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4月19日消息,4月1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31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9例,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本土病例3297例,含101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死亡病例7例,均为本土病例,在上海;无新增疑似病例。
上海市卫健委19日通报:18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084例(含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97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7332例,实际新增本土阳性感染者19442例,其中1894例确诊病例和16998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2022年4月18日0-24时,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211例、解除医学观察22075例。昨日出院出舱的人数23286例,超过了新增阳性感染者的人数。
4月18日0-24时,新增本土死亡病例7例。年龄从60岁到101岁,其中75岁以上6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3级、脑梗死后遗症、心功能Ⅲ级、脑梗塞、低蛋白血症等严重的基础疾病。75岁以下1例(60岁),合并创伤性脑疝、创伤性硬膜下出血、多发性大脑挫裂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枢性尿崩症。上述7人入院后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直接的死亡原因由基础疾病导致。
4月18日,在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的大力推动下,经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全力协同,长三角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浙江-上海)正式投运。
4月19日,上海集团在临港乘用车工厂,完成了本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下的首台车下线。
长三角地区协同抗疫
在4月19日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介绍,长三角地区协同抗疫,共同保障推动三省一市全产业链式协同复工复产。
在医疗方面,包括长三角三省在内的17个省份和解放军派出26000多名医务人员承担了方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江、浙、皖三省分别整建制承接3家大型方舱医院。长三角三省及其他兄弟省市累计派出核酸采样和检测人员10余万人次,同时指定数十家定点医院和机构承担了本市外送样本检测任务,这些都成为上海抗疫坚实的“后援团”。
在防疫设施和物资保障方面,长三角三省全力援建方舱医院和隔离用房,苏州、南通、泰州、宁波等地及时协调大量建材设施设备,组织厂家复工复产,保障跨省运输,为以最快速度完成防疫场所建设做出了贡献。此外,还有一些重要防疫物资的生产组织等。
在交通保运方面,为保障本市生产、生活物资供给,特别是江浙皖三省和周边城市积极配合,出台了一揽子举措保障物资运转:在苏州昆山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沪昆生活物资通行专用通道。在江苏省、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苏州昆山市、嘉兴平湖市建立了应急生活物资保供中转站。协同推进长三角货运通行证互认。建立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制度,苏浙皖三省大力支持并给予通行便利。
在共同保障产业链稳定和重点企业运行方面。近一段时间来,苏浙皖三省和各重点城市组建工作专班,积极对接上海重点企业提出的配套供应诉求,全力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供应对接,畅通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等跨省市运输,支持重点企业持续生产。
比如,江苏省泰州市支持帮助上汽集团、特斯拉公司在当地的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并办理运输通行证。又比如,苏州、泰州等地为上海华虹、中芯国际等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车辆进出当地提取原料给予重要的通行便利。同时,上海也加强协调服务,支持苏浙皖三省重点企业供应链在沪配套企业抓紧复工复产。
最近,上海又印发实施《关于开展重点企业保运转的工作方案(试行)》,出台《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并建立了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启动实施复工复产。
三省一市将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保供“白名单”,推动跨省市名单共享和双向互认,抓紧在长三角地区试行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及其异地配套供应企业“白名单池”制度,共同保障推动长三角全产业链式协同复工复产。
