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有过很多次力挽狂澜的关键时刻,这跟他的敏锐的洞察力、出色的判断力、冷静的执行力是分不开的。
且不说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的伟大决策,早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主席面对一次生死攸关的突发事件时的坚决处置,就高人一等,令人钦佩。
自从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失利,毛主席带领部队上井冈山之后,中国革命就开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辉煌而又艰难的历程。
但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初,由于革命队伍的构成成分比较复杂,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特别是一部分人信仰不够坚定,动机不太纯粹,一旦受到外界诱惑或遭遇挫折,便蠢蠢欲动,甚至背叛革命,给组织带来重大损失。
陈浩就是这样一个人。
秋收起义失利后,毛主席率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退却,途中在三湾休整。
这个时候,起义的队伍只剩下700多人,为了便于指挥作战,毛主席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整个部队改编为1个团,下设7个连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整编后,原一营营长陈浩担任了团长,徐恕为副团长,韩昌剑为参谋长,黄子吉接替陈浩担任一营营长。
但是包括毛主席本人在内,谁都没想到这样的一个任命,险些将秋收起义的精英部队置于一个极端危险的境地,而这4个刚刚任职的重要将领,会走上叛变革命的不归之路。
问题的关键在于余洒度。
余洒度,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生,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追随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
余洒度心高气傲,但又志大才疏。秋收起义前夕,他有一个重大失误,贸然把土匪武装邱国轩的队伍收编麾下,结果邱国轩中途叛变,给起义部队造成重大损失。
余洒度并未汲取教训,他自恃是黄埔生,行军打仗有一套,瞧不起农民出身的毛主席,坚持攻打大城市,而毛主席主张保存力量,向农村转移,两人意见背道而驰,产生了战略分歧。
毛主席当然很大度,但余洒度却很小气,对毛主席成见很深。余洒度有比较严重的旧军阀习气,对毛主席提出的党的领导、官兵平等、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一直不以为然。
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余洒度对毛主席的偏见越来越大,尤其反对前往井冈山和王佐、袁文才等农民武装联合一事,认为毛主席是非要上山当“山大王”,闹得不可开交。
最后,余洒度一恼火,跺脚走了,去找他那些黄埔军校的同学。
在起义队伍中,黄埔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余洒度和陈浩等人发了一番牢骚,诬蔑毛主席“独断专行”,声称要和毛主席“斗争”。
余洒度不知道,毛主席上井冈山的决定才是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而他那种对上级言听计从,一心攻打城市的想法,势必造成革命力量的损失,甚至走上绝路。
进驻井冈山后,在一些具体的军事决策上,余洒度又和毛主席意见相反,但大多数人都拥护毛主席的正确决定。
余洒度很生气,觉得革命队伍已经容不下自己,一气之下,竟不辞而别,从此离开革命队伍,投靠了蒋介石。
出走前,余洒度和陈浩等人有过一席谈话,对革命前景唱衰,他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对陈浩等人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也为接下来的重大变故埋下了隐患。
余洒度走了,但毛主席一点都不慌,反而决定主动出击,攻打茶陵。
1927年10月21日,毛主席派陈浩、宛希先率军攻打茶陵。
宛希先是一团政治部主任,一直拥护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很受毛主席信任,他和陈浩带队出马,果然攻占了茶陵城,救出很多同志,史称“一打茶陵城”。
但好景不长,敌人很快出动优势兵力反击,我军人少,陈浩等人只好撤出茶陵。毛主席听说消息,立即率部向茶陵方向进军,准备与陈浩所部汇合,没想到半路遭到敌人突然袭击,毛主席在突围作战中受伤,部队也遭到一定损失。
这次失利让陈浩对毛主席的决定十分不满,而毛主席因为受伤严重,不得不返回井冈山治疗休养,实际上暂时放弃了军事指挥。
这样一来,前线部队失去了统一的军事指挥,陈浩等人很快勾连在一起,觉得不能跟着毛主席在深山老林里耗下去了,几个人下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心:瞅机会把部队拉走。
