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态势图
山海关惨败后,李自成带着兄弟跑回北京,没有准备守城再战,而是立即搞了一个登基仪式,然后将大明皇宫付之一炬,向西撤退。这番操作着实让人不敢恭维这个农民起义领袖。清军虽然胜了,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李自成如果坚决守北京,同时将留在山西的大军调过来与清军再战,未必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可李自成偏偏选择西撤,到达山西后,只留下一些将领,其中包括明朝降将把守山西,然后继续西撤回陕西。留在山西的大顺军队没有一个有威信的人主导,各自为战,各怀心事,最后被清军击败。随后清军兵峰直指西安李自成老窝。
简单说吧,在陕西打了几仗,大顺军都败了,不得不兵分两路外逃。一路由李过、高一功率领,先是撤退到宁夏,然后计划南下四川,在顺江而下到湖北。另一路就是李自成亲自率领,带着家眷和辎重撤到河南西南部一带,时间大约在1645年正月到三月间。
李自成雕像
本来,进攻陕西的主力是英王阿济格,但是他因为绕道蒙古耽搁了时间,让负责策应的弟弟豫亲王多铎抢了攻取陕西的头功,不但面子上过不去,还面临朝廷的训斥,心里憋了一肚子火,于是在李自成后面拼命追赶,给大顺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按照阿济格给清廷的奏报,他在1645年3月到4月带领清军先后在河南邓州、湖北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丧家口、江西九江等地,与大顺军交战八次,大顺军全部战败。这可以看出阿济格追击的猛烈和李自成的狼狈。
重点说一下李自成在湖北地区犯得最致命的战略错误。1645年三月下旬,李自成到达湖北襄阳,手里面有大约十三万人,驻守襄阳、承天、德安、荆州四府的兵力大约七万人,合计二十万人。李自成决定留下一支军队,由白旺统领驻守襄阳四府,然后带领大军趁清军未到,夺取南京,继而控制江南地区。但是李自成忘了,自己十几万大军都抵挡不住阿济格,被带走主力部队的白旺如何能守得住襄阳、承天、德安、荆州四府?自古以来,这四府一直是夺取和保卫江南的战略要地,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孙刘两家关于荆襄四郡的争夺。再者,这四府是李自成大顺政权最后的地方政权,如果丢失,他们将无后方作战,再次成为流寇。
最后证明,以上的担心都不是多余。李自成刚走,追击的阿济格就到了,白旺抵挡不住,襄阳四府轻而易举地被清军攻占。至此,从1642年冬,大顺政权建立地方政权开始,到1645年三月襄阳四府丢失,所有地方政权丢失结束,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农民军再次回到流动作战状态。流动作战—建立地方政权—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兵败山海关—撤回北京—撤回陕西—丢失襄阳四府—流动作战,回过头发现兜兜转转,人生原来是一个圈。
李自成
李自成
李自成没有回头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东进。他最先遇到的敌人是驻守武昌的左良玉,这家伙一直拥兵自重,不太买南明政权的账。双方打了一仗,左良玉被击败,一下子就怂了,搞了个“太子密谕清君侧”,一把大火烧了武昌城,然后带着军队向东直取南京,不久死在路上。李自成占领了一片瓦砾的武昌城,阿济格紧随其后将武昌城包围。这时的大顺军极其艰难,十几万人,供给十分困难,指挥上也开始混乱。
刘宗敏和田见秀和清军在武昌城外打了一仗,被击败。李自成决定放弃武昌继续东进。四月初,在富池口,清军攻入大顺军大营,李自成再次惨败。四爷下旬在九江,清军攻入大顺军老营,包括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和李自成两位叔叔在内的大批家眷被俘,除宋献策凭借骗术投靠大清以外,其他人全部被杀。祸不单行,丞相牛金星认为大顺政权大势已去,带着家眷投降清军,给了李自成重重一击。其后,为东进准备的几万条船只也被清军缴获。
大顺军损失惨重,士气低落。然而更坏的消息传来,多铎已经带兵到了南京外围,继续东进已经不可能了,李自成不得不改变进军方向,准备由江西西北部进入湖南。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已经没有一个准确的战略目标了,基本上回到流寇时期,打到哪算哪儿吧。
1645年四月初,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下,李自成遭到了当地地主武装的袭击,当时他身边只有义子张鼐和二十几名侍卫。混战中李自成和侍卫被杀,张鼐和一名侍卫逃走,并将这个噩耗向后边部队报告。后世推测,李自成虽然处于败逃,手里还有几万人,一个地方武装根本不敢主动攻击他们。惨剧的发生,很可能是李自成带着少数人,走到前面去查看地形,为进军选择路线。而九宫山地区的地主武装并不知道他是李自成,只是见李自成一伙人少就动武了。
李自成遇难处
李自成陵
有人曾经怀疑,李自成被杀时已经被大顺军主力抛弃,否则绝不会势单力孤被杀。《通山县志》记载,顺治二年五月初四,闯贼数万入县,毁戮四境,人民入鸟兽散,死于锋镝者数千,蹂躏三月无宁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李自成可能是五月初四日被杀的,大顺军为了给他报仇,将通山县屠杀一番。因此可以断定,李自成没有被部下抛弃。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在抗清过程中,依然称他为先帝,也可见李自成是受属下拥戴的。
关于李自成到底是被杀了,还是兵败出家的传说,主要是因为清军和后来的南明政权一直没有找到李自成的尸首。当时大顺政权已经没有了根据地,天气炎热也不能带着他的尸体行军,最大的可能是就地秘密安葬。据史料记载,在通山县,大顺军前后待了十三天,然后才进入临近的宁州地区。这十三天很可能就是在安葬李自成,而地点也在九宫山地区。
不管怎么说,李自成的死标志着大顺政权的灭亡,在以后的日子里,大顺军四处流动,曾经与南明政权联合抗清。应了“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话。
李自成败亡路线图
明末农民战争态势图
(图片来源于百度)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