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之前有部热播连续剧《延安颂》,看过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剧中这样一组镜头:
一位年轻、漂亮的红军女干部,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延安。
她刚一到,还顾不上收拾,便急急忙忙地去拜访毛主席。
毛主席正在院子里用炉子烧水,女干部笑眯眯地悄悄走到主席的身后,猛地一拍他的肩膀,喊道:“老毛!”
毛主席回头看见是她,高兴不已,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
这位被毛主席视为亲人的女性,就是我党早期为数不多的女干部之一——曾志。
曾志
爬棺材、淹母鸡
曾志原名曾昭学,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的一个开明官僚地主家庭,是家中的长女。
在孩童时期,曾志就是个相当顽皮的小女孩,她胆子大、个性强,从小就显露出独立和倔强。
祖父母觉得这个孙女机灵、勤快、嘴甜,格外宠爱她。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曾志的好奇心旺盛,不管什么事儿都想尝试一下。
有一次,乡里有人亡故,大人们正忙着入殓之事,曾志偷偷爬到棺材里,躺了好一会儿,就为了体验一下死人躺在里面是啥滋味。
还有一次,她抓了家里一只抱窝的母鸡放在水渠里玩,结果把母鸡给淹死了。曾志怕被母亲打,跑到后山躲了起来,结果却迷了路,回不了家。
到了晚上,乡亲们打着火把到处找她,找到时才发现,曾志正躺在又厚又松软的松毛上睡得香甜。
女儿太过顽皮,这一次,连一向开明的母亲都被气得半死,非要给她缠足,小曾志不敢大声哭,痛得直哼哼。
祖母听到声音后过来一看,自己心爱的孙女正在受罪,她抡起洗衣棒追着儿媳妇边打边骂。
后来,在外接受妇女解放新思想的曾父也明确表示,不准家人给女儿裹脚。
曾志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一天天长大的。
6岁那年,曾志被送到离家不远处的女子学校,接受启蒙教育。
在学校,她依然改不了调皮劲儿,经常捉弄人,好在她的学习成绩不差,启蒙老师彭镜秋特别喜欢她。
彭镜秋是著名共产党员
1924年秋,13岁的曾志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
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曾志最爱上的就是体育课,恨不得一整天都泡在操场上。
那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湖南的农民运动正进行得轰轰烈烈,各种新思想和新观念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学校里反帝反封建、反对旧礼教、反对男女不平等的宣传相当活跃,曾志觉得这些宣传都是事实,非常认同。
或许是受曾国藩组建湘军的影响,湖南有尚武的传统,曾志从小就立志要当巾帼英雄,总幻想着能像花木兰那样,女扮男装去打仗。
1926年初秋,曾志无意间听说去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能学习军事,她来了劲儿,立即托人把自己带到报名处。
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继毛泽东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之后,第二个培养农民运动斗争骨干的场所。
在填写入学报名表的时候,曾志郑重地在姓名那一栏写上“曾志”二字,同学们不解,问道:“你怎么改名字了?”
15岁的曾志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就是要为女子争志气!”
农民运动讲习所
嫁给夏明翰的弟弟
在讲习所,曾志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和男人们一起进行军事化训练。
这一时期,曾志也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等新知识,觉得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想要从桎梏中冲出来的曾志,首先想到的便是父母给她定下的娃娃亲。
她给母亲写信,坚决表示要退亲,深受旧式婚姻之苦的母亲理解自己的女儿,出面张罗着退掉了这门婚事。
摆脱了精神枷锁的曾志,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她再也不是那个幼稚淘气、整天蹦蹦跳跳,脑袋里却一片空白的女孩子了,她变得更加充实、坚强,也更加坚定地树立了自己的信仰。
1927年,不满16岁的曾志,以优异的成绩从讲习所毕业,从那以后,曾志便走上了一条血雨腥风、曲折坎坷的革命道路。
同一年,在机缘巧合下,曾志和组织部部长夏明震成为了一对夫妻。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震就是革命烈士夏明翰同父异母的弟弟。
夏明震
当初,夏明翰因为闹革命惹得祖父大怒,祖父将他关在小黑屋里。
夏明震找来斧子,兄弟俩合力用斧子砍破窗子。
送哥哥逃出去之前,14岁的夏明震语气坚定:“哥哥,你先冲出去,以后我一定跟你走!”
