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一时之间,江河呜咽,天地同悲,万民同泣。
身在天津的李银桥刚刚听到这个噩耗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广播中一再报道这个消息,单位的五星红旗也缓缓下降,身边的人们都万分悲痛……这所有的一切,让李银桥不得不相信一个事实:他曾经陪伴了15年的毛主席,已经永远地离开了!
“我们要再去看看毛主席!”打定了这个主意后,李银桥马上给在沈阳工作的儿子发电报,他自己来不及收拾,当天晚上就驱车赶往北京。他的妻子韩桂馨则带着女儿和儿子的未婚妻于第二天赶到北京。
当看到毛主席安详的遗容时,李银桥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放声大哭。悲伤过后,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守灵的人员中没有李讷!
这时,李银桥想起当年他离开毛主席身边时,毛主席曾经流着泪叮嘱他:将来我死了,你要帮我照顾好娇娇和李讷。如今,毛主席逝世了,到了他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娇娇(李敏)现在家庭幸福,不需要他过多地照顾,可是,李讷还是单身,又带着一个孩子,她在哪呢?
01.娇娇和李讷都是苦孩子
大约在1957年的时候,毛主席在一次散步时曾经问过李银桥:“你觉得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呢?”
李银桥回答:“她们两个都很好,她们没有某些高干子弟那种容易表现出来的优越感,她们对自己要求严格,也很有上进心。”
但是毛主席摇了摇头,说:“我看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她们比你们吃苦少,能吃苦的人才能有出息。”
李银桥平时认为毛主席说什么都对,可这次他却不赞同主席的看法了:“主席,您还想叫孩子们怎么吃苦啊?她们可是比普通人家的子女吃的苦多多了!”
确实,和很多干部子弟甚至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比起来,毛主席的几个孩子吃的苦一点也不比他们少。
1951年,毛主席和女儿李敏、李讷在香山
就拿娇娇来说吧,她出生还不到1岁时,母亲贺子珍就远赴苏联,那时候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不久,毛主席既要忙党和国家的大事,还要忙着指挥作战,根本没有无暇顾及这个女儿,娇娇只能被寄养在陕北的老乡家。
娇娇4岁的时候,毛主席考虑到贺子珍一个人远在苏联,不满一岁的儿子又生病夭折了,为了安慰贺子珍受伤的心,就把女儿娇娇送到了母亲的身边。
到了母亲身边后不久,苏联就爆发了卫国战争,为支援前线,普通百姓的物质变得极度匮乏。娇娇和母亲以及哥哥毛岸英、毛岸青也过着紧巴巴的生活,半片面包加一碗玉米面粥就是一顿饭,根本填不饱肚子。
后来,身体缺乏营养的娇娇得了肺炎,因为缺医少药,一度命在旦夕,被儿童院送到了太平间副间。最后,还是母亲贺子珍不顾一切带走了娇娇,她花光所有的钱,买了一点奶粉和白糖,精心地照顾着女儿,才把娇娇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她的病刚好,母亲贺子珍又被强行关进了精神病院,母女俩分别了整整两年。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看相集
李讷是毛主席最小的女儿,也是唯一在父亲身边长大的,她吃的苦相对不如哥哥姐姐多,但在李银桥看来,她也比一般人家的孩子吃苦多。
尤其是在转战陕北期间,那时候的李讷才7岁,但也跟着大人们一样行军,一样风餐露宿,一样经受飞机的轰炸,子弹的呼啸!
