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作为曾经的地球霸主,一直是人类研究探索的对象。人类对它有太多的好奇,但又知之甚少。
它在书籍影视作品里的形象,显然是个庞然大物。那为什么在史前会存在这样体型庞大的物种,而我们现代却没有呢?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史前动物的体型,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史前动物的大小:
在古生物中比较大的软骨鱼是巨齿鲨,据推测长18米,体重可达40-70吨,是生活在2800万-150万年前最大的掠食者之一。
史前最大的两栖动物长得类似于鳄鱼,生活于2.7亿年前的普氏锯齿螈,长达9米,重达3吨。要知道,现存最大的娃娃鱼也不过重达150千克。
在1987年的南美洲曾发现一根阿根廷龙脊椎骨,长2米,宽1.5米,重达1吨,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现阿根廷龙的骨骼化石。
根据化石,科学家预估,这只阿根廷龙长至少有三四十米,体重可达80吨。
蓝鲸的体长可达35米,体重可达150吨,有的生物学家甚至认为蓝鲸比以前最大的恐龙还大。
关于为什么史前动物这么大,科学家提出了几种可能原因。
今天地球大气的氧气含量大约为21%,而在石炭纪,氧气含量则高达35%,更高的含氧量帮助呼吸系统不完善的节肢动物,能更有效地把氧气送到体内,所以个头也会更大。
比如,丰富的氧气含量造就了巨型蜻蜓、巨型蜈蚣等大体型昆虫。
因为昆虫本身依靠气孔让氧气自由扩散至全身,氧气交换效率比较差,而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增加使体型极限再次向上推一个高度。
不过,对于主动呼吸的恐龙来说,这个道理显然不适用。因为恐龙旺盛的三叠纪、侏罗纪的大气含氧量长期比较低,却并没有阻止恐龙体型的巨大。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从蓝鲸身上发现的。科学家们认为蓝鲸体内并没有抑制生长的基因,所以它可以不断地长大,越老的蓝鲸往往体型越大。
海洋生活环境给了蓝鲸巨大的浮力,因此不需要像陆地大型动物那样考虑由于自身重力对腿部的压力。
他们认为那些大体型的恐龙也没有抑制生长的基因,往往也在水中生活,全部依靠或部分依靠水的浮力进行生存。
由于它们没有形成抑制身体生长的基因,所以它们的一生都在生长。而对现在动物来说,大体型已不再适合生存,所以它们进化出了抑制生长的基因。
另外,恐龙的大体型其实也离不开当时植物物种的极大丰富。由于植食性动物能够所选择的食物众多,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体型增大的演化的趋势。
所以,现在的动物逐渐趋于小体型,只能说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大体型的策略已经不能再适用如今的外界环境了,所以它们不适合再长大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