不过,还没等他们拉走部队,毛主席就做出了二次攻打茶陵的决定。
毛主席虽然在养伤,但他没有放弃占领茶陵的打算,他只是在等待新的机会,等待一个可以二次进攻、牢牢占据茶陵的机会。
这天,毛主席翻阅《民国日报》,发现一篇蒋桂战争爆发的报道,毛主席眼前一亮,两帮军阀“狗咬狗”,附近的军队被调走,茶陵空虚,完全可以乘虚而入,拿下茶陵。
于是,毛主席决定第二次攻打茶陵。
可惜,这个时候毛主席的脚受了伤,没法靠前指挥,便委托陈浩率军攻打茶陵。
热衷打仗的陈浩一听就来劲了,得知毛主席让他带队,更是心中狂喜。
毛主席虽然没上前线,却制定了奇袭计划,亲自画出行军路线和进攻方向。按照毛主席的作战部署,陈浩率部一阵猛攻,11月18日攻入茶陵县城,是为“二打茶陵城”。
这一次打下茶陵城,毛主席是有长远打算的。出发之前,他叮嘱陈浩打下县城后要做好宣传和群众工作,建设红色政权,迅速稳定局面。
但陈浩等人目光短浅,早把毛主席的话抛到九霄云外,一进入县城就暴露出旧军队的陋习,绕开毛主席的命令成立了一个所谓“县人民委员会”,实际上还是旧衙门那帮人,换汤不换药,向当地商人强行摊派,吃喝玩乐,一片乌烟瘴气。
对于陈浩的所作所为,宛希先很着急,但劝说又无效,只好给毛主席写信反映。毛主席一听也很着急,立即给陈浩写信,严厉批评道:
“革命的政权怎能搞国民党的一套?!赶快撤销县人民委员会,建立工农兵政府,部队散入农村开展群众斗争。但凡工作应与宛希先同志商议,不可专一 行独断。”
陈浩接到毛主席的信,知道是宛希先向毛主席“告状”,十分恼火,但对毛主席的命令,他又不能不执行,无奈之下,还是成立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由谭震林担任县政府主席。
这个时候,陈浩对毛主席的不满达到了顶峰,表面上一片宁静,暗中却加紧了把部队拉走的步伐,他决定带着部队向西去,离开罗霄山脉,离毛主席越远越好。
毛主席对陈浩的不满早有察觉,但觉得陈浩还不至于到了背叛革命的地步。不过到了12月下旬,一张报纸的出现,让毛主席顿时产生一种不祥的预感。
12月25日,贺子珍从街上带回来一张《申报》,交给毛主席。
毛主席信手一翻,看到一条报道,突然失声道:“糟了!方鼎英的部队从安仁逼近茶陵了!”
贺子珍不知方鼎英是谁,但知道肯定是敌人的部队,赶忙问道:“陈浩团长带着兵在茶陵吗?会不会跟敌人打起来?能打得过吗?”
毛主席也正有这个担心,方鼎英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3军军长,虽说他往茶陵方向进军,很可能是要参加军阀混战,不一定要攻打茶陵,但方鼎英麾下有上万兵马,只要分出其中一部进攻茶陵,就是十个陈浩也不够他打的。
为今之计,必须派人接应,让陈浩带兵撤出茶陵,迅速转移,以防损失。
“方鼎英……方鼎英……”毛主席反复读着这三个字,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忽然,毛主席像是想到了什么要紧之事,顿时惊出一声冷汗,猛地站起身来,对警卫员何有富一挥手,果断地说:“大事不好!要出事!马上出发,去茶陵!”
贺子珍觉得很奇怪,不禁问道:“出了什么事?”
来不及详细解释,毛主席简单地说了一句:“我们的队伍在茶陵,如果失去这个团,我们就失去了一切!”
是的,茶陵的队伍是井冈山起义剩下的精英部队,一旦失去,将是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其实,毛主席考虑的不仅是方鼎英派兵攻打茶陵的可能性,更关键的是,他还敏锐地察觉到一个更加可怕的阴谋——陈浩会不会带着部队投靠方鼎英?!
毛主席为什么担心陈浩等人投靠方鼎英?
方鼎英是湖南新化人,早年曾两次留学日本,学习军事长达13年,极具军事素养。更重要的是,此人曾担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兼入伍生部部长,北伐期间曾担任黄埔军校代理校长,在黄埔军校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也就是说,方鼎英曾是陈浩在黄埔军校的老师、老上司。
陈浩本来革命意志就不坚定,一旦方鼎英拿出师生情拉拢,陈浩很可能叛变投敌。他一个人叛变影响不大,可如果拉着一团叛变,将给井冈山革命力量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不幸的是,陈浩果然有这个打算,他以“借路”为名,秘密给方鼎英写信,名为借路,实际上是借机投敌,一个不为人知的阴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就在毛主席一行赶往茶陵的时候,茶陵已经开始了战斗。
原本占据茶陵的罗定,得知茶陵被我军二次占领,迅速率军从前线撤回,直奔茶陵。尽管敌人兵力占优,但我一团在宛希先的指挥下顽强抗击,将敌人暂时击退。
敌人暂退后,大家紧急商议下一步行动方案。
敌众我寡,县城肯定是守不住了,宛希先提出尽快返回井冈山,但陈浩等人却想趁此机会把部队拉走,他们假装同意部队撤回井冈山,暗地里却动了手脚,派人把返回井冈山必经的浮桥拆掉,故意制造障碍。
部队一出城,发现浮桥没了,不得不转向城东门离开,宛希先察觉到情况不对,这可能是陈浩的阴谋,立即派人去向毛主席报告。
部队出东门后,走了不远,陈浩就下令改变方向,向酃县、安仁一带前进。
宛希先等人立即拦住陈浩,质问道:“安仁有国民党十三军,你怎么要去安仁?”
陈浩知道自己的企图已被识破,干脆撕破伪装,凶相毕露,掏出手枪,厉声威胁道:“老子就是要去安仁!你们都得跟着去!”
