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今年武进“三农”工作这样干

发布一下 0 0

交汇点讯 4月19日,武进区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部署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武进将从粮食生产、产业振兴、人居环境、区域治理、农村改革、强村富民等六个方面着手,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今年武进“三农”工作这样干

坚决抓牢粮食生产。一要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各属地板块要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党政同责,全力抓好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二要持之以恒提高生产能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开展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年内新建高标准农田1.7万亩。继续放大水稻研究所育种技术优势,培育新品种、推广好科技,全力争创国家粮食种质资源库,筑牢粮食稳产高产种源基础。三要从严从紧加强问题督查。严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重点围绕耕地“非粮化”问题开展专项督查,将耕地实际保护情况与支持政策和帮扶资金相挂钩,与板块考核、干部任用相关联,倒逼属地板块压实管控责任,死守耕地红线。

聚力抓好产业振兴。一要调优产业结构。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力建设东南部果蔬、中南部稻麦、西部花卉苗木、环湖水产养殖、城郊都市三产融合“五大片区”。积极推广“农业+”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农业,提升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产业品质能级,促进一产接二连三、深度融合,构建具有武进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二要培强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嘉泽镇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武进滨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把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三农”发展新高地。继续加强龙头企业、家庭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能力培育,推进省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招引、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精心培育“阳湖果品”“滆湖鲜”等特色品牌,持续放大以地理标志产品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品牌效益,优化提升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三要筑牢绿色基底。扎实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部门长效联勤联动协作机制,持续开展打击非法捕捞、销售专项整治,确保“禁得住、禁彻底”。实施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促进乡村生态振兴行动计划,引导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深入推进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行动,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着力优化人居环境。以乡村建设行动为统揽,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宜居环境的向往,加快建设新江南水乡。一要增强基础设施“支撑力”。打造宜居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是支撑。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水利、道路、通信、管网等设施配套,全力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要充分考虑村庄布局,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和效益,避免资源浪费。二要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提前谋划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确保相关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彻底整改。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重拳整治垃圾乱倒、杂物乱堆、污水乱排等顽疾,探索建立农户合理付费、门前“三包”等制度,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实现环境长治久洁。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污水治理,重拳整治农村环境固症顽疾。积极对标省“三美一高”要求(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大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提升,打好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战。三要创响美丽乡村“特色牌”。紧盯“最美湖湾城”建设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在延续村落自然格局、保护村庄肌理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特色,有力有序推进省特色田园乡村、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更多具有江南韵味、武进特色、形态各异的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年内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左右。

全力加强区域治理。要加快完善“1+4+1”乡村治理体系(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一要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全面深化“红盟矩阵”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党建“蝶变计划”,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面增强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加强镇、村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建好管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党员“三支队伍”,推动村书记专职化管理全覆盖。二要进一步深化社会治理。注重城乡融合、共建共享,持续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激发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活力。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全面推广百姓议事堂、民生茶社等自治模式,促进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全年培育乡村治理示范村超30个。不断完善农村“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提高网格服务管理水平。围绕疫情防控、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深入排查风险隐患,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处置。三要进一步优化乡风文明。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广泛选树先进典型,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大力推进农村改革。一要深化宅基地改革。统筹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民乱占耕地建住房整治两项试点,加快美丽农房建设,实施第二批农房自建区试点,年内至少推动6个农民自建区开工建设,改造更新农房1000户(套)以上。同时,加快探索形成制度样本和典型案例,打造宅基地改革“武进样本”。二要推进省农村改革试验区改革。严格按照第四轮省农村改革试验区改革目标要求,大力推进“探索以村级服务站(点)为最小网格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和“水稻稳产保供生态综合补偿机制集成改革”两项试点任务,确保按时高效完成,为全省农村改革贡献更多“武进力量”。三要加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进一步增强供销合作社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推进基层“农合联”长效管理及实体化运作,探索培育村级供销社,年内打造农村综合服务社2个,重点培育市级示范样板1个。

竭力加快强村富民。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巩固提升富民增收成果,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富裕富足水平。一要织好“防护网”。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用足用好各类政策资源,深入推进全面参保提质增效工程,稳步提升各类社会保险待遇,切实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二要促进“农民富”。要坚持就业与创业并重,大力开展多形式就业服务,引导农民在特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领域创新创业,多渠道增加收入。要强化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推进医疗、教育、文体等优质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让群众得到更多“隐性财富”。三要推动“集体强”。抓实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选准路径,加快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机制。管好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探索创新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差别化、错位化发展,打造更多集体经济强村。

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武进区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相关政策,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改革等重点工作,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持续促进共同富裕,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通讯员 张云玉

编辑: 范玉贤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