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批示:同意

发布啦 0 0

陈赓将军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的开国大将之一。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的解放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1961年3月16日,陈赓将军因病在上海逝世,举国哀痛,中华民族失去了一颗闪闪发光的将星。将军死后和众多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革命志士一样,骨灰埋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与众多烈士一同受人民敬仰。


2010年,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批示:同意

陈赓将军

直到50年后的2010年1月4日,陈赓将军的妻子傅涯因病去世。傅涯临终前曾向子女们讲述了自己的遗愿。傅涯去世后子女们,思虑再三,决定遵从母亲的遗愿,在不久后对中央提出了请求:想将陈赓将军的陵墓迁出八宝山革命公墓。


面对将军子女这样的请求,中央予以了高度重视,在经过反复的考虑以及了解了陈赓将军子女提出这个请求的原因后,做出了决定:同意陈赓将军家属的请求,把将军的陵墓迁出八宝山革命公墓。

2010年,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批示:同意

八宝山革命公墓

陈赓将军作为伟大的革命战士,新中国的开国大将,逝世后理当埋葬在八宝山公墓,与众多英灵一同为人民所纪念。傅涯临终前究竟对子女交代了什么,才让他们向中央提出了这样的请求,最终中央同意让将军的英灵迁出八宝山呢?


为国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新中国成立后,所处的境况实际上是非常艰难的。当时外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国家内部由于接连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处处百废待兴。特别是我国的国防工业,是落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一个国家想要取得国际地位和拥有在国际上的自主权,和国防工业的强大是密不可分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1953年经过党中央的研究,决定在哈尔滨设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也就是人们口中俗称的“哈军工”,为新中国培养出出色的军事人才,以发展国防力量。一直到54年,哈军工已经初具规模,缺少的就是一个掌握大方向的院长。经过党中央的研究决定,陈赓将军被任命为哈军工的院长兼政委、党委书记。


接到党这样的任命,陈赓将军的心中是充满着喜悦的。将军深刻地明白,要想新中国真正地强大起来,军事国防力量就必须也要强大。哈军工作为为祖国输送军事人才的学院,更是重中之重。不过此时的陈赓将军身体已经出现了隐患,心绞痛的频繁发作,已经严重影响了将军的生活质量。

2010年,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批示:同意

不过将军并未将病魔当一回事,仍然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经常是一工作就废寝忘食,忘记了白天黑夜,常常没有得到充足的消息。这样的情况下,心绞痛的发作也愈发地频繁起来,而且疼痛的程度也在加剧。将军的家人和一同工作的同志经常劝将军放下手头的工作,好好地休养一下自己的身体。但是都被陈将军拒绝了,他对人们说:“不就是生病吗,我活着就要为党工作!我要争取为党再工作二十年!”


面对病魔对身体的侵蚀,陈赓将军强忍一次次的心绞痛,与其搏斗,就是不肯松懈下来,让新中国的建设因为自己而停滞。


1951年10月,陈赓将军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调回北京工作。但他仍然兼职着哈军工的职务,北京的工作已经非常地繁忙了,但是将军并没有因为这样就放下哈军工的事情,而是时刻关注着哈尔滨方面的事务。


2010年,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批示:同意

这样巨大的工作量,给陈将军的身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原本就让将军饱受折磨的心绞痛,此时更是因为将军的辛劳而再度加重。已经严重地危害到了将军的身体健康。不得已下,将军医院去做了检查,医生一再叮嘱陈将军一定要减少操劳,多做休息。可是陈赓将军仍然是和从前一样,不分昼夜地工作,到各地检阅军队,接待外宾,并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


对于医生的建议和担忧,陈赓将军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我身体能有什么问题,不过是一些小疼痛罢了,没什么大事的。”将军认为自己的心绞痛只不过是在戎马生涯中留下的一些小小的后遗症罢了。自己那么残酷的战争都经历过来了,哪能被这一点病痛吓倒。


和将军有一样想法的还有他的妻子傅涯。见到自己的丈夫天天到军委去开会,老是不回家吃饭。她也埋怨自己的丈夫说:


“你经常不回家吃饭,天天就往军委跑,你可是还年轻,要是把老帅们拖垮了,我看你怎么办!”虽然知道自己的丈夫经常被心绞痛困扰,但傅涯也认为自己的丈夫还年轻,不会有什么大碍。


一直到1957年12月的一天。这一天,陈赓将军回到家中,脸上的疲态非常地明显。接连地高强度工作,明显让他非常地劳累。这天晚上,将军少有地没有继续去军委“缠”着老帅们忙工作,而是对妻子傅涯说:“今天晚上我什么工作都不干,你陪我去看戏吧。”


