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一夜之间,广州就变天了。
昨晚快十点从外回来,发现小区内已经排起了做核酸的长队。顿觉不妙,打开手机一刷,好多本地朋友已经在晒做核酸了。久违的全员核酸,又来了。
回家放下东西,赶紧下楼排队。快十二点时,终于做完。看了一下后面,长蛇般的队伍蜿蜒曲折,看不到头。
直到这时,我还以为只是常规的大规模筛查,情况不会很严重。
一觉醒来,我发觉情况不妙。
上午,广州市卫健委通报,4月8日12时至9日8时,广州新增2例。广州市疾控中心初步研判,封控区域内可能已经发生了社区传播,并存在向广州其他区域传播的可能性。
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新闻发言人张周斌提到,白云区棠景街人口数量比较多,密度也比较大,这一带的人员跨区域流动比较频繁。他说,广州目前面临的形势比去年“5·21”德尔塔变异株本地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官方已经这么说了,加之上海覆辙在前,还犹豫什么呢?
赶紧冲出去采购。
但是当我十点左右,来到常去的那个菜市场时,发现平时这个点还堆得山高的各种蔬菜瓜果,已经空空如也。连辣椒都不剩一个,只剩几根葱。
顿时一阵心慌。冰箱里确实还有不少存货,但是也不够全家吃几天的。赶紧又跑到更远的一个菜市场,还好,这里虽然也像被抢劫过似得,但好歹还有不少菜。肉、蛋、绿叶蔬菜以及一堆耐储存的食物,买了一大堆,看着冰箱满满当当,心才定下来。
这年头,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多少个地方的辟谣,最后沦为了打脸。最近的就是上海,浦东封控前几天,上海官方还希望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也不要抢购囤积食物等生活用品。上海这些天的情况,全国人民都看在眼里。
不过,我对广州还是有信心的,我发自内心地不相信广州会重蹈上海的覆辙。
从疫情以来的种种表现看,广州无愧一线城市这个称号。
去年“5·21”就不说了,广州干脆利落处置了。除了疫情初期,荔湾封控区内有个别小区存在物资供应不及时的问题,大部分时间,毫无负面,也没有造成外溢。广州市民对第一个确诊者郭阿婆的集体祝福,让人非常感动。
广州全体市民,包括各级干部、医护人员、志愿者,都经受住了考验。
到明年,我在广州就整整20个年头了。这些年来,广州遇到的事也不少,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8年南方雪灾导致的广州火车站旅客大滞留,再到这次的疫情,广州当局总体表现是令人满意的。以去年对“5·21”疫情的处置来说,广州这座城市,是让人放心的。广州的城市性格,是令人骄傲的。
在上海这波疫情之前,抗疫表现上,我还把上海排在广州之前,因为上海的精准防疫,确实更吸引眼球。但现在我肯定不会这么认为了。
从去年“5·21”以来,广州拉响过好几次警报,但最后都是有惊无险。印象最深的是2月中旬那次,2名确诊者从香港入境后未集中隔离,而是乘网约车到达广州,行程涉及广州4个区14个重点场所多个场所。当时,我以为广州要完。奥密克戎的传染性,比德尔塔高多了。但是后来广州依然风平浪静,还是虚惊一场。
从官方表述看,这次形势是前所未有地严峻。去年广州是半封城,如果这次控制不好,会不会整个封城?谁都不敢打包票。
从上海传出的信息看,市民们怕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担心因为隔离和其他管控措施带来的次生灾害,比如物流受阻后吃不上饭,生了病无法就医。连身家百亿的“投资女王”徐新都要在团购群里求面包牛奶,普通上海人的生活水准更是可想而知。
今天,广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在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市八大类群众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总体平稳,八大类民生用品保障充足,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完全能够满足广大市民的购买需求,全市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量足,价稳,顺畅。这位负责人呼吁广大市民,理性购买,无需恐慌。
我相信广州这些官员的水平和信誉,翻看记录,我没找到他们被打脸的证据。去年疫情时,广州确实市场平稳,没有发生过物资供应紧张问题。
如果没有极端情况发生,我不认为广州会发生上海那种情况。
