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路边吃瓜,夸瓜农的瓜很甜,刚走就下令:处死他

发布啦 0 0

在当下,“吃瓜”已成为群众围观看热闹的一个网络流行词。今天,我们也来谈谈清朝的一位皇帝吃瓜的事件,这位皇帝就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皇帝。

当然,这位乾隆皇帝的吃瓜并不是我们刚刚所说的看热闹,他确实是吃了西瓜,并且还是在路边吃的;只是这位皇帝吃完西瓜后,不但没有给瓜农赏赐,还下令处死这位瓜农。

那么他为何要杀这位瓜农呢?难道是他的西瓜不够甜吗?

在谈他与瓜农的事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清朝的这位乾隆皇帝。

乾隆在路边吃瓜,夸瓜农的瓜很甜,刚走就下令:处死他

说起清王朝,除了清末被迫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其实清前期也曾出现过欣欣向荣的盛世局面,我们称之为“康乾盛世”。

乾隆时期是清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位乾隆皇帝虽然不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却是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非常地敬重自己的皇祖父康熙,为了避免自己在位的时间超过皇祖父,于执政的第六十年便主动退位,但退位后的太上皇仍然掌握着清王朝的最高统治权,因此其实际执政时间共六十三年。

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这与自古皇帝生性多疑的性格有密切关系,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文武大臣,还是妃子、宫女,在皇帝面前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多说一个字会惹皇帝不高兴。不仅自己的小命可能保不住,严重的还会影响自己的家族。

乾隆在路边吃瓜,夸瓜农的瓜很甜,刚走就下令:处死他

曾经就有一位瓜农,因为在乾隆皇帝面前口不择言而招来杀身之祸。

微服私访,途遇瓜农

乾隆曾多次效仿自己的皇祖父康熙微服私访,以便深入了解百姓真实的生活,体察民情。

在某年的夏天,乾隆和随行的人又穿上便装外出,但是此次外出路途遥远,烈日炎炎,半途中乾隆实在是渴得不行,于是便与随行之人一起找水源。

然而,在这样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水是一滴都没找到。

好在有位侍卫在附近的田地里发现了一片西瓜田,田里满是碧绿的大西瓜,侍卫高兴地禀告乾隆皇帝。

乾隆在路边吃瓜,夸瓜农的瓜很甜,刚走就下令:处死他

而正当他们欲向前摘西瓜时发现了正在树下午休的瓜农,侍卫向上前叫醒睡得正香的瓜农,被爱民的乾隆拦住了,并嘱咐侍卫不能打扰瓜农休息,于是几人便在一旁等待午休的瓜农。

不一会儿瓜农便醒了,侍卫向前表示几人外出路经此处,天气炎热实在是太渴了,希望瓜农将几个西瓜卖给他们解渴,没想到的是遭到瓜农的拒绝。随后瓜农表示西瓜可免费供他们吃,不收钱。乾隆不禁哈哈大笑,觉得这位瓜农很有意思。

乾隆在路边吃瓜,夸瓜农的瓜很甜,刚走就下令:处死他

此时,瓜农自然不知道眼前吃他西瓜的正是当今的圣上。

这大西瓜不仅能解渴,而且非常的甜。在炎热的盛夏,经受饥渴的乾隆皇帝即使是在路边吃完了西瓜,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大为夸赞瓜农的瓜甜,并问瓜农是如何种植出如此甜的西瓜?

瓜农告诉乾隆,这片西瓜地是自己唯一的生计来源,自己每天早出晚归,日日精心管理,才能培育出又大又甜的大西瓜。

没想到乾隆就是这么随口一问,瓜农却侃侃而谈起来,聊了一会儿乾隆发现这位瓜农不仅善谈,而且很有才华,对很多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乾隆在路边吃瓜,夸瓜农的瓜很甜,刚走就下令:处死他

言多必失,得罪圣上

然而,俗话说:言多必失。这位瓜农在随后的聊天中说到政治问题时就引起了乾隆的极大不满,这也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乾隆是欣赏这位瓜农的,于是好奇的问瓜农为什么要在这个小地方辛苦劳作,而不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呢?

瓜农不屑地告诉乾隆,自己在此劳作虽然辛苦,但过得很自在,表示自己并没有入朝为官的想法。

随后又把当今的朝廷和社会现状吐槽一番,瓜农认为,虽然整个大清王朝表面上是一副繁荣盛世的景象,可实际上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圣上重用贪官,吏治腐败,且多次下江南,每次场面浩大,不仅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而且很是奢侈浪费,劳民伤财。

乾隆在路边吃瓜,夸瓜农的瓜很甜,刚走就下令:处死他

听到这些话的乾隆很是生气,心想这小瓜农简直是大逆不道,以下犯上,但碍于瓜农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也不好发脾气。于是闲谈一会儿后便与瓜农作别了。

龙颜大怒

然而,刚走不远的乾隆转念一想,一位小小的瓜农尚且如此善谈,且都是不利于自己名声和朝廷统治的言论,照这样下去,哪天搞出个名堂来肯定是会威胁到大清的统治的,终于按耐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于是当即下令处死这位瓜农。

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又一次得到证实,若要待在皇帝身边都得谨言慎行,情商太低的话几条小命都不够皇帝杀。对此,我们又不得不谈一谈清朝的“文字狱”了。

乾隆在路边吃瓜,夸瓜农的瓜很甜,刚走就下令:处死他

清朝为了加强专制统治,控制人们的思想,钳制人们的言行,大力推行程朱理学进行思想诱导。

而对于一切不利于清政府专制统治的言行和文字著述,则屡兴文字狱以加强思想控制。在那个时代,朝廷上互为不满的官员之间常在文章的细枝末节中断章取义,以除去自己在官场上的对手。

凡是清政府认为碍于统治和触犯君主权威的人就会被视为异端。如当时富有才华的徐述夔写有《一柱楼诗集》,然而徐述夔怎么也想不到在自己死后的十多年后,这本诗集让自己的子孙遭了罪。

乾隆在路边吃瓜,夸瓜农的瓜很甜,刚走就下令:处死他

徐述夔被自己的仇家告发,说是诗集里有一句“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原指明天早晨的“明朝”,偏被说是指“明代”,因此这两句诗便被说成是怀念明朝,被认为为“叛逆之词”,徐述夔的子孙也因此而获罪。

在文字狱盛行的情况下,文人们不仅要极为注意日常的言行,亦不能随便发表文章,当时有众多文人都因自己的文章被惩罚,轻着罚俸禄,重者则被贬到偏远地区,甚至丢失性命、株连九族。

文字狱是皇帝心性多疑的体现,皇帝总觉得会有人威胁自己九五至尊的地位,每天就觉得这个言论不对,那个言论大逆不道,冤枉了不少文人。而乾隆与瓜农的故事其实也体现了皇帝多疑的性格。

乾隆在路边吃瓜,夸瓜农的瓜很甜,刚走就下令:处死他

再看我们当下的社会,每个人都享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权力,大家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当然,关于乾隆和瓜农的故事其实是来源于民间传说,这个故事也有众多的版本,至于他与瓜农的事是否真的发生过还有待考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6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