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时任总参谋长粟裕因为工作中不太善于沟通,也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问题,得罪了一些人,受到了错误批判。
这次批判,有上千人与会,整整持续了近一个月。最后,粟裕的自我检讨勉强过关,但是,他情绪低沉,明显是在精神上受到了巨大打击,内心无比挣扎,但又无处申辩。
批判会上,周总理也参加了。但是,他并没有发言,全程一直在听着,看到粟裕苦闷的表情,他显得非常着急,怕粟裕就此一蹶不振,害怕他情绪过激,在会场上与大家争执起来,更害怕他想不通走极端。还好,粟裕总体上比较好地克制住了自己。最后,会议在陈毅元帅率先鼓掌下,粟裕的检讨总算过关,大会得以结束。
同年8月,粟裕卸任总参谋长,在叶剑英元帅的帮助下,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虽然受到了批判,但是并没有离开军队,也没有受到较大冲击。
而这样的结果,除了几位将帅暗中保护他以外,更有周总理为他保驾护航。
批判大会结束以后,周总理担心粟裕心里转不过弯来,便主动找他到办公室,进行了一次详谈。
当然,周总理重点与他谈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受到了批判,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有委屈,也要总结自身的问题,受批判到底因什么而发生,要总结教训,在今后工作中整改,不能再吃这样的亏了。二个是受了批判,心情不要低沉,还是要振作精神,继续为人民做贡献。并认为,他还在工作的最佳年龄期,年富力强,不能就此消沉,工作干好了,有亮点,以后还有更大舞台。
粟裕在周总理的耐心开导下,心情豁然开朗,并向周总理汇报了自己的想法,表示将继续努力工作,总结教训。周总理看到粟裕有这样的表态,心总算放了下来。
后来,粟裕起身告辞的时候,周总理还是有些不放心,在送他出门的时候对他说:“你不要有过多的顾虑和包袱,不管谁要把你调出北京,我不签字同意都是不行的。”
粟裕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顿时热泪盈眶。他知道,这不仅是周总理对他的关心,肯定也是中央的意图,这里更有毛主席的意思,想到这里,他心里的包袱彻底放下来了,开始投入了新的工作。
事实证明,周总理在后来对粟裕也是多加关照。粟裕在受到错误批判后,虽然到了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但这期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工作和生活逐渐步入了正轨。
然而,十年浩劫开始后,康生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把目标锁定在了粟裕身上,企图把1958年的事情翻出来,把粟裕搞垮。粟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工作和生活都陷入了困难。
周总理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在报请毛主席同意后,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防工业军事领导小组,由粟裕挂帅任组长。实际上,是变相地把粟裕保护了起来。
但是,这期间,粟裕并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期望,工作成绩斐然,受到了高度肯定。因此,国防工业军事领导小组使命完成以后,周总理害怕粟裕回到军队再受冲击,就直接把他留在国务院业务小组,由周总理亲自给他安排和分配任务。
这期间,粟裕心系国防建设。认为,将来我们要面对的战争,必然的要求就是,部队必须快速机动、快速投送,因此,他大力主张加强新中国战备交通建设,并考虑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以海运港口为突破口,倡导军民结合、大小结合、远近结合,最终实现江海联运无死角。
这一设想,再次得到了周总理的大力支持,不但批示要尽快干起来,同时通知国务院各部委,从此粟裕分管交通、邮电、运输工作,实际上,不但赋予了粟裕更大的自主决定权,更是对他工作的一种有力支持。
事实上,粟裕并没有辜负周总理,他开始了气势磅礴的三年港口建设计划。在他的努力下,规划各项目均得到有效落实,而他主张建设的项目也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创了中国水运的黄金时代。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