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0日,在G20财长峰会上,美国又遭遇了尴尬的一幕。在峰会进行过程中,当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视频发言时,美国财长耶伦跟乌克兰代表起身走出会场。有趣的是,美国的举动并没有起到“带头作用”。跟随美国脚步退出峰会的,除了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就只有加拿大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方慧兰以及英格兰银行行长安德鲁-利和一位财政部高级官员了。
这就有点打脸了,要知道在G20系列会议召开之前,美国曾高调宣称不会跟俄罗斯“坐在一个谈判桌上”,并要求在今年年底的G20峰会上将俄罗斯除名,俨然将G20这个探讨经济的平台,当成了解决政治纠纷的舞台。
从本月20日起,包括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正在华盛顿拉开帷幕。 G20作为当今全球治理机制创新的代表,开辟了一条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共同治理全球经济秩序的道路,其功能举足轻重。原本G20财长会议讨论的议题都是在全球发展、税收、农业等问题上合作的潜在途径,但今年,“乌克兰危机”显然成了喧宾夺主的“当红议题”。
近几个月以来,美国已经在各种体育赛事、文化活动上大搞孤立俄罗斯的戏码,对美国来说G20显然更加重要,美国掀起对俄舆论战引发了人们对G20未来的质疑,一些西方学者甚至还警告称,G20面临“解体的风险”。因为国际关系破裂将严重阻碍全球经济从大流行中复苏,并加剧通货膨胀, 一旦G20失去功能,全世界的经济秩序很可能会陷入更加紊乱的状态中。
在美国扬言将俄罗斯除名之后,虽然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和澳洲总理莫里森等人附和了美国的意见,但主办国印尼秉持着公平和多边主义的原则,拒绝响应美国的呼吁,让场面一度很尴尬。实际上G20目前没有驱逐成员的程序,而且美国挑起的事端也无法代表大多数国家,很多非西方成员明确表示他们将抵制将俄罗斯除名。
美国见无法将俄罗斯除名,便公然威胁拒绝参加峰会。但随着会议日期临近,美国官员却突然改变此前的口风,宣称财长耶伦不会抵制该会议。从一开始的威胁到最后无奈选择参加,美国财长耶伦对俄罗斯的态度在短时间内产生了数次变化,而为了显示美利坚的“气节”,她表示将参加G20财长会的部分会议,但将跳过有俄罗斯代表参加的会议。
耶伦是这么说的,显然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这一次响应美国的盟友少得可怜,这也正应了此前《纽约时报》的说法。几天前《纽约时报》曾表态称,并不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与西方立场一致。多数国家属于“中间派”,像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重量级新兴国家也持中立立场,它们既不支持乌克兰也不支持俄罗斯,而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不跟美国政府站在一起。
而且美国灰溜溜离场也说明,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已经厌倦了美国的做法,美国将政治议题置于所有议题之上,以一己之路祸乱全球的所作所为,大部分国家都已经了然于胸。如今美国又凭什么认为,它们会像过去一样,紧紧追随自己的脚步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