4月18日,在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的大力推动下,经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全力协同,长三角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浙江-上海)正式投运。中转站将推动省际重要生产物资进站流通,打通长三角区域货运“血管”,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物资跨区域互联。首批中转站共6个(已建成4个),其中上海2个,分别位于嘉定区、闵行区;浙江2个,分别位于杭州市、宁波市;江苏2个在建中。
4月18日中午,“长三角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首辆货运车从嘉定安亭中转站驶出,经高速道口核验身份信息、通行证与核酸情况,在交警引导下于14:00顺利抵达杭州中转站,进入站内消杀、装货及抗原核酸双检,并于17:00再次返回安亭中转站进行无接触卸货,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顺利完成首次货运交接任务。
上海骑手核酸检测将启用动态的“随申码”
4月19日,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周岚在上海疫情发布会上介绍,外卖等电商平台骑手是本市生活物资保供的重要力量。近期,各电商平台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骑手返岗,在岗骑手已近2万人;4月18日各主要电商平台配送订单量达220万单,10日内增长100万单。
据介绍,为了保障骑手的健康安全和配送安全,上海市商务委已会同市邮政管理局建立电商平台、快递公司“企业白名单”和配送寄递“人员白名单”,将有骑手配送业务的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
从19日起,在骑手的核酸检测中将采用动态的“随申码”进行身份验证和核酸检测登记,替代可离线使用的核酸检测码。上海市商务委将依托市大数据中心提供的技术平台,根据“企业白名单”和“人员白名单”制发“电子通行证”,在“电子通行证”内展示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等信息,作为配送寄递人员上岗的必要条件和通行凭证。各区也将积极做好属地配送寄递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保障,设立免费核酸检测专用通道,优先出具核酸检测报告,为骑手上岗提供便利。
上汽复工复产压力测试后首台车今天下线
4月19日上午,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从国内最大车企上汽集团获悉,上汽集团今天在临港乘用车工厂,完成了本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下的首台车下线。
对于当下复工复产非常有挑战的供应链和物流保障方面,上汽集团表示,目前已排摸了近400家供应商,并对供应商产能、库存、原材料等进行了全面摸底;同时,也在密切关注下级供应商的人员动态、生产情况等,尽可能协助支持下级供应商加快流程推进、防疫复产的工作,同时上汽集团也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争取尽快打通跨省市通行的绿色通道。
上汽集团临港基地生产线场景 上汽集团提供
对于接下来的生产计划,上汽集团临港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本周二开始,工厂将计划采取单班工作制,如果供应链能保持稳定,也希望能逐步爬坡,尽快回到疫情前的排班制。针对集团的重点生产任务,上汽临港乘用车工厂也将最大程度协调资源,力争项目不延期。”
未来,上汽集团将综合考虑疫情走势、压力测试结果等情况,制定进一步的复工复产动态规划。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也指出,“复工复产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不确定性,比如供应链是否稳定等,将严格根据政府防疫政策调整生产节奏。”
3M、杜邦、巴斯夫等重量级外企辟谣
18日,有微信公号消息称,3M、杜邦、巴斯夫等公司拒绝上海复工复产要求。上述公司均表示消息不实。
杜邦公司发来声明称此消息“不实”,并表示杜邦公司支持并积极配合政府复工复产的安排。“我们一直把员工及其家人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上海疫情封控期间,杜邦上海办公室的员工始终尽可能在家工作,所有关联公司也始终按照政府指导进行经营。为确保员工和供应商的安全,我们的工厂已做好各项预防措施,一旦获得政府批准,并且我们的同事获准离开社区回到工厂,我们就会恢复生产。”杜邦公司表示,将继续关注疫情,在保障员工健康、安全生产并配合政府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同样,3M公司也发来声明,表示“近日网络谣传3M拒绝上海有关部门复工复产的要求,该消息不属实”。3M公司表示,在上海封控期间,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企业”和“上海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企业”,公司获得了上海市、区、街道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他们正集结全公司力量,积极调配资源,全力组织与保障抗疫物资的闭环生产。“自封控以来,3M医用防护口罩的生产从未停歇,生产线有序运转。与此同时,在政府支持下,我们正在积极筹备其他生产线的复工,着手制定和实施全面的复工复产计划。”
巴斯夫回应称,3月下旬起,巴斯夫在上海的生产基地均在进行闭环运营;封控期间,虽然生产负荷有所减少,但生产活动未曾中断。巴斯夫支持上海市政府关于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且一直以来根据政府要求,在生产和办公场所采取了所有必要的预防措施,以保护员工和承包商的健康和安全,同时尽最大可能确保客户供应和业务的正常开展。
外卖骑手非法牟利2万余元 涉嫌非法经营罪
