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发布啦 0 0

前言

1944年,张玉凤出生在黑龙江牡丹江市,家里兄弟姐妹8个,她排行老四。

因为家里太穷,张玉凤上完小学就出去打工了,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小姑娘,不管走到哪都会碰壁。

正在她灰心丧气之时,突然看到了牡丹江铁路军招列车服务员的消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玉凤填了报名表,没想到,她被录取了。

就这样,张玉凤成为铁道部的一名工作人员。1960年,铁道部到张玉凤所在单位挑选中央首长专列的服务员,16岁的张玉凤再一次被幸运选中。

两年后,张玉凤又因表现出色,被调到毛泽东专列工作,后来,这个小姑娘的命运彻底改变。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图丨毛泽东、张玉凤

来到毛泽东身边

刚被调到毛泽东专列时,张玉凤不敢想象自己能够见到毛泽东。专列有12节车厢,毛泽东常活动的只有几节,不一定能遇到。

幸运的是,张玉凤去了没几天就遇到了毛泽东。那天,毛泽东正在站台散步休息,张玉凤就站在不远处。

可能是看到有个小姑娘直愣愣的看着自己,毛泽东主动走了过去,和蔼的问,“你叫什么名字啊?几岁了?”

张玉凤脑子一片空白,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好在汪东兴及时走了过来,毛泽东扭头问汪东兴,“她叫什么名字?”

汪东兴帮着回答了名字,毛泽东继续问张玉凤,“你名字的三个字怎么写啊?”

这时候,张玉凤稍微冷静一点了,她抖着声音告诉毛泽东,“弓长张,玉石的玉,凤凰的凤。”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图丨毛泽东、张玉凤

毛泽东点点头,念了念她的名字,然后返回了列车。他将张玉凤的名字在一张纸上记了下来,这一幕正好被汪东兴看到。

随后,汪东兴找到张玉凤,问她愿不愿意到毛泽东所在车厢工作,张玉凤求之不得,开心地答应了,这一干,就是8年。

1970年8月,张玉凤照常在打扫车厢,列车长突然走过来,通知她去中南海一趟。

张玉凤不敢耽搁,马上去到中南海,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和保健护士吴旭君招待了一头雾水的张玉凤。

他们告诉她,“根据组织需求,想让你去毛主席身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你有没有意见?”

张玉凤被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得说不出话来,隔了好一会儿,才连连点头答应。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图丨毛泽东

这一回,张玉凤是以生活秘书的身份来到中南海的,她主要负责的是毛泽东的衣食起居。

此时的毛泽东已经77岁了,身体每况愈下,为了更好地照顾毛泽东,张玉凤还自学了护理常识。

1971年春天,毛泽东因感冒引发了支气管炎,原本只是一个很小的病症,但因他忙于工作,耽误了治疗,导致转为“大叶性肺炎”。

病愈后,张玉凤就更小心毛泽东的身体健康了。毛泽东的生活作息很不规律,经常在该吃饭的时候顾不上吃饭,而且他很不喜欢有人打扰自己工作,所以没几个人敢去劝毛泽东吃饭。

别人不敢,张玉凤敢,果不其然,毛泽东一见张玉凤催他吃饭便阴下了脸,“你没看到我正在工作吗?怎么这么不懂事,出去,我不吃。”

张玉凤本是好心,结果被批评,她很不服气,直接把饭碗端到毛泽东面前,气势汹汹地说,“人是铁饭是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即使是工作,你也得先把饭吃完!”

毛泽东无奈地笑笑,只好听张玉凤的话,把饭吃完再工作。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图丨毛泽东、张玉凤

身为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张玉凤可以说是尽职尽责,她最操心的就是毛泽东的身体,也为此跟毛泽东“吵过架”。

有一次,毛泽东利用休息时间招待客人,结果一聊起来就忘了时间,眼看客人聊得没完没了,张玉凤心急如焚。

客人并不清楚毛泽东真实的健康情况,可张玉凤了解,情急之下,她对客人的态度就有些不太礼貌。

事后,毛泽东因为这事批评了张玉凤,张玉凤特别委屈,就跟毛泽东顶撞了几句。毛泽东怒火攻心,大骂,“不高兴你就给我走!”

张玉凤也是够倔强够耿直,二话不说就收拾好了行李,临走前,她还给毛泽东留下一句,“谁不让我走谁是小狗!”