2010年,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批示:同意

陈赓将军与妻子傅涯

傅涯也惊讶于丈夫的改变。但转念一想也许是因为工作实在太辛苦了,需要好好地休息。于是请了假,陪将军到中南海看戏。看完戏后,将军的疲态有了明显的缓解,回到家后,很快就去休息了。傅涯心中也很欢喜,因为自己的丈夫因为工作,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休息过了,这次终于可以得到充分地休息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将军却出事了。


第二天一早,如同往常一样。陈赓将军起床后,吃完造反就准备前往总参谋部忙工作。傅涯也带着孩子们去上学,顺便去上班。家中只留下了将军和他两岁的儿子还有照顾孩子们的阿姨。本来将军已经出门走到大门外了,可是这时,军委的人刚好有急事需要找将军处理。将军只好掉头回了家中处理公事。


事情处理完后,来人就走了。将军见已经没有什么事情了,就准备前往总参谋部工作。可就在起身时,身体突然传来一阵巨大的痛感,同时呼吸也变得十分的苦难,困扰他许久的心绞痛再次发作了,只是这一次,来得更加凶猛,疼痛感也更加的强。巨大的疼痛感,让这位曾经枪林弹雨走来的将军,也难以承受。

2010年,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批示:同意

陈赓夫妇与子女

这时将军两岁的儿子更好来找自己的父亲玩耍。一进门就看到父亲脸色苍白,浑身大汗地倒在了沙发上。他一下就哭了,大声地哭喊着“爸爸!爸爸!爸爸你怎么了!”正在屋外干活的阿姨和将军的司机听到孩子的哭喊,一下就冲进了屋内。


看到将军倒在沙发上,司机来不及多想,一个箭步冲上去把将军抱到床上平躺着休息,并立马打电话通知了北京医院。一会后,由医院派出的抢救小组,就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此时陈赓将军的身体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不仅失去意识陷入了昏迷之中,就连心跳脉搏都非常微弱,血压也无法测量。


医生们从早上一直抢救到深夜,才让将军的身体转危为安,缓缓地苏醒了过来。得知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后,在外人面前从来没有哭过的将军,此时却流下了眼泪。医生以为将军是在为自己的病情担忧,于是告诉将军只要配合治疗,好好休息,是没有问题的。


听了医生的话,陈赓将军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对医生说:“我不是担心自己的身体,我们的新中国是无数的战士们在战场上用鲜血拼杀出来的,来之不易啊。我们的军队要想强大,任重而道远,可如今我的身体...”医生这才明白过来,将军这是担心自己的身体影响了工作,影响到新中国的建设啊!


但是将军这次的发病非常地危险,为了生命安全着想,医生还是要求陈将军住院休养,并告诉将军三个月内不能下地活动。就这样将军在北京医院住了三个月的院。


出院后,医生一再叮嘱将军,不允许将军会客和工作,要求将军在家里好好地休养,保证自己的健康。可是将军哪里能在家中待得下去,他的心中满心都是共和国的建设和工作。不久后就去找到医生,要求医生让自己去工作:“我的病已经好了,让我去上班吧,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还不知道吗,老让我这样在家休息吗,我的病会更重的。”

2010年,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批示:同意

医生们实在拗不过将军,只得向中央汇报了这一情况,而中央也在深思熟虑后,让将军重新回到了工作上,不过也要求将军一定按照医生的嘱咐,减少自己的工作时间,多休养自己的身体,不要太操劳。


得知了中央允许自己工作后,陈赓将军十分开心,连忙说:“只要能让我去工作,医生说什么我就听什么!”可是一工作起来,陈赓将军马上就把医生的嘱咐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哪怕是经过了上次那样惊险的情况,他工作起来还是不知节制,夜以继日。傅涯对自己丈夫的身体非常地担心,经常会劝将军少点工作,多些休息。将军每次都跟她打哈哈说:“知道了知道了,我会注意的”但依旧我行我素。


1961年的3月15日,这一天下起了大雨。由于陈赓将军不遵医嘱,经常进行高强度的工作,他的心脏已经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不得已之下,中央只得强制地停止了陈赓将军的工作,要求他在家中休养。可将军在家中也还是经常偷偷地操心着军队的工作。


这一天,傅涯和往常一样准备出门上班。这时将军叫住了她说道:“外面下雨了,带上雨衣吧,不要淋着雨了,今晚能早点回来来,给我擀点面条吃吧,快到我生日的日子了。”听到丈夫的话,傅涯不由得一怔,跟丈夫生活在一起这些年来,这是他第一次提起自己的生日,她回头看了看将军,点了点头说:“好,你在家里等我。”


当天晚上,陈赓将军的心绞痛再一次发作了,不过他并没有对家人声张,而是自己服下了药后,和没事人一样和家人一起吃起来长寿面。妻子回家后,陈赓将军少有地和妻子开起了玩笑说:“你来啦,欢迎欢迎!”又面带笑容地问妻子:“你给我擀的长寿面呢?”