许多年后,李银桥还清楚地记得两个场景:
一个场景是在陕北行军途中,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经常是没黑夜没白天地赶路,7岁的李讷坐在马上,困得直打瞌睡。
另一个场景是行军之余,小小的李讷端着一个小搪瓷碗,和众多战士一样,排着队等待分到一份黑豆,然后端着碗一声不响地蹲到墙根,用小手捏着用盐煮过的黑豆放进嘴里嚼……
建国后三年苦难时期,李讷和普通的孩子一样,在学校吃大锅饭,对于长身体的孩子来说,一个月十几斤粮的定量不够吃,菜也没有油水,总是饿得肚子咕咕叫。但即便如此,毛主席也不准自己的孩子搞特殊,李银桥曾偷偷地送了一包饼干给李讷,毛主席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
“她们虽然是毛主席的孩子,可比我的孩子吃的苦还多呢!”李银桥说。
02.毛主席的叮嘱
1962年4月的一天,李银桥突然被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叫过去谈话,告知他要被调离毛主席身边。
得到这个消息的李银桥难过极了,如果说他15年前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时,还带着那么几分不情愿,那么如今让他离开毛主席,他心里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
得到调离的通知没多久,这天值班卫士张景芳过来告诉李银桥:主席叫你过去一趟。
李银桥带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毛主席的卧室。进门后,两人谁也没有说话,但李银桥看得出来,毛主席的情绪也很低落。
毛主席和李银桥
他一只手握住李银桥的手,另一只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许久,他先开口了:“听说你要走啊?”
听到毛主席这么说,李银桥的鼻子一酸,在心里说:主席,我舍不得离开你,我怎么会要走呢?这都是组织的命令啊!但此时他难过得什么都说不出来。
毛主席又说道:“你要到哪里去?你看上海怎么样?那里工业基础好,你去那里能到工业战线接受锻炼。”毛主席是个恋旧的人,更是个有原则的人,虽然从感情上来说,他不愿意让李银桥离开,但他从来不会为了自己的私事去干扰组织的决定。
李银桥回答:“主席,要是离开你,我想去天津。天津离北京近一些,我不想离主席那么远。”
毛主席像是自言自语一般,嘴里喃喃地说道:“去天津也好,那里也是工业城市,你来我这里也方便,我从那里经过也可以见到你,我们还可以说说话……”
李银桥一听更难过了:在主席身边工作了十几年,他知道毛主席身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袖,有很多事不方便对别人说,主席身边能陪他说说心里话的人就更少了,他这一走,毛主席会更加孤独。
又沉默了许久之后,毛主席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跟了我这么多年,帮了我的忙,使我工作得很顺利,我也省了不少心,可是……可是你老跟着我怎么行啊?我死了你怎么办呢?”
听到毛主席最后这句话,李银桥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了,哭得像个孩子一样。
李银桥的眼泪也让毛主席的心情更加难过,他本来就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李银桥一哭,他也忍不住落下泪来:“我跟我的孩子们一年也见不上几面,而你在我身边工作,我们每天都在一起,你比我的孩子还亲……”
毛主席把李银桥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一般,在李银桥心中,毛主席又何尝不是像父亲一样呢?不,这些年来,就是他的亲生父母,也没有毛主席为他付出的心血多啊!毛主席不仅是在工作上帮助他成长,还时常关心他的学习,就连他和妻子韩桂馨的婚事,也是毛主席撮合的,毛主席真是都处处为他考虑。十几年相处下来,他们之间早已不是领袖与卫士长的关系,而是有着父亲和孩子一样的亲情。
毛主席与李银桥、韩桂馨夫妇合影
最后,毛主席含着泪对李银桥说:“你走了后,每年至少都要来看我一次,我这里就是你的家。现在我活着,你照顾我和我家里人的生活,将来我死了,你要帮我照顾好娇娇和李讷。我活着的时候你来看我,我死了,你就到我的坟头上去看我……”
毛主席对自己的儿女虽然要求非常严格,但他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对孩子的爱不比天下任何一个父亲少,他也会担心自己不在时,他的儿女们过得不好。
1957年毛主席访问苏联时,也曾经对李银桥说过同样的话。当时,毛主席在下榻的房间里和李银桥谈起了自己的家事,他先是谈到毛岸英和毛岸青,接着又说到他的两个女儿:娇娇和李讷你要帮我照顾好,现在我活着,还可以。将来我不在了,你也要管她们,替我照顾好她们。李讷是江青的女儿,还好一些,娇娇就不同了,你知道的,你要帮我照顾好娇娇。
“帮我照顾好娇娇和李讷”,这是毛主席对李银桥这个卫士长的信任,他知道李银桥办事认真,会把他的话放在心上的。
03.完成主席的嘱托
毛主席逝世后,当李银桥没有在守灵的人员中看到李讷,他就想起了毛主席对他的嘱托。
本来毛主席更担心娇娇,因为她的母亲是前“主席夫人”贺子珍,江青一直不喜欢娇娇,对她比较苛刻。但是如今看来,江青的亲生女儿李讷才更让人担心。
毛主席与女儿李讷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李银桥和妻子韩桂馨就更加担心李讷了:她刚刚失去爸爸不久,母亲江青如今又这样了,她受得了这个刺激吗?
