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讯 日前,昆明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2022年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点围绕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夯实工业经济增长基础、支持服务业扩容提质、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7个方面,提出了24含金量高的稳增长措施。4月8日,昆明市召开2022年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对政策内容进行发布和解读,发布会由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赵立峰主持。
为“买买买”添动能 启动新一轮5000万元电子消费券发放
“今年的稳增长政策措施贯彻了市委、市政府‘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大抓开放发展、大抓创新发展、大抓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产业导向、需求导向、企业导向、质量导向,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绍俊介绍。
其中,在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方面,昆明市研究提出3条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促消费行动,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促消费活动予以经费支持,抓好12个夜经济示范聚集区建设,启动新一轮5000万元彩云昆明电子消费券发放;支持商贸业加快发展,对规模、增速和贡献综合排名前列的商贸业市场主体给予奖补支持,鼓励引导商贸业和商贸类服务业市场主体成长升规,加快引进培育壮大新零售市场主体。
此外,昆明市将促进大宗商品消费,优化交通出行环境,提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争年内基本实现主城五区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促进汽车、成品油、家具、家电等消费。
擦亮服务企业的底色 当好企业的“娘家人”
“工业是昆明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工业稳则经济稳。在今天发布的稳增长24条措施中,涉及工业和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就有11条。”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海明表示,这些“组合拳”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稳定工业经济发展基本盘。
李海明介绍,对符合园区主导产业布局定位且年度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化项目,按照年度工业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不含土地款)的5%,或按其设备购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5%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结合项目实际投入进度分期拨付,所需资金由市级财政和企业税收贡献地财政各承担50%。鼓励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按项目投入设备购置费的8%,给予最高不超过150万元补助。
昆明市将加强项目协调,强化要素保障,全力破解项目建设难点、堵点、卡点问题,推动前期项目尽早开工、开工项目加快推进。同时对年内新建投产入规的制造业企业给予20万元奖补,入规当年产值达1亿元及以上的给予50万元奖补,入规当年产值达5亿元及以上的给予250万元奖补,入规当年产值达10亿元及以上的给予500万元奖补。对于异地搬迁项目竣工当年新增产值的,参照以上补助标准执行。
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等新业态 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昆明市商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副局长苏衍年介绍,2022年一季度全市商务经济运行平稳,为全市经济平稳开局奠定了基础。昆明市将实施促消费行动,推动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发放总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的彩云昆明消费券。同时,鼓励各类商家开展促销活动,有力带动消费增长。
苏衍年介绍,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方面,昆明市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社群电商、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具体政策为:支持主流直播平台在我市设立相应服务机构,支持直播电商服务机构(基地)开展内容生产、电商选品、直播营销、主播培育等相关服务。对直播业绩突出,综合排名前列的电子商务直播基地或直播服务机构,每户给予不超过40万元一次性奖励。
同时,支持云南八大产业、昆明市优势农产品主产地就地开展电商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建设集配中心和产地仓,开展检测、分拣、包装、预冷等业务,对接电子商务渠道开展电商销售。对开办或运营农产品产地电子商务商品化处理设施的市场主体,业务处理能力、实际业绩综合排名前列的,每户给予不超过60万元奖补。申报主体只要符合相关申报条件、提交申报材料,登录云南省财政资金支持市场主体综合服务平台(阳光云财一网通,网址:http://czt.yn.gov.cn/ygyc/),进行注册、申报即可。
坚持稳字当头 聚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落实稳增长政策方面如何做好资金保障的?项目资金如何申报?昆明市财政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副局长曹明华介绍,市财政精准落实更加精准、可持续的财政政策,持续推进“财园助企贷”和“普惠金融”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支持发放“彩云昆明消费券”,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安排19.4亿元产业发展资金,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充分运用产业发展基金,促进数字经济和推进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智能制造、细胞产业、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园区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产业项目。支持自贸区建设、商贸流通和外贸发展,促进开放经济发展。用好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奖补、产业强省财税政策,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加快塑造科技创新优势,安排2.4亿元科技创新资金,围绕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科技创新主体量质“双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落实省市科技一体化协同创新,引进高质量新型研发机构,加强科技创新智力支撑。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人才集聚政策吸引力,完善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昆留昆。
推进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安排58.8亿元用于“五网”综合交通和重点基本建设项目,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支持高速公路、农村公路、重点主干道路、轨道交通建设、铁路项目、新开航线及机场改扩建,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支持滇中引水二期工程、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保障性住房、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主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排水管网改造等重点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涉及市场主体的项目资金申报,通过“阳光云财一网通”平台进行网络申报,包括微信公众号和移动App,实现项目、程序、结果三公开。
掌上春城记者:杨梦奇
实习记者:许妍茹
责编:张曦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建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