陈浩一声令下,把准备反抗的宛希先等人抓了起来,其他人见状慌了阵脚,一阵骚动,但陈浩是团长,在他的强令之下,不得不继续向酃县方向开进。
毛主席还不知道这个突发事件,如果等他进入茶陵之后才得到消息,一切都晚了。
幸运的是,就在12月27日拂晓,毛主席接近茶陵时,恰好碰到了宛希先派来报信的人,一听这个消息,毛主席心中大呼不好:自己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毛主席彻底着急了,立即带着毛泽覃、陈伯钧等8人轻装上阵,追赶陈浩的部队。
毛主席的脚伤还未痊愈,因为走得快,越走越疼,但毛主席心急如焚,不敢放缓速度,眼下形势十万火急,晚一分钟,一切就可能无法挽回!
还好毛泽覃找来了一套滑竿,抬起毛主席走,一行人火速行军。
当天傍晚时分,毛主席一行终于在湖口镇赶上了陈浩带领的队伍。
这个时候,陈浩的部队刚吃过晚饭,正要集合继续赶路,毛主席的到来引起一阵剧烈的骚动,有人激动地喊道:“毛委员来了!毛委员来了!”
被绑着的宛希先等人也看到了毛主席,高声大喊:“毛委员!毛委员!”
在大多数革命战士眼中,毛主席是他们的主心骨,是真正的精神领袖。
陈浩等人也看到了跛脚赶来的毛主席,不禁大惊失色,两人心虚,准备趁机溜号,却被曾士峨、陈伯钧一把拦住,没能逃走。
宛希先对毛主席喊道:“毛委员,他们要叛变革命,投靠国民党!”
一切都被毛主席料中了,他指着陈浩等人,大声下令:“把他们给我捆起来!”
毛主席在军中的威望无人可敌,他一声令下,陈浩、徐恕被捆了个严严实实。
陈浩不服,冲着毛主席叫嚣:“我是团长!凭什么捆我?”
毛主席毫不客气,痛斥道:“团长?你好大的胆子!要把革命军往哪里带!”
陈浩无言以对,瞬间蔫了。
毛主席让宛希先带人去追一营长黄子吉——黄子吉被陈浩派去打前站,和国民党联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毛主席下了死命令:“务必把他们追回来,谁不回来,立即处决。”
看到毛主席的果断处置,陈浩知道自己的计划完了,说不定自己的小命也要玩完。
陈浩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毛主席说:“毛委员你既然来了,把话说明也好。你这样干涉我们的指挥权,我没办法干了,我向前委提出辞职。”
好一个陈浩,明明是自己屡屡指挥失误,却把锅甩给毛主席,给自己逃离革命队伍,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副团长徐恕心领神会,也跟着说:“毛委员,我也要辞职。”
毛主席何等聪慧,怎会看不出这两个人妄图金蝉脱壳,借辞职来逃脱处罚?他深深吸了一口烟,面色严峻地说道:“现在已经不是你们辞职不干的事了,你们无视组织纪律,我代表前委宣布,就地解除你们的职务!”
什么?解除职务?开除?虽然难听点,但只要能离开投敌,也行。陈浩喜不自胜,大笑道:“谢天谢地,感谢毛委员恩准!我马上就走!”
徐恕也跟着说:“我也走!谁想回井冈山谁就回吧,反正我再也不回去了!”
“要走就走?没那么简单”,毛主席平静地说:“你们必须等待工农革命军的审查。”
是的,工农革命军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怎能说来便来,说走就走?
很快,宛希先把黄子吉追了回来。毛主席下令部队立即掉转方向,急行军返回井冈山。
途中,陈浩写给方鼎英的信被缴获了,陈浩的阴谋暴露无遗,而跟陈浩沆瀣一气的参谋长韩昌剑得知事情败露,居然铤而走险,赶来营救陈浩,被当场擒获。
究竟该如何处置陈浩等人?毛主席决定在湖口镇湖口村老园召开扩大前委会议。
会上,大家揭批了陈浩参加革命以来的种种罪行,认为陈浩等人背叛革命,阴谋投敌,将革命队伍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罪大恶极,除了解除职务外,还要依法从严惩处。
最后,前委临时组织了特别法庭,对陈浩、徐恕、黄子吉、韩昌剑等4人的叛变投敌行为进行了审判。经过调查取证,法庭决定判处陈浩等4人死刑。
啪!随着清脆的枪响,陈浩等4人被处决,落得了应有的下场。
不久后,毛主席把处在极端险境的部队安全带回了井冈山。
在毛主席的正确决策和果断处置下,一场红军初创时期的分裂危机结束了,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湖口挽澜”。
“湖口挽澜”虽不如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等历史事件闻名,但其重要意义和战略影响不容低估。如果不是毛主席的力挽狂澜,一旦叛徒的阴谋得逞,后果不堪设想。
时至如今,穿越时空,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毛主席当初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感谢毛主席,凭借自己的大智慧、大无畏、大手笔,挫败了陈皓一伙的叛变阴谋,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年幼的工农革命军,为今后中国革命的胜利保存了宝贵的火种!
参考资料:邸延生《历史的真迹——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湘潮——毛泽东制裁几名秋收起义军事骨干的经过》、《湘潮——毛泽东两打茶陵城》等。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