气急败坏地回到家后,张玉凤慢慢冷静下来了,她开始后悔了。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图丨毛泽东

毛泽东这时说话已经比较困难了,很多时候,只有张玉凤能够从口型和表情猜到他在说什么,其他人是做不到的。

自己离开,毛泽东的生活肯定会有很多不便之处。想到这里,张玉凤觉得,自己和毛泽东拌嘴,更像是子女跟父母偶尔的小争执一样,压根没什么事。

可是自己已经放话了,张玉凤有点下不来台,在家闷闷不乐地待了20多天,然后,毛泽东派人去叫张玉凤回来了。

毛泽东给了台阶,张玉凤赶紧收拾好东西回了中南海,毛泽东看到她特别高兴,逗她说,“你这可是‘二进宫’了。”

他还将此事记录了下来:“我脾气不好,张玉凤脾气更不好,她还骂我!”

此事过后,毛泽东对张玉凤也有了新的了解和评价,

“办事认真,工作尽职,张飞的后代,一触即跳。”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图丨张玉凤(左一)、毛泽东

转为毛泽东的机要秘书

1974年10月22日,中央办公厅正式下达文件,任命张玉凤为毛泽东的机要秘书。

毛泽东上一任机要秘书是徐业夫,他1936年经徐海东推荐,调任到中央军委机要科工作后,便一直从事机要工作。

建国后,徐业夫跟着毛泽东进入中南海。张玉凤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带一副金丝边眼镜,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1973年4月,徐业夫身患重病,不得不请假休养,这段时间,就是由张玉凤代理的机要秘书,为毛泽东掌管文书。

遗憾的是,徐业夫没能恢复健康,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来,1974年6月7日,徐业夫病逝。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图丨张玉凤(左一)、毛泽东

7月1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提出请假外出的要求。

于是,张玉凤跟着毛泽东一起外出到了长沙。10月底的一天,她将收拾好的文件放在毛泽东的桌子上。

看到毛泽东拿起文件阅读,张玉凤嗫嚅地说了一句,“今天收到的文件里,有一份关于我的任命通知。”

毛泽东头都没抬,“我知道,那是我同意的。”

张玉凤站在一旁有些不知所措,她还等着毛泽东再问几句,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呢,没想到,毛泽东轻描淡写地说了这么一句后,便不说话了。

张玉凤对于这份任命通知,有些惴惴不安,她是普通工人家庭出身,没读过几年书,更没什么博古通今的文采,她不觉得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图丨张玉凤(前右二)

尴尬地沉默了一会儿后,张玉凤鼓起勇气,“我怕干不好,还是找一个比我高明的人来比较好。”

听到张玉凤这么说,毛泽东抬起了头,“你怎么干不好,徐秘书生病这段时间,不都是你代替他的吗?”

张玉凤低着头没说话,可能是看出了她的焦虑,毛泽东安慰道,

“其实当我的秘书也不难,我不需要你们这些人写东西,只管收收发发。比较难的点是要守纪律,你做秘书可以看中央给我的问价,而汪东兴、张耀祠他们不能看,包括我的家人,我不让看,他们也不能看。”

说道纪律方面的问题,毛泽东的表情变得严肃,

“还有,你不要以为当了秘书就可以指挥一切,过去我身边有个卫士,我让他给总理打个电话,他打电话可神气了,我看了就不舒服。不要得意忘形,要知道自己是为谁工作,代表谁办事,还有,做秘书工作要谦虚谨慎,要多学习,每天除了收发文件,还要看材料,特别要看那两大本,通过这个窗口,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就能看出问题.......”

毛泽东断断续续说了很多,张玉凤认真听着。毛泽东的话给了她勇气和信心,对于做机要秘书这事,也就没有继续推辞。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图丨芦荻

10月22日,张玉凤正式上岗。成为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后,张玉凤还多了一项工作,那就是为毛泽东读书读报。

这一年春天,毛泽东患上老年白内障,视力越来越差,看东西非常吃力,只能叫人读给他听。

若是读文件、读信、读报什么的,张玉凤还能勉强应付,可是读书,尤其是古书,张玉凤就特别发愁,不但词意难懂,还有很多生僻字。

没办法,只能从北京大学请来一位名叫芦荻的老师,专门为毛泽东读古书。

芦荻和张玉凤有明确分工,一般来说,现代文和一些文件,是由张玉凤来读,古典文学作品和其他类型的古文书籍,则是由芦荻来读。

偶尔,张玉凤也会给毛泽东读古文,令张玉凤欣慰的是,大多数古文毛泽东都会背,时不时也会指点她。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图丨《枯树赋》原文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张玉凤也熟读了不少古赋,什么《别赋》、《恨赋》,《枯树赋》.......

