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包含八颗行星
太阳系非常巨大。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有1亿5000万公里,但这也只是整个太阳系的一小部分。太阳系包括所有受到太阳重力(万有引力)影响的天体。太阳系由太阳本身和围绕太阳公转的所有天体组成。
除了这8颗行星之外,还包括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无数天体(或许还有第9颗行星。最近,人们发现了比海王星更遥远的巨大天体的重力作用的证据。但谁也没看见。目前……)。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如果用公里来表示的话,就是1亿5000万,这是一个相当难以处理的数值。因此科学家将这个距离称为1天文单位(AU)。
●类地行星
离太阳最近的4颗行星都与地球相似,因此被称为类地行星。类地行星和地球一样由岩石构成,中心有铁的核心。很多类地行星的表面都有陨石撞击后形成的坑。4个类地行星及其性质,从离太阳较近的方向依次为:
水星
·因为没有大气,所以温度在-180℃到430℃之间。
·很像地球上的月亮,有很多悬崖和火山口。没有卫星。
金星
·大小和质量与地球大致相同。
·热量被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的浓密大气封闭,表面温度约460℃。
地球
·唯一已知有生命居住的行星。液态水、大气、臭氧层等独特的特征对生命大有裨益。
·拥有一颗大卫星。
火星
·因为含有氧化铁(铁锈)所以看起来是红色的。
·冰冠、地沟、太阳系最大的火山(奥林匹斯山)都在这里。
·有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的稀薄大气。
·发生猛烈的沙尘暴,有季节。
·拥有火卫一和火卫二两颗小卫星。
类木行星
离太阳很远的行星被称为类木行星。所有类木行星的核心都是由岩石或金属构成,但大部分都是气体,因此被称为气体巨行星。它没有明显的表面,比类地行星大得多。
木星
·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主要由氢、氦、氨、甲烷、水蒸气构成。
·拥有70多个卫星,其中有太阳系最大的卫星(叫做木卫三)。
·有因风暴而形成的白、红、茶色条纹。大红斑是巨大的风暴。
土星
·太阳系第二大行星,密度最低。
·主要由氢和氦构成。
·由冰、石、尘组成的复杂的环。
·拥有80多个卫星(其中有一座活火山)。
天王星
·大气中含有甲烷,所以呈蓝绿色。
·大气是由氢、氦、甲烷构成的。
·拥有27颗以上卫星。
·大部分的卫星被认为是由冰和岩石构成的。
·与其他行星不同,它是横倒的,自转轴几乎与公转面平行。
海王星
·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和天王星一样呈蓝绿色。
·大气剧烈变化着(有很多风暴形成的斑点)。
·有14个以上的卫星和几条环。
●矮行星
矮行星是比行星小,但和行星一样围绕太阳公转的天体。矮行星与行星不同,重力不强,因此无法将围绕附近轨道运行的天体和大的碎片吸引过来。
矮行星中较大的有谷神星、冥王星、阋神星、鸟神星、妊神星等,此外恐怕还有几百颗,随着对太阳系边缘的探索不断深入,也在不断被发现。
冥王星以前被认为是第九大行星,但是2005年发现了比冥王星稍微大一点的行星,之后冥王星是“行星”这个词的定义被修改,冥王星被划归到矮行星之中。
冥王星的温度非常低,由岩石和冰冻气体构成。谷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太阳系除了行星和卫星之外还有很多天体。
小行星
不规则形状的巨大岩石,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也散布在整个太阳系。
彗星
它是由尘埃、石头、冰冻气体、冰组成的“脏雪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非常巨大。当彗尾靠近太阳时,一部分会蒸发,并延伸出一条长长的尾巴,用肉眼就能看到(彗尾并非与彗星行进方向相反,而是一定在与太阳相反的方向延伸)。
在比冥王星更远的地方,无数的彗星像云一样聚集在一起,被称为奥尔特云。以最初提出这个概念的天文学家扬·奥尔特的名字命名。
流星体、流星、陨石
流星体是小石头或尘埃(彗星碎片等)。流星体冲入地球大气,由于与大气的摩擦而燃烧,形成明亮的光条纹的东西,称为流星。在大气中没有燃烧殆尽而坠落到地表的流星体被称为陨石。
在半夜里看到的流星其实只有沙粒那么大。
·流星体:漂浮在宇宙空间的尘埃和石块的碎片
·流星:流星体冲入地球大气燃烧而成的东西
·陨石:落在地表的流星体(流星体中的一小部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