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退出人权理事会后,美俄互划“红线”,普京悄悄参加了一场葬礼

发布一下 0 0

风一年,雨一年,风风雨雨又一年。

算起来,这已经是普京执掌俄罗斯的第22个年头了。

俄退出人权理事会后,美俄互划“红线”,普京悄悄参加了一场葬礼

普京与叶利钦

1999年的最后一个夜晚,68岁的叶利钦找来了48岁的普京,决定将俄罗斯托付给眼前这个年轻人。

这个夜晚,莫斯科寒风凛冽,克里姆林宫却因为叶利钦宣布的决定、普京的到来,显得尤为热闹。

普京上任之初,刚经历大变故的俄罗斯,处境并不乐观,内部经济、政治、社会形势一团糟,车臣等地又因“激进组织”持续作乱而陷入动荡,外部则有美英等西方国家在步步紧逼、层层施压,彼时的俄罗斯,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

但即便压力重重,普京也没有丝毫退缩,并喊出了那句广为人知的话——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如今,22年过去了,俄罗斯已不再羸弱,不仅成功重返全球一线大国行列,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实力也正稳步发展,实现了在“废墟”上的自我重建与突破。

但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依旧强大,而美西方国家对俄方的“围追堵截”也从未减少,并且还愈演愈烈了。

俄退出人权理事会后,美俄互划“红线”,普京悄悄参加了一场葬礼

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对俄发起了大规模严厉制裁,总数已接近6000项,令俄方成为了当今世界上,被制裁最多的国家。

但即便如此,西方也没有罢休,还在继续对俄追加新的制裁措施,并在新的领域对俄展开“围追堵截”。

最近的一次,就是4月7日,联合国大会就“是否暂停俄罗斯在人权理事会的成员资格”举行了投票,最终以93个国家赞成、24国反对和58国弃权的结果,通过了该决议,暂停了俄方的成员资格。

得注意,历史上,联合国只暂停过一个国家的人权理事会资格,那就是利比亚,如今俄罗斯成了第二个。

然而,利比亚与俄罗斯,不论影响力、实力,还是在国际上的形象,都相差不少,更不要说俄方还是“五常”之一。

更要注意,这项议案是由美国向联合国提出的,理由是美方认为俄军出兵乌克兰的行为“伤害了乌平民”,联合国应该将俄“赶出”人权理事会。

俄退出人权理事会后,美俄互划“红线”,普京悄悄参加了一场葬礼

然而,过去数十年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四处煽风点火、输出动乱,接连打响海湾战争、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给中东等地民众带去了无尽的痛苦与浩劫,但却没见西方有任何表态。

如今,早已“劣迹斑斑”的美西方,却再次正在道德高点、扮演所谓的“人权教师爷”角色,不仅是妥妥的“双标”行为,更是莫大的讽刺与荒诞。

因此,在得知投票结果当天,俄罗斯愤然宣布,退出人权理事会,并指责这场投票具有“明显政治动机且非法”,是西方蓄意针对俄罗斯的体现。

要注意,根据此次投票结果,俄方只是被“暂停”成员资格,日后没准还有机会恢复。并且,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为3年,而今年是俄方任期的第二年,还剩下约一半任期。

但如今,西方这么针对俄罗斯,投票如此“不公平、不公正”,倍感失望与愤恨的俄罗斯也不惯着了——不用你暂停成员资格,我自己“退群”。

或许,俄被剥夺人权理事会成员资格或者俄“主动退群”,已经成了西方眼中的“胜利”。

俄退出人权理事会后,美俄互划“红线”,普京悄悄参加了一场葬礼

美英法德日澳等国大为“振奋”,原本对俄强硬的美英等国,继续追加对俄制裁;原本在“是否制裁俄能源、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上举棋不定的欧盟和北约,也做出了令俄倍感压力的决定;甚至连一直呼吁各方保持冷静、通过谈判缓和局势的法德,也加入到了制裁俄罗斯的队伍里。

