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阅读依然不可替代

发布一下 0 0

当我刷视频欢乐时,我意识到视频终究不能与阅读相提并论;当我玩得开心时,我意识到开心也不能与阅读处在同一位置;当我无知时,阅读是解无知之法之一;当我无聊时,阅读可以让我找到话题;当我迷茫时,阅读是一盏明灯,指引方向;当我孤独时,阅读可以带来一个内心世界。

阅读的本质是在阅读文字,文字的本质是符号,单个的符号有其单个的意思,但无法组成一句话,也没有一连串的意思,若文字有意,须得先组合成一句话,一个段落,一篇文章,且这些句段章有其表述的意思和意义,有了这些因素,阅读依然不会被其他东西轻易替代。如用书籍拍出来的电影,电影和书籍是两回事,电影需要在荧幕上观看,书需要在纸上阅读,荧幕上的一帧一帧的图片刺激着我们的大脑,让大脑处于紧绷状态,时而欢快,时而压抑,时而感叹,时而悲伤;而阅读,是需要通过阅读文字来获得一种脑海里的画面,因为不具体,这种画面通常比较杂乱,但不是没有顺序,阅读文字时,思想没有限制力,可以无限思考,也可以驻足停留做做笔记,写写画画,都是一笔知识的宝贵财富。

这个时代,阅读依然不可替代

下面分别拆开来说说阅读与视频、无知、迷茫孤独时不可替代的因素。

刷视频欢乐时意识到阅读不可替代

视频是文字转为画面后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视频的本质就是文字。按如今兴起的短视频来说,都有视频脚本,然后再拍摄成视频,视频脚本是文字,电影的基础是剧本,剧本的基础是书籍,这么一来,视频能否替代阅读就显然不太可能。

真正的好电影是引人思考的,有人生意义,对人生有塑造价值观的可能,但此类电影少之又少,并且人们也不太爱看,人们喜欢的是要么让自己快乐、要么悲伤、要么搞笑,是在追求娱乐的方向去看视频,而好的电影是让人引发思考的,很多人不愿思考,也就不太愿意看这一类伤脑的电影。

如今的短视频,通常只有三到五分钟,以“短、快、欢”为目的进行创作,人们习惯速成,喜欢快,喜欢在一件事上找技巧,以达到快的目的;遇到长点的视频,用加速解决;遇到不搞笑的视频,直接划走。此类种种行为和方式,无一不在消耗我们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对平台对个人都是稀缺的,平台想要让这稀缺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产品上,个人不知道自己稀缺的注意力究竟去了哪里,所以当个人发现自己虚度了点光阴后,才会慢慢反思,反思的结果就是——三分钟热度。

视频就是在拿走我们的注意力,注意力是我们做事专注的前提,也是我们思考的前提,注意力就是我们的时间,也是金钱,明白这层关系,再来看看我们是否愿意把时间、金钱花费在不该花费的地方,即看视频就是在浪费时间,当然好的视频和真心学习的人那要另说。

视频里面每个画面都不一样,注意力会随着画面跳跃,但阅读书籍就不一样,阅读一本小说,我们的思维始终是连贯的,很多画面都是符合自己想象的画面,就是有跳跃也不会跃太大。除此,阅读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平静的,没有外界的干扰,只在阅读里的世界,在文字里沉醉,在剧情里寻找彼此,在人性中寻找平衡,在该与不该之间阐述自己的思考。阅读不是我们一个人在阅读,而是三个人一起进行:作者、书籍本身、自我。

这个时代,阅读依然不可替代

作者写出小说,小说或多或少会有作者的影子在里面,但细细一想又是两个世界,作者的世界是一个世界,书籍本身的世界又是另一个世界,再加入阅读者,就会形成三种思考,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书中某个主人公为何要做这种选择?要是我自己,我会怎么选择?这种思考是看视频无法带来的,也不会带来这种思考。

这就是我在看视频时的感受,感到视频不能代替阅读,视频是潜在的思考和表面的欢乐,阅读是深入地思考和表面的提升。每个人的着重点不一样,有人喜欢从视频汲取营养,有人喜欢从书籍获得知识,此种方式都是因人而异,以上感受皆来自自己,如有不适,可以适当阅之。真正学习的人不在意从哪里获取知识,不学习的人在意的是怎么学习才好。

