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4月21日讯(通讯员 彭艳丽)“在专门技术的指导下,我们的优质水稻的出芽率高达90%,根本不用担心产量问题,新的轮作模式实施后,大家平常可以来基地务工挣钱,工资有100元一天呢!”4月20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石牌镇上母村的百合基地示范园内,工人们趁晴好天气抢抓农时,在稻谷基地播撒春种,上母村的村民陈中杰也是其中的一员,他一边忙着翻松土壤,一边兴奋地说。
工人备春耕
培育的稻种
自2021年9月以来,上母村在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科技园、长沙雨花区的对口帮扶下,在龙山县果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研发百合连作障碍综合调控关键技术,在示范基地实施水旱轮作,探索促农增收新模式,以产业振兴、项目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上母村正是其中的缩影。据了解,上母村百合种植面积共2500余亩,示范基地占300余亩,今年以来,石牌镇开始实施水旱轮作项目,石牌镇有200亩试点范围,其中上母村就占了90亩。
松翻土壤
走进基地,30多名工人正在做种植前期准备:松翻土壤、播撒谷种、培育稻苗、技术人员用无人机从高空播撒营养液等等,大家有条不紊、分工有序。“这种水稻又名‘野湘优油诗’,是富硒的优质水稻,市场供不应求,这样轮作的生产模式一是能有效缓解田地连作障碍,改善土地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保证百合的种植品质;二是能保证基本的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上母村村干部介绍道。
工人施肥
据了解,该村的百合水稻水旱轮作技术由湖南省农业科技园提供,龙山果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则提供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在人工、肥料等物资上已累计投入100万元。如今,上母村通过百合基地提供就业岗位的形式,让周边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多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
[责编:李孟河]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