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初三生的家长,心里一直有些庆幸:多亏这周末和节假日禁止学科课外培训的规定是2022年才正式开始实施。要是早一年的话,心里得多焦虑呀。
孩子目前处在中考复习冲刺阶段,学校里的各种练习册、体育训练和理化生实验练习让他的生活紧张,忙碌。周末偶尔完成作业后还有空余时间,他会刷几道往年的中考题。
目前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知识上的查缺补漏,以及通过模拟考试摸索适合自己的考场技巧(十分重要):考场时间安排、做题节奏、调节考场上的心态等。
尽管可能还有同学在课外尝试各种隐形的课外培训,但小七认为对自家孩子来说这就已经足够,再多的内容估计也吸收不了,一切等中考后看结果吧。
只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孩子现在是初二或者更低的年级,心里会不会有焦虑呢?答案是肯定的。
减轻学生负担是每个家长乐于见到的。轻轻松松学习还能考个好成绩,只是大多数人的梦想。
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成绩的提高还是靠投入时间成本换来的。
初三上学期期末由于疫情的原因,孩子的期末考试是线上进行的。
作为监考员,直接感受到了孩子的不易:
对于他来说,最大的难题不是不会,而是时间不够用。
语文的作文要求600字,可他只有25分钟。简单的审题构思,飞起来的字体,等考试时间到的时候,勉强把字数凑够。
历史,50分钟,开卷,考题中有一篇80-120字的小作文。
中考时历史考6本书的内容。尽管每本书在考题中的比例不同,但毕竟都要考,就得全部复习。如果几个知识点漏掉了,有书在手也没时间翻。
更何况,因为是开卷,试题的答案很少是能在书上直接找到的,就得开启大脑知识库,检索,分析,得出结论。
曾经看到有个城市中考改革,说是历史改成闭卷,以减轻学生负担。
初看到时不解,现在还真是感同身受。开卷考试学生还是得全记,试题灵活、难度大,还不如闭卷。
另外,这50分钟真的够短的。想想看,一般考试到最后10分钟,学生都会有些心理紧张。
这个时候你可能还有一两道大题没做,平时写作业可能没事儿,但这个时候就会紧张,大脑空白,手脚出汗,甚至有一丝丝发抖。
减轻学生校内校外负担,可面对这样的试题,你除了多读、多练、多花时间,还能怎么办?
解决问题还得从根儿上来。这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考命题的工作通知,感觉看到些许的希望。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核心内容是:
1、力争2022年实现省级统一命题,确保命题质量。个别不具备条件的省份,到2024年须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
这个举措是为了解决:部分地市命题单位存在命题管理不完善、条件保障不到位、命题人员数量不足、命题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问题。
2、切实加强各学科特别是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试题的政治性审查,重点审查试题选材的价值导向和材料使用的严谨性。
3、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坚决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不得超标命题和随意扩大、压减考试内容范围,严禁将高中课程内容、学科竞赛试题以及校外培训内容作为考试内容,确保依标命题、教考衔接。
4、科学设置试卷难度。按照“两考合一”“兼顾毕业和升学”的功能定位。规范考试时长、容量、难度等,科学合理设置试卷难度,既要防止试卷过难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也要避免试卷过易难以体现区分度。合理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5、认真遴选命题人员。命题人员应以优秀学科教研员和初、高中骨干教师为主,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的专业人员。严禁命题人员参与考试辅导材料编写和校外培训活动。
6、规范中考命题管理。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命题管理规章制度。认真做好阅卷工作,建立主观性试题“一题多评”制度和试卷抽检复核制度,确保阅卷质量和公平公正。
规范考试时长、容量、难度等。
科学合理设置试卷难度。
合理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虽然考试只是检测学习效果的手段,但中考成绩作为升学的主要依据,我们无法不重视。
考试命题关乎千万个孩子的学习方向和方法,必须要科学合理。
比如,小七最关心的考试时间问题,历史和化学的50分钟,物理和政治的60分钟,设定依据是什么?就考察内容和难度来说,为什么历史(6本书,50分)就要比政治(6本书,70分)少10分钟,难道就因为中考分值少吗?可题目的数量并不少多少。
从考试难度来说,工科211毕业的小七尝试做了几道往年的数学压轴题,有的题还真是十来分钟都做不出来。还有化学题,怎么选择题也整那么复杂?
以数学为例,分层命题十分必要,不过这样的后果就是容易让中等甚至中等偏上的孩子一到10题,15题,23题就看也不看,直接丧失思考的斗志。
中考只有70几天了,考试日期和时间已经公布,不可能再有变化。期待今年的考题设置科学合理,期待孩子最大程度发挥出水平,取得理想成绩。
郑州市2022年中考时间和分值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