无知、迷茫孤独时意识到阅读不可替代

无知的时候,人最想干的事就是怎样让自己变得有知。殊不知无知到有知是有过程的。最常见莫过于学生时代的作文课,老师布置作文,有的同学才思涌泉,有的同学大半天憋不出一个字,当然这与生活阅历、想象有关系,但更有关系的是阅读。我有个同学,从小学看书,一直看到高中,一篇作文三十分钟搞定,而且还比别人写一天的作文还要好,我想速度快的原因不是人家天生就会写作文,而是人家走过了从无知到有知的一个过程。怎么走,当然是日积月累的阅读。

人迷茫和孤独很多一部分因素是无知引起的,自己无知了,内心就空虚,内心空虚就会孤独,而迷茫则是无知带来的内心焦虑,自己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想干点啥,迟迟干不了,干不了那件事,就把因素归结到人身上,这个人并不是自己,而是周围的人,若一时怪不到人头上,就会怪到环境上,总之不让自己受伤,看似是保护自己,实则就是将自己的无知一点一点暴露在别人面前。

当无知,内心焦虑,孤独一起涌入你的内心时,你才发现阅读、学习才是正道。人只有走到无知、孤独、内心焦虑的时刻才会意识到这些事统统都不能替代阅读。阅读时,你拿起无知,用自己的无知想要从书籍中获取有知的信息,你是在无知到有知的路上,你踏上了这条路后,成功避免了自己的无知,突然一下心胸豁达,这时你发现你不再那么孤独,因为知识的陪伴会在你脑海产生无数多的想法,这些想法尽管不是很重要,但有想法比没有想法要好,让大脑活跃一点,你的孤独才会减少一点。当阅读带来的好处慢慢进入你的内心时,知识会让你自动关掉焦虑的大门,你对外界纷纷扰扰的信息有了自己的判断,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的思考,这些益处无一不是阅读给你带来的。

这个时代,阅读依然不可替代

当你读到一条新闻,发现自己读不懂时,你突然感到自己需要阅读,需要通过阅读来支撑自己内心的想法,阅读的本质是为了理解,而理解则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解,而是理性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种理性来自于日积月累的阅读,这种开阔视野的见解来自于你阅读时的深入思考。

再来说几条你可以瞬间意识到阅读这件事依然不可替代的几个现实场景:

  • 看一部电影,发点感想时,半天憋不出一个字;
  • 拍了张好照片,却无法为其配上一段好文字而自责时;
  • 突然被人叫上台发言时;
  • 突然接到任务需要做演讲准备工作时;
  • 亲戚朋友叫你去写信时;

以上这些场景,都是大家在平日里遇到的,在这些瞬间我会瞬间意识到,阅读这件事不能随意被任何没有理由的借口替代,即使有理由的借口也不能替代,等你意识到了阅读这件事不可替代的时候,你的内心还是有一种深层的阅读欲望,只是时候没有到,没有被激发而已,在一些具体的场景,我们会意识到阅读这件事不是随随便便找找借口就能替代的,与其说替代,倒不如说是搁置,我不太相信大家没有买书,至于大家有没有拆书,阅读倒是另一回事。

这个时代,阅读依然不可替代


不要把阅读搁置起来,当你真正遇到需要文字替你解决问题时,再想到阅读这件事不能被替代,那就晚了,至于有多晚,那得看你什么时候有这种感慨。我们很多人做不到终身阅读,但在闲暇功夫,拿起书,去阅读阅读,感受字里行间的美,感受文学的温柔美和那种文字的细腻,感受专业书籍的知识海洋,感受历史书籍的兴衰,感受科学书籍的力量,感受童书的陪伴和欢乐,感受各种书籍里面不同内容的美感和陪伴一代人的记忆,这就够了。也许在未来某一天,你阅读的知识,会无形中帮到孩子,帮到邻居家孩子,帮到亲戚、朋友家孩子,甚至周围的人,都说不准。不再搁置阅读,少点短暂性地意识到,多点习惯性的阅读就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8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