只知道他在中南海当厨师,其他的一概不知。

即使同为中南海里的工作人员,程汝明往往也仅限于和其他领导人的厨师交流一下烹饪技术,除此之外一律不提。

作为主席的厨师,程汝明尽职尽责,也感到更加的光荣

令他自豪的事情

1956年,毛主席在武汉两渡长江,即兴写下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很多人都认为这当中的“武昌鱼”是在现场捕捞的,但其实不然。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武昌鱼

程汝明解释说,这条鱼是从长沙带到武汉的。在去武汉的当天,专列停在了长沙。

程汝明和李锡吾正在为主席准备午餐,但是警卫突然通知要开始出发,于是程汝明就把食材先收起来了,放到了自制的简易冰箱里,其中就有那条刚杀过的武昌鱼。

后来到了武汉,程汝明就为毛主席烧制了一条武昌鱼。吃完后,毛主席对于这道菜赞不绝口。后来就有了此句诗。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武昌鱼

每当有人提起这句诗,程汝明就十分的兴奋。非常热心地将这个故事讲授给他人,并且还很自豪地说:“毛主席当年提到的武昌鱼是我做的!”

当别人问起程汝明:“您觉得您这一生中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他说:最自豪的就是,为主席做了一辈子的饭。

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从不放一滴酱油,饭后必须亲自销毁菜单

程汝明

2012年,程汝明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虽然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严谨的精神将一直留在人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