1928年,夏明震被选为湖南郴州的特委书记。
当时,国民党军队实施“围剿”,为了阻止敌人的进攻,湖南省的特派员提出了一些不太妥当的口号。
结果,一些反动分子趁机捣乱,煽动群众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攻击。
1928年3月21日早晨,曾志得知有危险后,心急如焚,忙去报信。
但她还是晚了一步。
当湖南省的主要领导人去召开群众大会时,一些反动分子冲上前来,将他们残忍杀害。
当曾志赶到的时候,只见河边上泛着血沫,河滩上一片殷红,在横七竖八的尸体中,她找到了年仅21岁的丈夫。
夏明震面朝苍天,双拳紧握,身上被刺了几十刀。
17岁的曾志,亲眼目睹最亲密的爱人被残杀,内心受到极大刺激,愤怒和悲伤让她几乎失去了理智。
从那以后,曾志更加深刻地明白,什么叫革命,什么叫献身,她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从此更加义无反顾地朝着丈夫未走完的路继续走下去......
紧接着,彬县发生了湘南起义,曾志在此期间和起义领导者之一蔡协民结为夫妻。
蔡协民
虽说那个时候夏明震刚牺牲不久,但是,革命者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哪还顾得上讲什么“三从四德”。
人死不能复生,最好的做法就是将他留在心中。
此后,曾志夫妇跟随朱德前往井冈山。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曾志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掀主席家的锅盖
那天,部队开到酃县,稍作停留。曾志非常劳累,便倚在丈夫蔡协民的身上休息。
突然,只听得有人在外面高声呼喊:“蔡协民,老蔡,老蔡在里面吗?”
话音未落,曾志和蔡协民还没来得及站起身来,来人已进门。
蔡协民一看来者,赶紧拉起曾志,向她介绍道:
“这就是我经常和你说起的毛泽东,毛润之!”
曾志一听这个名字,瞬间没了倦意,她立即坐在一旁,听两人讲话。
毛主席是蔡协民的学长,两人同在湖南一师求学,后来,毛主席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书,两人又变成了师生关系,感情很深。
多年后,回忆起和毛主席的初次见面,曾志依然难忘。
毛主席面容清瘦、举止潇洒,谈笑风生、妙语连珠,让曾志瞬间没有了拘束。
此后,曾志担任红四方面军后总医院党总支书记。
在井冈山时期,条件艰苦,红军战士们连红米饭和南瓜汤都很难吃得上,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儿。
有的战士说:“咱们吃得这么差,毛泽东吃的肯定和咱们不一样,说不定顿顿有肉。”
曾志一听,也有些将信将疑。
这天,毛主席正在家里吃饭,曾志大大咧咧走了进来,她嘴里说着要蹭饭,径直掀开锅盖,想看看毛主席锅里做的是什么饭。
当然,毛主席吃的和战士们吃的是同样的饭。
只看一次当不得真,曾志没过多久又“突击检查”了一次,结果,两次看到的都一样。
曾志这才相信,毛主席的确没有搞特殊。
毛主席知道曾志“掀锅盖”的用意后,哭笑不得。
其实,毛主席不仅不搞特殊,有时候甚至还得向曾志“讨饭吃”。
“你给我匀点饭”
1929年寒冬腊月时节,一场大雪过后,毛主席和朱老总率领三千多人离开井冈山根据地,顺利攻占大余县城。
谁知,敌军很快便追了上来,突然对大余县城发起猛攻。
毛主席和朱老总率领红军战士奋起反击,遗憾的是,由于兵力不集中,战斗失利,部队受到不小损失。
在强敌尾追之下,我军主力部队边打边退,非常艰苦。
行军途中,毛主席经常要通宵工作,天快亮的时候才睡下,所以他每次起床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早已过了饭点。
后来,部队专门给毛主席安排了一个勤务员,负责照料毛主席的饮食起居。
当然,这并不算是开小灶,因为毛主席和战士们吃的都是同一锅饭,勤务员只负责把饭菜盛好带上。
不过,就算这样,毛主席有时候也会吃不到饭菜。
因为,毛主席一起床就要跟随部队急行军,他走路快,勤务员跟不上,一掉队,他就没饭吃。
有一天上午10点多钟,毛主席起床后看见曾志正蹲在路边吃饭,他摸了摸肚子,觉得饿得慌,四下望望,勤务员也不在身边。
实在没办法,毛主席走到曾志身边,对她说:
“我起得晚了,没吃早饭,这会儿肚子饿了,你能给我匀点饭吗?”
