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瞑眩反应,瞑眩反应也叫排病反应 。古人云:“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中医治病与西医治病其中最大的不同点之一就在于中医治疗可以产生瞑眩反应,而瞑眩反应正是人体阳气调动起来修复机体的必要过程。西医治疗是一种损伤,是伤害正气的治疗,这样的治疗不容易产生瞑眩反应。
那么,什么是瞑眩反应呢? 瞑眩反应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是指人的体质或身体能不好转好,(如虚寒性体质变为健康)或人体在排出毒素时(如西药、食物中的农药、人工添加物、饲料中的荷尔蒙、抗生素、人体产生的废残物),身体的反应,也称为排毒反应,或者好转反应。瞑眩反应不光是颜面或身体,甚至口中亦会出现荨麻疹,其他也有浮肿、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腹泻、发烧、耳鸣、血压变化、骨骼酸胀疼痛、口腔溃疡、咽炎、头部发热出汗、失眠、烦躁、血糖血压暂时性提高等症状。这往往是药力生效,外邪内透之故。因此出现这种反应者都不要担心,它不是副作用,(副作用是对身体健康伤害出现的不适症状)。瞑眩反应是经短时间后就会自然减轻和消失。
v瞑眩反应是医生与患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东西。一般服中药,或者针灸都可能出现瞑眩反应,有时服用保健品也可能出现这种反应。这代表着机体的阳气正在努力工作(提升),为着健康而奋斗。这个反应有其特殊性。
一般来说,瞑眩反应只发生在有病的脏腑,甚至有时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已有脏腑功能发生病变或功能障碍,这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恢复。
这种瞑眩反应大多是暂时的。当反应告一段落时,身体自然好转,整个人因而轻松起来。这时睡眠品质会显著提升,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强、感冒减少,面色红润,自觉精神旺盛,且生理时钟也变得有规律了。
另外,瞑眩反应可能多次出现,直到阳气完全修复了病体才会停止。产生瞑眩反应的时间也不一定。一般轻病患者服药一两天后就会出现瞑眩反应,这是中药发挥效果的前兆,但也因人而异。故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依其各人体内邪气之多寡以及邪伏的位置而有所不同。甚至于有人直接产生治疗效果。病情严重者瞑眩反应滞后,部分患者服中药十数天至三个月内才会发生瞑眩反应。
因此,能产生瞑眩反应,说明机体有能力修复自己的问题。但并非每个人的治疗过程中都会出现瞑眩反应。一般来说,越是邪气重而正气虚的体质,越容易出现这种反应。
比如说,阴寒性体质,这种体质比较容易感受外邪而生病,也称为过敏体质。长期吃阴寒性食物,如香蕉、牛奶、冰淇淋、生冷食物。还有人败酱草、菊花、板蓝根、金银花、泻火药常年服用导致身体一派虚寒疾病缠身,正气还没有完全伤害,还可以产生排邪反应。
正气伤害严重一些皮肤病如过敏性体质瘙痒减轻以为是疾病康复,事实上是邪气已经入脏入腑,正气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这样的体质也就很难再产生排邪反应了。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体内化学物质越积越多,比如象药品残留、农药残留、酒精、人工添加物、饲料中的荷尔蒙、抗生素、环境污染等等,都会导致机体阳气下降。而经过服用中药扶助阳气后,机体就会产生排毒反应。这些反应都是毒素排出体外时的必然现象。因此,要想把体内所累积的各种毒素排出,
一、要用扶阳的方法,调动机体的自然抗病力。
二、则要准备出现各种反应。现在越来越多的三高症患者,包括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这类病人服中药后也会出现排邪反应。最基本的表现是血糖升高,血压升高,血脂升高,因此,如果相信你的医生,就千万不要总是量血压,量血糖,量血脂,专心地接受治疗。否则一旦产生了怀疑,开始服用西药,则前面好不容易补起来的阳气又会被消灭掉,前功尽弃。所以,既然相信中医,那就不要三心二意,否则,干脆不要来看中医,专心地听西药好了。临床上每每见到这样的病人,听风就是雨,听西医一番话,马上就跟着走了。结果反而嫌中医调理产生了排邪反应,接着诋毁闹事。
如果以前曾经发生过内伤,或者骨关节的损伤,服药后可能会自动产生瞑眩反应。表现为受伤部位的疼痛、痒麻酸重胀等感觉。要继续服药到反应消失为止,则机体的阳气会彻底清除原来所积累的瘀血并更新组织,内伤会不治自愈。
有人问,能不能降低瞑眩反应的不舒服或缩短反应时间呢?我认为一定程度内是可以的。但条件是正气正在修复病体,你只能帮助正气来尽快地把病邪赶出去,千万不能帮助病邪把正气消灭掉。否则,瞑眩反应是减少了,但病邪也进去了。如果想治好病,就不要光想着减少反应,应该知道越是反应疾病痊愈越快。治愈疾病也是有代价的,体质扭转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培养提升正气同样是经常注意的事情,注意忌口与饮食节制非常重要。比如说,少吃油腻、腌制、刺激性食物,少吃寒凉等,多吃温性与易消化食物减少人为破坏人体阳气。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