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将安谋中国剥离求上市,实则为ARM指令生态的自救

发布一下 0 0

大家熟知的苹果A15处理器和M1芯片,华为的麒麟9000等系列芯片,高通的骁龙8等芯片都是基于ARM指令构架和相应的专利生态体系,ARM生态几乎被全球主流科技公司所采用,形成了能与X86生态相抗衡的另一极,甚至连英特尔和AMD本身也是ARM生态成员!


ARM将安谋中国剥离求上市,实则为ARM指令生态的自救

ARM将安谋中国剥离求上市,实则为ARM指令生态的自救


庞大的的ARM发展势头良好,却在2016年突然以320亿美元的价格打包出售给日本的软银集团。随后,日本软银又以660亿美元出售给显卡巨头英伟达公司,最终没有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


ARM将安谋中国剥离求上市,实则为ARM指令生态的自救


ARM将安谋中国剥离求上市,实则为ARM指令生态的自救


冉冉升起的科技巨头ARM为何屡次被出售,其实说到底还是出售比自己经营更赚钱。根据数据显示仅2020 年第4季度单季度就有67亿块基于ARM生态的芯片生产出来,平均每秒达到842块,全球每年生产的ARM芯片数量都可以用百亿为单位计算。


ARM生产和销售如此之高,但是却没有想象中的挣钱,2019年ARM总营收为19亿美元,成本则为16亿美元,净利润2.76亿美元。ARM生态的芯片出货量在2019年为228亿颗,平均每颗芯片授权费用只有1美分。出售给软银后,ARM股东可以迅速得到320亿美元。同样地,软银将ARM再次以660亿价格出售英伟达同样是为了资金,收购ARM六年以来实现收益翻倍有余(2020年9月Nvidia宣布推进ARM收购,2022年宣告失败并终止660亿收购计划)。最近ARM又拟将旗下持有的安谋中国股份进行剥离以推进ARM上市。


说起ARM在屡次出售后的现状就能理解为何再次计划将安谋中国剥离并上市,除了获取融资资金,还有ARM生态面临的压力。


1、在英伟达终止收购ARM后,随即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2%至15%,这表明ARM的营收压力已经较大,迫切需要美化财务数据,减少开支。


2、随着RISC-V的开源指令集的发展,原先的科技巨头也不再仅仅押宝在ARM生态上,华为、谷歌、阿里、中兴、英特尔、紫光等研发投入较高的公司都在介入开源的Risc-V生态,并且逐渐有相关商用产品出现。如果ARM提高授权费用来增加营收,那么必然会促使科技巨头做更多备份工作,加快RISC-V的生态建设。


ARM将安谋中国剥离求上市,实则为ARM指令生态的自救


3、除了RISC-V生态在中国发展迅速,中国的自主指令集构架如龙芯推出的LoongArch也在推广,具备指令集研发科技企业还有华为、飞腾、君正等等。在安信、服务器等对于自主国产化要求高的领域,国产化进程会逐渐促使中国的自主指令集取得一席之地甚至发展壮大。

ARM将安谋中国剥离求上市,实则为ARM指令生态的自救

ARM将安谋中国剥离求上市,实则为ARM指令生态的自救


ARM将安谋中国剥离求上市,实则为ARM指令生态的自救

4、随着中国自主通用计算GPGPU、AI领域的NPU指令集和芯片的发展,对于ARM指令的依赖度不像CPU那么高,未来会蚕食X86、ARM的生态市场份额。


ARM将安谋中国剥离求上市,实则为ARM指令生态的自救


基于以上几点,ARM剥离安谋中国以期待顺利在美国上市就显得更加迫切,毕竟软银收购ARM六年多了但营收并不会突然改观,现金流的压力仍然会持续下去,也必须在RISC-V等生态发展壮大前实现股份的变现。剥离安谋中国后,ARM上市时不用再提供安谋科技的账务等资料,可加快上市进程来获取融资资金推进ARM的研发和运营,同时还便于股东售出股份。


ARM将安谋中国剥离求上市,实则为ARM指令生态的自救


ARM将安谋中国剥离求上市,实则为ARM指令生态的自救


对于安谋中国来说,也可以借剥离的机会减小对于ARM的依赖,加快在中国本土的研发布局,借助ARM授权来推进自己的ARM指令产品线。


#传ARM正考虑剥离安谋中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4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