曾志边吃边应道:“可以啊!”
“那你还够不够吃?”
曾志把缸子里的饭和腌菜递给毛主席,告诉他:“一大缸子呢,分给你点也够我吃。”
青年时期的曾志
湖南腔的英语
艰苦年代里的情谊最让人难以忘记,曾志不仅分饭给毛主席吃,还陪着他度过一次又一次难关。
1929年,在福建龙岩县城召开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由于一些同志否定毛主席的建军思想,毛主席被迫离开红四军,去地方上指导工作。
和毛主席随行的,除了贺子珍,就是曾志、谭震林等人。
这一时期,毛主席心情郁闷,积郁成疾,病得非常厉害。
同年8月21日,在粟裕的护送下,毛主席转移到闽西永定金丰大山深处,住进了一个不足10平米的小竹寮里。
养病期间,毛主席不知从哪儿找到了一本《模范英语读本》,起了学英语的念头。
曾志在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学过英语,便成了毛主席的“辅导老师”。
她时不时地纠正毛主席的发音、语调和语法,毛主席学得很认真,每天都抽出一些时间,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子旁念英文,他还一边念,一边默写,非常投入。
毛主席越认真,曾志笑得就越厉害。
因为毛主席一读英文,就带着浓重湖南口音,曾志经常被逗得忍俊不禁,不过,毛主席毫不在意,依然大声地继续朗读。
“就是要你照顾!”
毛主席和曾志就像兄妹一样相处,他们两人谈话时无所顾忌,有时甚至还会赌气吵架。
曾志是个直性子,毛主席是个暴脾气,两人吵起架来谁也不肯相让,让人哭笑不得。
1929年11月,毛主席接到命令,要回部队,贺子珍因怀孕不便随军。
毛主席不放心,便去找曾志,交待道:
“曾志,我要去江西,贺子珍没法跟着走,你得负责照顾她。”
曾志误以为是要她离开自己工作岗位,专门负责照顾贺子珍,瞬间火冒三丈:
“我有我的工作,哪有时间照顾她生孩子!”
毛主席一听也火了,“就是要你照顾!”
曾志的脾气比毛主席还暴躁,她大声吼道:“就是不照顾!”
“一定要你照顾!”
“我还有一大堆工作要忙,哪能天天去护理她呢?”
毛主席这才意识到曾志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赶紧解释道:
“让你照顾她,又不是让你一天到晚护理她,只不过是让你关心些她。”
曾志也知道自己理解错了,红着脸道:
“我跟子珍是好朋友,过去行军时常在一起吃饭睡觉,我从来都关心她、照顾她,就算你不说,我也会这样做的。”
说完,毛主席和她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过,曾志终究还是没能等到贺子珍生孩子,这一年12月份,蔡协民被调到福州工作,曾志也被一起调去担任机要秘书。
她只能与贺子珍依依惜别。
1932年,毛主席率红军攻占漳州,不久后,红军撤离,曾志和蔡协民留下来负责开辟新根据地。
临分别的一天,毛主席专门为他们设宴。
那时候,毛主席的生活依然非常清苦,天天都是豆芽、白菜,但是那天,毛主席特地让人去买了一只大火鸡,还打开了一听从江西带来的牛油罐头,曾志非常感动。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第二天,曾志和蔡协民依依不舍地和毛主席分别,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八年之久。
1934年,蔡协民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
接连两个丈夫都为革命牺牲,曾志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
但是,身为革命党人,就要有随时牺牲的觉悟,不管是夏明震、蔡协民还是曾志,都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替她“出气”
此后,曾志在福建厦门,和陶铸以夫妻名义开展革命工作,接触的越多,两人的感情越深厚,后来顺其自然地成了夫妻。
解放后的有一天,陶铸参加人大常委名单的审定会议,散会后,回到家中,他对曾志说:
“主席推荐你当人大常委,还说了一句‘善马任人骑,善人受人欺’,这是什么意思?”
