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受到后代人的景仰,“名垂宇宙”。但他用以治国、正身之思想,究竟来源于何种学派,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
·诸葛亮当属儒家、道家还是法家?·
在历史上,能在身后像诸葛亮那样受到后代人景仰,是很少见的。试想,三国以后,谈论诸葛亮者是那样普遍,上至帝王将相,远迄山林隐士,中及郡县官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津津乐道。自晋以降,历代为诸葛亮修专庙以祭祀的数量、规模,又是多么浩大;而从宋代开始,民间演说三国,再经元代杂剧的加工创造,特别是到明代《三国演义》问世以后,诸葛亮其人,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地步。人们说三国言必称诸葛亮。好似谈春秋言必称孔子一样。这种情况,在古代是没有哪一位政治家或者军事家可以相比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各派学说均千方百计把诸葛亮用以治国、治军、正身等等方面的思想说成是受本学派的影响,企图把诸葛亮纳入本学派范围,借以使本学派发扬光大。
宋代儒学盛行,宋儒们就硬要把诸葛亮拉进孔庙去,把他当成儒家典范,和孔子及其弟子等一起供奉。
由于舞台上的诸葛亮是头戴纶巾,手执羽扇,身穿八卦衣,给人以道家的形象,于是又有人要从历史上找根据,企图加以论证,说明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个道家。
“文革”期间,由于“凡是法家就是进步的,凡是儒家就是反动的”形而上学猖獗,于是又有人千方百计以论证诸葛亮是一个大法家。
这种划分法,是十分荒唐的。
对于诸葛壳这样一个立足现实、重视实践的政治家,硬要把他归之于哪一“家”,实际上都是不可能的,而且也实在没有必要。秦汉以降,各种学派虽仍然存在,但早巳互相影响和融合,杰出的政治家都是“王、霸道兼用之”的,并不拘泥于一家一派艺术,诸葛亮也正是如此。据《三国志·刘备传》的注引,当时就已有人称说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这就说明,他决不会固守于哪一家学派之言。史载诸葛亮在隆中时曾系统地学习经史子集,探索诸子百家思想,广泛吸收,形成的思想就绝不会是哪一派可以归纳。惟因诸葛亮知变治世,身正令行而有谋划,才取得了他辅佐刘氏两代非同寻常的业绩。
从历史记载来看,诸葛亮治下的蜀国,比之魏、吴两国,局势更稳定。因此,陈寿赞美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常璩称道他“政修民理,威武外振”,绝非过誉之词。所以,像诸葛亮这样一位“治实而不治名”的政治家,以。以达到知变治世的目的,而决不可能认为他是哪一家哪一派。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