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互联网作为巩固和加强实体经济基础的关键载体,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工业互联网从概念引导到赋能的发展,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城市经济数字化切入产业互联网,是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可以有效调度各种经济要素的积极性。首先,要通过支持全国重点省区市,打造“数字经济”的产业基础,把工业互联网作为串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线。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其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市级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键在线全覆盖”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城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大脑”。最后,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共建垂直行业平台,推动工业园区、经开区企业数字化升级规模化,提升区域制造资源共享协同水平。
工业软件作为“工业的灵魂”,在国内一些关键工业领域无法自主替代,仍然存在“卡脖子”的风险。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化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产化步伐相对缓慢,自主可控能力弱,可能成为下一个“芯荒”问题,从而影响制造业发展。曾庆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将汽车行业软件列入重点核心软件研究项目,注重核心和单点突破,着力突破“卡脖子”的技术瓶颈;二是加强国产工业软件标准化建设,积极构建开放、协调的国产工业软件标准体系,积极有效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和修订;第三,以汽车行业为国产软件应用的突破口,实施应用牵引和场景驱动,集中资源相互赋能协同。
目前,全球97%的软件开发商和99%的企业使用开源软件,全球70%以上的新软件项目采用开源模式。开源技术已经跨越软件开发和应用,扩展到传统制造业、芯片等领域。开源可以帮助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上“弯道超车”。小编认为可以打造以20个左右的双跨平台为核心成员的中国工业互联网顶级开源社区;二是定向培育CAX、PLC等优质工业互联开源项目;第三,将开源技术和开源培训融入教育体系,促进开源人才的培养。
从安全角度来说,开源软件很容易成为其他国家通过网络渗透攻击中国的渠道。应加强开源软件的代码审核,国内软件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开源社区的互动,不断提高话语权,打造影响力。鼓励第三方市场力量参与国内开源生态建设,尽快掌控开源软件资源应用的主动权。将网络安全升级为数字安全,构建覆盖所有数字场景的数字安全应急体系,包括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云安全、数据安全、供应链安全的挑战。同时,国家将数字安全纳入新的基础设施,在各地数字化建设之初就将安全纳入考虑,并相互互联,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数字安全体系建设,真正提升国家数字安全能力。激活工业数据价值,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核心是激活数据价值,实现“用数据说话、决策、管理、创新”。
然而,工业数据的收集以及如何形成闭环来支持生产过程,仍然是限制数据价值释放的重要短板。同时,工业制造的领域知识与智能建模等数据处理能力的提供者脱节,专家经验无法有效固化到软件平台中。在应用层面,它们大多着眼于“看得见”的场景,对“看不见”的复杂、不确定的工业场景处理不足。目前,工业大数据的价值创造还处于初级阶段,服务制造业快速迭代、持续优化的潜力巨大。
如何更好地解决工业企业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数字智能”水平?
一是加快工业传感器和通信协议的兼容和适配,以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强化数据支撑能力;二是依托“专业化、创新型”企业,探索融合数字技术和工业制造知识推动“数字智能”的新路径;三是基于真实的企业需求场景,降低开发成本,培育壮大数字技术服务商。
事实上,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逐步迈向世界中高端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中国在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第一,目前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都是基于国外的基础工业系统,在边缘感知、网络通信、平台搭建、边缘云协作等关键技术上存在空心化和短板现象。第二,中国工业互联网整体生态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生态系统发展的要素相对匮乏。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是中国制造企业走向世界中高端的一条“光明之路”。
因此,围绕产业互联网生态圈的建设,一是要加大力度支持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民营制造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围绕产业特点、产业延伸方向、产业整合难点等开展研究,确保研究更加实用,确保基础研究成果能够直接转化,缩短从前沿创新到应用实践的周期,加速科技成果从1到100的产业转化。二是充分发挥国家部门的引导作用和聚集优质资源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出台政策充分鼓励工业互联网领域民营制造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支持龙头企业聚焦工业互联网高价值应用,深入分析挖掘具体场景。构建产业集群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模型和树模型,推动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普遍应用。产业互联网的大幕已经拉开。如何让工业互联网在数字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