曾志回答道:“这我怎么会知道!”
其实,曾志一听就明白了,这句话是在批评陶铸。
曾志和陶铸
原来,早在1954年筹备第一届人大时,广州市委便推荐曾志担任人大代表,按资格和能力,曾志理应当选。
谁知,名单到了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手中后,陶铸一笔勾掉了曾志的名字,换上了另外一位女同志。
曾志知道这件事后,责问陶铸:为什么不让我当?
陶铸给出的解释是:中央认为方方同志不适合在华南局工作,想把他调到北京,为了缓和矛盾、顾全大局,便将方方同志的妻子选为人大代表。
曾志一听,火冒三丈:
“我是组织上推荐的,你为了个人关系,否定我的代表资格,我想不通!”
不管曾志如何气恼,陶铸始终坚持己见,不肯退让。
曾志气极,却不能把这话跟别人讲,担心会被人说成是争名夺利。
一肚子委屈无处倾诉,她只好给毛主席写了封信。
毛主席肯定是看了那封信。
因为,在之后的审定会议上,毛主席盯着名单问道:
“怎么没有曾志啊?曾志工作做得很不错,可以加入人大常委的嘛。”
随后,毛主席大手一挥,在名单上加上了曾志的名字。
写完之后,他还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曾志是个善良的同志,善马任人骑,善人任人欺啊......”
就是这句话让陶铸百思不得其解。
看着丈夫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曾志心里窃笑不已。只有她自己知道,毛主席所说的这句话,其实是在替她“出气”!
曾志夫妇和毛主席
曾志和毛主席的情谊持续了一生,即便是后来又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霜和波折,曾志也依然心怀感恩。就像晚年她告诉女儿的那样:
“我跟随毛主席半个多世纪,并不是靠个人感情和恩怨,而是出于信仰,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选择的路无怨无悔,毛主席是我的指路人,我对他永存敬意!”
后记:
曾志一共生育了四个孩子,除了女儿陶斯亮之外,其他几个孩子不是夭折,就是因行军打仗无法抚养,不得不交给别人养大。
长子是她和夏明震的骨肉。
生长子时,曾志难产,几次昏死过去,又几次被用姜汤灌醒,足足痛了三天才将孩子生下来。
当时战争环境极其残酷,天天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怎么可能带着孩子?
为了让孩子能够安全地长大,曾志咬紧牙关,强忍心痛,将他寄养到一位石礼保的副连长家。
石礼保夫妻俩是井冈山当地人,给孩子取名为石来发。
孩子被抱走时,曾志的眼泪就没有停下来过。
生下孩子后四十多天,曾志接到上级通知,让她到后方总医院担任总支书记。
抚养石来发的石礼保,后来被土豪劣绅杀害,妻子没过多久也离开了人世。
石来发跟着外婆艰难度日,外婆年纪大,眼睛不好,没有任何收入,只能带着石来发一家一户讨饭。
曾志和长子石来发、孙子爬长城
曾春华是曾志和蔡协民的儿子。
当时环境险恶,随时都有可能牺牲,曾春华出生十多天后,曾志忍痛将他送人。
不久后就传来蔡协民在福建漳州英勇就义的噩耗,曾志悲痛万分。
而曾春华小小年纪就得了淋巴结核,身上到处腐烂发臭,奄奄一息,有个好心人将他送到医院为他做了免费手术,切断三根肋骨后,一条腿也短了三寸,这样,才算是把命保住。
解放后,曾志好不容易找到孩子们,也曾试图用关爱的行动去补偿,但太晚了,母亲和儿子都已经老了!
1998年,曾志因病逝世。
这位女战士,历经多次婚姻,为革命舍弃亲生骨肉,一生饱受艰辛,依然不改坚韧意志,称得上是一代巾帼英雄,我们当永远铭记!
参考文献:
[1]秦光荣. 风范永存天地间——从几个历史片断缅怀陶铸、曾志[J]. 湘潮, 2018(3):2.
[2]傅柒生. 曾志在福建的战斗岁月[J]. 福建党史月刊, 2002(9):3.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