1976年的一天,毛泽东突然让张玉凤拿来《枯树赋》,这是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庾信晚年的作品,描述的是人老思乡的心情。

张玉凤缓缓读着,毛泽东坐在沙发上闭着眼睛,突然,他打断张玉凤,“拿着书,看我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张玉凤接过书,除了几处需要提醒外,毛泽东几乎一字不差地背出全文。

这一天,毛泽东似乎很有兴致,背诵完后,他还想跟张玉凤讲讲这首赋的内涵,可张玉凤担心他太过劳累,便提议让他休息,毛泽东没有多争,不再说话了。

后来,张玉凤还在懊恼自己当时的决定,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内心的感受和感情要倾吐,让其尽情述之,这是有利于健康的,若不能尽兴述之,反而影响健康。”

晚年的毛泽东非常孤独,张玉凤知道的,所以她才会为这样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图丨毛泽东

毛泽东孤独的晚年

1976年的除夕夜,毛泽东就是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度过的。他的家人没有来,身边只有一些亲近的工作人员。

卧床静养的毛泽东强撑起身,说要和大家一起吃顿年夜饭。大家也明白这是毛泽东的一番好意,便没有推辞,热热闹闹地包起了饺子。

饺子煮好后,毛泽东只吃了一个便放下了筷子,然后给吃完饭的工作人员放了假,张玉凤担心毛泽东的身体,主动留下了。

“小张,你不回去过年吗?小刘(张玉凤的丈夫刘爱民)和孩子们还等你呢。”

“不了,主席,家人让我好好照顾您呢。”

大概是太孤独了,毛泽东也没推辞,“好,那就辛苦你了。”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图丨张玉凤(右二)

毛泽东安静地闭上眼睛,入夜后,他听到隐隐错错的鞭炮声,“小张,放点鞭炮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节。”

张玉凤答应,和几名留下的工作人员在门外放了鞭炮,听着“噼里啪啦”的声响,毛泽东露出微笑。

他轻声跟张玉凤说,“真想回韶山去啊。”

“等您病好了,我跟你一起回去。”

毛泽东叹了口气,“太晚了,医生不会让我回去的.......”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图丨孟锦云

1976年5月,毛泽东走路已经需要两个人搀扶了,12日会见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时候,就是张玉凤和孟锦云(护士)一左一右搀扶他走到游泳池接见大厅的。

毛泽东和李光耀握完手后,扑通一下坐了下来,已经退到屏风后面的张玉凤和孟锦云心一惊,差点叫出声。

两周后,毛泽东又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理布托,这时候,他已经完全不能独自站立了。

过去,毛泽东每次见到好友布托都很高兴,可是这次,还没谈多久,张玉凤就看到毛泽东的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30分钟后,会谈提前结束了,之后,毛泽东再没会见过外宾,他几乎整日躺在床上。

6月,毛泽东心脏病发作,病危通知书发到了各省、市和军区,那一晚,守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很紧张,大家不敢睡熟,只能脱件外套稍微闭眼休息一下。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图丨唐山大地震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张玉凤察觉到剧烈的晃动后,马上起身,跌跌撞撞的来到毛泽东床前。

毛泽东很平静的躺在床上,反倒是大家慌乱的将他转移到大厅。张玉凤担心房顶上的东西震下来砸到毛泽东,还找了个大床单,悬空拉在毛泽东身上。

地震发生三天后,毛泽东委托华国锋去到唐山,代表自己看看唐山人民,这段时间,他向张玉凤问的最多的就是,“唐山的百姓有没有安顿好”,“北京市民怎么样”。

因为毛泽东居住的游泳池没有防震措施,大家都劝毛泽东尽快搬走,可毛泽东舍不得搬,最后还是在华国锋的一再劝说下,才勉强同意搬到一间有防震措施的旧房子里。

在这间旧房子里只住了一个月,毛泽东就逝世了。临终前,他反复跟张玉凤说,“我去世后,每年都要到我坟上看看我”。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图丨张玉凤

张玉凤没有辜负毛泽东的嘱托,她几乎每年都会去毛泽东纪念馆看看他。1999年,她甚至不远万里去到韶山,参观了毛泽东纪念馆。

馆内收藏了毛泽东6000多件遗物,张玉凤环视周围,目光落在一件藏蓝色中山装上。

这是毛泽东生前最爱穿的一件衣服,张玉凤甚至记得上面有几个补丁,她走过去,爱惜的拂拂衣领。

可是,入手的潮湿感觉让张玉凤皱起了眉头,前几天接连不断的下了几场秋雨,屋子里摆放的物品都受了潮,书架上毛泽东最爱的几本书,书页都翻卷起来。

张玉凤着急的找来馆长,馆长也很着急很为难,如果想对这些东西进行完好保存,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购置设备,可是纪念馆根本没有那么多钱。

张玉凤知道这些情况后,果断向纪念馆捐赠10万元,添置防潮防腐设备。

1976年毛泽东临终前,曾交代张玉凤:我去世后每年到我坟上看看我

这时,她又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张黑白照片,这是1960年毛泽东和专列服务员的合照。

馆长指着合照,“这上面还有您呢!”

“是啊,还有我呢......”,张玉凤看着照片中满脸稚嫩的自己,和笑的慈祥的毛泽东,陷入回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8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