其中,作为西方“执牛耳者”的美国,还向俄方划下了“红线”。

9日,白宫发言人普萨基宣布,美国将与盟友一起向乌克兰提供反坦克武器,并且数量将是俄乌战场中,俄军坦克数量的90倍。

也就是说,如果这批军火成功送到乌军手中,那么每辆俄罗斯坦克都将面对近90件反坦克武器。

同样在9日,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称,拜登在华盛顿举行的北美建筑工会会议上,提及俄乌冲突时“开玩笑”称,如果他下令美国与俄罗斯开战,那么他也将随美军士兵一起“上战场”。

拜登此言一出,立刻引发国际各界热议,尽管有开玩笑的成分在,但也有“美国将与俄开战”之嫌。为此,白宫不得不再次出面帮拜登“灭火”,称总统只是想表达对工人们的热爱。

俄退出人权理事会后,美俄互划“红线”,普京悄悄参加了一场葬礼

总之,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对于美国的种种挑衅行为,俄方也是无动于衷,俄驻美大使安东诺夫直接给美国划了条“红线”,称美方对乌克兰的任何军事援助,都将增加美俄发生直接军事对抗的几率。

言下之意,不论你拜登是“开玩笑”也好,和白宫“唱双簧”也罢,要是不想看到美俄两国兵戎相见,就收起对俄乌局势的“指手画脚”。

可见,在俄方“被退出”人权理事会后,西方整体的“士气”更足了,在试探和挑衅俄罗斯“底线”一事上,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了。

然而,就在外界猜测“硬汉总统”普京会作何回应之际,普京“悄悄”参加了一场葬礼。

4月6日,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因病去世,终年75岁。8日,莫斯科工会大厦举行了日里诺夫斯基的葬礼,普京到场出席,献花并鞠躬,随后离开了现场。

作为俄罗斯政坛名宿,日里诺夫斯基既是俄自由民主党的主席也是该党创始人,更是俄国家杜马副主席。

俄退出人权理事会后,美俄互划“红线”,普京悄悄参加了一场葬礼

日里诺夫斯基

日里诺夫斯基一直被称作俄政坛“最大的怪杰”。

例如,他创建的自由民主党是苏联时期,第一个在官方注册的、除了执政党之外的政党,就像不属于那个时代的产物。

又或者,日里诺夫斯基曾于1991年参加总统大选,并向选民承诺,如果大家支持他,那么他将向支持者免费提供伏特加酒。

相比“特立独行和奇怪”,日里诺夫斯基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对局势的“精准预测”,以及对敌、对外政策的“极度强硬”。

在“预测”方面,日里诺夫斯基于2008年就预测,克里米亚将并入俄罗斯;于2004年预测,下一任美国总统将会是非裔,2008年奥巴马就选上了;2021年7月,他又预测哈萨克斯坦将发生混乱,敦促俄罗斯人尽快回国。

就连如今的俄乌冲突,日里诺夫斯基也早在去年12月表示——如果问题无法解决,那就应当实施另一套计划,至于是什么计划,他表示“人们等到2月22日”就知道了,而俄乌冲突于2月24日正式开始。

俄退出人权理事会后,美俄互划“红线”,普京悄悄参加了一场葬礼

而在“对外强硬”方面,日里诺夫斯基曾威胁与美国在波斯湾开战,以打破国际社会对伊拉克的制裁;他还要求取消对伊朗的武器禁运;甚至还曾公开表示——他主张直接用核武器攻击任何威胁俄安全、损害俄利益的国家。

总之,相比丰富的政坛经验、对局势的精准预测,日里诺夫斯基对外极其强硬的态度,或许才是其最大的标签。

如今,俄乌冲突持续了45天却仍未平息,西方对俄罗斯的围追堵截也仍未停止。

或许,相比武器弹药配比、兵源补充和战略调整,鏖战一月有余的俄罗斯,更需要日里诺夫斯基身上的那股“强硬与强势”。

在日里诺夫斯基的葬礼上,普京或许会有对这位前辈的敬重与追忆,也会有对俄罗斯过去数十年风雨兼程的感慨,但更多的,还是会想,如何带领俄罗斯打破困境、突出重围,奔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