2010年,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批示:同意

见到丈夫有这么好的精神状态,傅涯也很开心,对将军说:“面在厨房里呢,我去给你煮”说罢就往厨房里走,将军却一把拉住了妻子的手说:“不用了,你别走,陪陪我吧...”


晚上睡觉前,陈将军想起了还有一些军事的文章没有写完,就又想起身去工作。这次傅涯说什么都不让丈夫去工作了,对将军说:“好好睡一觉,暂时别想工作的事情了。”


将军见状,苦笑着指着自己的脑袋说:“机器一开动,怎么好停下来....”谁知道这句话成为了将军最后的遗言。


第二天早上,陈赓将军的病再一次发作,剧烈的疼痛让将军很快就陷入了昏迷,一旁的傅涯见状,马上就给将军喂了药,并打电话通知了医院,可是当医生赶到后,将军已经离开了人世,共和国的将星陨落了!任凭傅涯如何呼唤,那个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再也回不来了。

2010年,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批示:同意

1961年3月16日8时45分,陈赓将军因病与世长辞,享年58岁,将军去世后,骨灰被埋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与国长存!


忆初识,伤别离


将军去世后,傅涯始终都无法从他离世的悲伤中走出。她常常在梦中见到将军,可是当梦醒后,她却再也无法找到自己的丈夫,看着旁边空了的被窝,眼泪止不住地一直流,一声声深情地呼唤,也唤不回自己的挚爱。


于是她合上了双眼,希望再次在梦中见到自己的丈夫。这次,她梦到了自己和丈夫的从前....


1940年,陈赓将军由于身体不适在山西省的八路军总部养病。一天,老战友路过总部,听说他在这养病,于是跑到将军家中串门,双方寒暄过后,老战友打趣道:“你现在日子过得不错啊,看起来什么都不缺。”


面对自己的老战友,陈赓将军也是开起了玩笑来说:“那可不是,有马,有枪还有警卫员,就是缺个老婆,要不你小子给我介绍一个,哈哈。”陈赓将军没想到自己的一句玩笑话,却被老战友放在了心上,开始为将军物色起妻子来。

2010年,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批示:同意

在他的安排下,妻子的好友傅涯来家中做客的时候,正好“巧遇”了陈赓将军。在交谈中,陈赓将军的谈吐和豪爽豁达的气质给傅涯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而陈赓将军也被傅涯清秀俊俏的面容和文雅的气质所吸引,爱情的种子在两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傅涯离开后,看出来双方有戏的老战友,笑着问将军“你觉得傅涯同志怎么样?”陈将军也笑着回答说:“你这是在给我当媒婆啊?我觉得小傅同志是很不错的!”


虽说陈赓将军和傅涯第一次见面就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不过两人的爱情之路并不平畅。在和傅涯见面后不久,陈赓就找到了傅涯,轻声地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傅涯同志,我这个人有许多朋友,有男朋友,也有女朋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和我做朋友啊?”


对将军颇有好感的傅涯很快就同意了将军的请求。不过陈庚将军却要傅涯等他两年,傅涯很疑惑,向将军询问其中的原因。陈将军庄重地说:“傅涯同志,我现在应该向你讲一下我的过去,我曾经有一个挚爱的妻子,叫王根英,她再1939年牺牲了,我曾经发誓为她守节三年所以你还得再等我两年,可以吗?”

2010年,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批示:同意

听完将军的话,傅涯被深深地打动了,就这样日后,他们结为了夫妻,携手走过了许多个春夏秋冬。


傅涯临终前的最后遗愿


1961年将军去世后,傅涯决定帮将军写一本传记,以这样的方式来纪念与怀念自己挚爱的丈夫,并出版了《陈赓日记》,与此同时,她也没有忘记陈赓将军的嘱咐,经常会去探望王根英的母亲,并且帮助她生活上的困难,直到王母去世。并且再撰写《陈赓日记》的同时,也为王根英烈士撰写并出版了《报国何计女儿身—王根英烈士传》一书。


2010年,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批示:同意

晚年的傅涯女士

2010年1月4日,傅涯因病再北京逝世,享年92岁。临终前,她将子女们叫到身边,对他们说:“我去世后,不要和你们的爸爸合葬,我希望能将他的墓从八宝山迁出来,让他落叶归根,和你们的根英妈妈一起合葬。”


傅涯去世后,子女们将她的这一遗愿上报到了中央,并请求中央能够同意母亲最后的愿望,而中央在接到将军子女的请求后,对此高度重视。经过反复思考后,最终同意了这一请求。最终陈赓将军的英灵从八宝山革命公墓中迁出,与王根英和傅涯三人的陵墓一同安置在了老家泉湖村的后山上。

2010年,陈赓子女要求将父亲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批示:同意

陈赓将军和他的夫人都有着高尚的品德,不管是将军为新中国呕心沥血,不辞辛劳还是傅涯临终前要求让将军与原配合葬所表现出来的胸怀,都值得我们敬佩!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