这些天,我也和上海的朋友讨论过,为何上海这次如此拉胯。有个上海土著居民说,上海的破防,不是奥密克戎速度太快,而是上海的社会文化早就出了问题。基层社区徒有其表,制度体系乃至公民素质,都还是三十年前的水准。
他可能过于激愤,起码我不认为上海公民素质不佳。但疫情中,上海基层社区的表现确实让人摇头,当街打死柯基犬,连孕妇出门都被打,让人完全不敢相信这些事会发生在上海。
作为一个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媒体人,每个城市发生疫情时,我都特别关注这个城市的媒体表现。
我的观点很明确,如果媒体沦落为传声筒,甚至主动作假说瞎话,那么这个城市的抗疫工作一定特别艰难。
深圳这次疫情处置赢得了不少好评,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深圳卫健委公众号是不是发挥了巨大作用?一个“电话给我”的霸气回复,温暖了多少人心;帮助早餐店老板解决收入问题,让无数人成了这个公号的粉丝。“深圳卫健委”虽然只是一个官方公众号,但它所起的作用,远超那些年拨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媒体机构。无它,深圳卫健委公众号,有人性,有温度,有信誉。这是典型的南方气质。
我所在的广州,一干媒体虽然远不如巅峰期那么出彩,但是基因尚在,聚焦民生问题的能力尚存,在传达社情民意、迅速报道防疫信息等方面,广州媒体表现尚可。去年广州疫情中,我在“码头青年”公众号上写了多篇文章,如实告诉市民广州遇到的困难,也反映了疫情中市民遇到的难题。几篇百万+阅读的文章,给广州人做了心理按摩,缓解了恐慌情绪,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广州抗疫,赢得了官方和民间的双重好评。
但是这次疫情中,上海媒体表现如何?在任何平台上,我都没看到点赞,只看到批评。昨天,公众号“格十三”发了一篇文章,呼吁尊重上海人的求救。文章说,最让我们难过的,是一些媒体整天睁眼说瞎话,毫无担当,完全把人民当傻子,担不了一个媒体应担的责任——追问真实,探寻道路,担当链接,而是努力营造虚荣,他们实在配不上我们普通人这么长时间的隐忍和牺牲。
这些天,上海民生问题堆积如山,连副市长都在发布会上语带哽咽,可我翻遍上海几大媒体,没见到一篇哪怕是豆腐块的报道。只有一个个上海人,通过自媒体,不停发声,不停被消声,但前仆后继,所以才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上海的真实一面。
上海的拉胯表现,我相信广州官员们都看在眼里。他们虽然轻易不发朋友圈,但是社交媒体上的动态,他们可从不会不关注。很多坑,上海可以说是替广州给踩了一遍,广州这次没理由再掉进同样的坑里。
我了解广州人。这个城市一向崇尚实干,喜欢低调,讨厌浮夸,认真做事的人招人喜欢,没有职业道德人最得人憎。这种城市气质,同样浸染了广州的官员。去年荔湾疫情结束后,广州一口气处分了20名官员,很多广州人都觉得惋惜。其实,那些官员在抗疫中真的非常认真努力,没有一个是混日子的。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因为我身边的每个广州人基本都是这样的。广州人不笑你穷,不笑你笨,但会极度看不起你不职业不努力。
所以,这次我其实不是很担心会因为广州自身的问题而吃不饱饭。
我担心的是,有些事情超出广州的能力范围,比如,如果出现全国性的物流危机。
中午,我看到网上流传着京东CEO徐雷的群聊内容。徐雷说前天和一位大领导开会,他直言不讳地说,有些地方政府可能对“供应链”的理解不到位。他举了一个河北固安的库房例子。前段时间,京东在北京食品送货很慢,是因为天津、固安和廊坊的疫情管控。京东在河北固安有个大库房,大门在河北,背面在天津,河北不让出入,最后京东把库房后墙给砸了,连夜修了一条货车可以出入的道路,从天津出来,绕了一大圈才保证北京的供应。
大领导很吃惊,问是不是真的。徐雷说,如果需要,可以提供照片,但是不能处罚京东。
有人在群里问徐雷,“所以真的要开始囤货了么?”徐雷反问,“所以,你现在还没有囤货吗?”
他说,如果现在囤了一个月的货,说明你具有很强的底线思维能力。如果囤了14天或7天的货,也还行。但是如果现在还没开始囤货,那就是得过且过及时行乐,到时候哭天喊地发朋友圈哀嚎吧。
还记得去年11月商务部发通知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吗?
这几天,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安徽、河北、辽宁、陕西、吉林、广东、福建等十几个省市高速管控封闭,部分收费站出入口暂时关闭,部分服务区也宣布关闭。
这么多高速公路封闭,很多货车就没法上路,东西南北的物流会严重受阻。
最后,我放几张高德地图,你看到了什么?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