据“警民直通车上海”18日晚间消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竟有外卖骑手借机通过收取高额跑腿费、代购物资坐地起价的方式,哄抬物价赚取不义之财。4月17日,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会同长宁公安分局,快侦快破一起外卖骑手恶意哄抬物价的非法经营案件。
图片来源:警民直通车上海
近日,家住长宁区的朱女士通过某平台求购了一批价值270元左右的民生物资。外卖骑手赵某接单后,按照朱女士的订单前往超市购齐商品,并向朱女士索要了330元的跑腿费。而当赵某将物资送到朱女士居住小区的门口时,却拒绝向对方出示购物凭证,并临时坐地起价,称所购物品需支付577元的费用。换句话说,朱女士需要支付共计900元的费用才能拿到赵某代购的价值270元的物品。朱女士认为自己已经支付了“跑腿费”,应按商品实际价格支付货款。双方经过长时间沟通无果,最终一旁的志愿者为朱女士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属地派出所民警到场后要求赵某将订单取消,同时依法将赵某传唤至属地派出所。
到所后,长宁警方对赵某过往订单开展细致调查,在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指导下,进一步查明外卖骑手赵某4月以来,通过平台接单、小区蹲点、朋友介绍等方式接单,在为客户代买、配送蔬菜、水果等商品的过程中,不仅私下联系客户提高跑腿费,还在将代购物资送抵目的地后,现场恶意加价,非法牟利2万余元。目前,犯罪嫌疑人赵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保供猪肉以次充好,多人被查处!
据上海发布4月19日消息,市公安局通报,近日,闵行区梅陇镇有疫情防控社区居民反映,该镇发放的第四批生活保障物资中,部分猪肉存在质量问题。
2022年4月9日,梅陇镇镇政府与上海咨谕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保供协议》,约定由该公司于4月15日前提供猪肉产品11万份,每份规格为五花肉(2斤)和蹄髈(1斤),涉及采购金额人民币760万余元。期间,犯罪嫌疑人张某(男,38岁)、王某霞(女,37岁)、张某科(男,30岁)通过许某洁(女,34岁)采购人民币300余万元的猪肉后陆续运抵闵行区梅陇镇。在统一发放给辖区居民过程中发现冻猪肉产品中存在肥肉过多、品相不佳、多为边角料且变质变味等问题。发现该情况后,梅陇镇镇政府立即叫停了该批物资的发放,并通报公安机关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调查。
经公安机关查明,犯罪嫌疑人张某、许某洁、张某科等人在明知提供的保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仍以次充好,以正常市场价格销售,且数额较大。王某霞则在明知上述人员销售伪劣产品的情况下,仍为其提供资金支持,起到帮助作用。
目前,相关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已被闵行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闵行区梅陇镇副镇长任伟萍、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栗爽,在发放保供物资过程中存在失职渎职问题,致使不合格猪肉产品发放给社区居民,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两人均被党纪政务立案,接受进一步调查,并按程序分别被免去副镇长、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职务。
来源:公众号截图
北京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4月18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昨日均已通报),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9例。
据浙江省卫健委网站消息,4月18日0-24时,浙江省11个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例。其中无境外输入病例;本土病例2例(杭州市1例,嘉兴市1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5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03人。
4月18日0-24时,吉林全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88例(轻型86例、普通型2例),其中长春市74例(含26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吉林市6例、延边州6例、白城市2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384例,其中长春市365例、吉林市13例、松原市3例、四平市2例、延边州1例。
2022年4月18日0-24时,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64例(均在哈尔滨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1例(均在哈尔滨市),均为隔离管控期间核酸检测发现或对重点人群主动排查发现。
安徽合肥一家5口核酸检测阳性,曾故意隐瞒行程。微信公众号“合肥发布”4月18日晚间发布消息称,18日晚从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获悉,4月13日,一外地返肥人员故意隐瞒行程,其在合肥南站核酸检测为阴性。返家后至4月15日实行居家观察3天2检为阴性。4月18日,其外孙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发热门诊核酸检测中初筛阳性,合肥市有关部门迅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经合肥市疾控中心复核其外孙确认为阳性,遂立即对共同生活的家人进行隔离管控。经核酸检测,其共同生活的四名家人均呈阳性。目前,该五人已闭环转移至定点医院。
编辑:亚文辉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