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从4月4日抵达海宁至今,见证了Ⅰ级应急响应下沉默的海宁,也见证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海宁力量。在这些日子里,我们采访了许多“逆行者”,有从外地来驰援的医护人员,有下沉到一线的党员干部,有主动报名值守的志愿者……而走到抗疫一线采访的记者,又何尝不是“逆行者”。
从3月开始,一路又一路记者奔赴抗疫的第一线,不论何地出现疫情,这一支流动的战队就会扛着长枪短炮出现。奔赴,似乎是记者们一贯的姿态。
4月4日一早,刷到海宁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通告的时候我还在桐乡濮院。濮院之战,初时觉得来势凶猛,在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之后,可以说是速战速决。结束在濮院的“战斗”,刚刚回到单位,又收到了奔赴海宁的指令。
和家里说明了下情况,5岁的女儿有些怨言,用稚嫩的声音说着:“妈妈你不要去出差了,我会想你的。”
去海宁的路,似乎比过去更漫长一些。道路上很少有同行的车,有的话,也多是驰援海宁的人。车上联系原本常驻海宁的同事,他的家也划进了“三区”,暂时无法出门。很难想象,原先那个猛进如潮的海宁,在疫情之下会是怎样的模样。直到,我们踏上海宁的土地。
建筑依然如故,却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潮,以前,你很难看到海宁的街头会如此空空荡荡,红绿灯还在转换,前方却没有汽车的拥堵。
在白天与黑夜转换的时候,我们看到居民楼里,一户户的灯光逐渐亮起。是啊,虽然街头没有人烟,但是这些海宁人依然坚守在这座城。突然,心中的迷茫一扫而光。这座城市在守护着这些灯光后面的人,有这份执着,面对这场战“疫”,海宁就绝不会退缩。而每一个看似渺小的人,也是这场战“疫”中的战士啊,奔向一线抗疫,是贡献,报名做志愿者,是贡献,居家配合好,也是贡献,每一个为抗疫作出努力的人都是那么可爱,都值得尊敬。
一次又一次走进社区、采访工作人员,这座城市的认真、努力、向上,让人感动。每次到社区采访,都会遇到前来报名做志愿者的居民。一次遇到来捐物资的小超市老板,虽然Ⅰ级应急响应下他的超市关闭了,但是他开着小车把一箱箱方便面、矿泉水往社区居委会送。我想采访他,他却直说不用,然后一溜烟跑了。疫情,也让人心凝聚在了一起。
正是每一个平凡的人,组成了抗疫最坚硬的城墙,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并肩战“疫”的战友。
而和我一起进行抗疫采访的战友,是我的同事们。在海宁抗疫一线,视频记者陆巍一人身兼多职,既要拍摄,又要剪辑,还要码代码,甚至要当司机。他的妻子也是医务工作者,在采访之余还时常提醒我如何做好防护工作。而在不远的远方,还有更多的同事做着后续的各种工作,那里也是战场。
也不断有党员干部、志愿者驰援海宁,许久不见的人竟然在海宁相遇,奔赴同一个战场。众志成城,因为我们相信海宁,相信嘉兴。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