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 王恩博)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有的超出预期。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两路政策,从加大保障和支持力度着手直达实体经济,进一步释放稳增长信号。
第一路政策旨在着力缓解受疫情冲击严重行业的负面影响,并加强兜底就业保障。
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降至临界点以下,表明经济总体景气水平有所回落。尤其服务业领域,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业务活动明显减少。
此次会议指出,当前一些市场主体受到严重冲击,有的甚至停产歇业,必须针对突出困难加大纾困和就业兜底等保障力度。聚焦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会议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今年二季度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延续执行失业保险保障阶段性扩围政策、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等。
可以看出,上述政策均直通受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新冠疫情冲击具有结构上的不对称性,对中小企业冲击大于大型企业,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影响大于中高收入阶层,中小微企业是最大的就业载体,将政策纾困资源进一步向微观倾斜,增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微观直达性,将起到更好政策效果。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分析称,疫情之下,困难行业和弱势群体房租、债务等支出是刚性的,而收入是脆弱的,因此政策最重要的是保微观主体现金流。此次国常会对五大困难行业暂缓缴纳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对弱势群体发放失业补助金、临时生活补助,对中小微企业提供稳岗留工返还和补助等,都是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第二路政策要求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记者表示,从总量工具看,相关措施包括适时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大 MLF(中期借贷便利)力度等,通过运行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可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适宜利率水平,同时也体现了稳健货币政策基调的客观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既着眼“增总量”,强调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也注重“优结构”。
例如,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要求研究采取金融支持消费和有效投资的举措,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优化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融资需求,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
其中,作为央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再贷款不仅有助于金融机构以较低利率向实体经济提供信贷支持,还能更好地引导其定向支持相关领域。分析认为,会议提出新设两项专项再贷款,瞄准了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科创和养老短板,将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作用。
温彬同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金融发力要更聚焦在支持稳定和扩大内需方面,尤其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需求都要求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国常会强调针对新市民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优化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务等,亦更好展现了金融服务民生、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