于是,李银桥到处找人打听李讷的情况,他知道李讷如今过得不太好,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离婚后独自一个人抚养着孩子。但是,当他得知李讷正生病住院,孩子只能让警卫战士帮忙看着,他和韩桂馨急得不得了,马上就请示领导,要求去看李讷。
在等了一段时间后,李银桥和韩桂馨终于被允许去医院看望李讷。在医院里,李银桥见到了已经十多年没见面的李讷,李讷也一眼就认出了银桥叔叔和小韩阿姨。
为了避免李讷伤心,李银桥和韩桂馨在交谈中尽量避免提到“四人帮”,他们含蓄地劝李讷想开些,一定要好好休息,早日恢复健康。
1979年,李银桥从天津调回北京工作,他的住处离李讷的住处很近,于是经常去看望李讷。
见李讷一个人既要带孩子又要工作,李银桥便帮他找了一个可靠的保姆带孩子;李讷的孩子由于小时候护理不当落下了毛病,李银桥又托人找医生,找偏方,直到孩子痊愈;有时候看到她买粮买菜扛不上楼,李银桥又专门买了米面粮油给她送到楼上去……
虽然李银桥觉得自己有责任照顾好李讷,但自己的这些帮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李讷还年轻,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她找个对象,让她建立一个新家庭。
李银桥和李讷
打定这个主意后,李银桥开始帮李讷物色合适的对象。1983年,老战友王景清来北京看望李银桥,这个忠厚老实的军人一下子就进入了李银桥的“搜索范围”。
王景清13岁就参加了革命,曾担任过刘少奇的警卫,后来在中央警卫团工作过,后来又调到云南怒江军分区任参谋长。王景清目前和爱人离婚了,身边没有孩子,他不想回云南了,老家陕西又没有亲人了,正在考虑把家安在哪里好。
李银桥和韩桂馨觉得,把王景清介绍给李讷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虽然比李讷大了13岁,但身体不错,人也长得精神,最重要的是他人品不错,为人忠厚,很会照顾人。
李银桥把李讷和王景清各自的情况互相告诉了对方,两人也都有意见一见。于是,李银桥就把王景清领到了李讷家中,让两人互相认识。
初次见面,双方交谈得很愉快,对对方都有好感。相识之后,李讷和王景清就逐渐自己联系,李银桥这个媒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1984年,李讷和王景清结了婚。婚后,王景清把李讷照顾得很好,对于继子,王景清也像对亲生孩子一样,把他照顾得十分周到。
考虑到李讷身体不好,孩子也正在长身体,王景清主动揽下了烧饭做菜的活,想办法改善家里的伙食,换着花样做好吃的,家里的水果也几乎没有断过。
看着李讷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李银桥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毛主席曾经对他的嘱托,他终于可以给出一个满意的交代了!
李讷和王景清
李银桥不仅关心李讷,对于毛主席的其他后人,他同样极尽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听说李敏的女儿孔东梅因为上小学的事情受阻,他便和叶子龙一起专程找有关方面联系,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李敏又找李银桥商量孔东梅去美国留学的事,李银桥同样帮她解决了难题;李银桥还多次劝说毛主席的儿女们多去政治舞台上接受锻炼,多走进群众……
在李银桥看来,毛主席当年那么关心自己,即使毛主席不嘱托他,他也有责任照顾好毛主席的后人。
尾声
2009年9月22日,82岁的李银桥在北京逝世。遗像上的他,身穿当年毛主席送给他的黄呢子军服,一脸的笑意。
20岁那年,因为在暴风雨中为毛主席点了一支烟,李银桥的一生便与毛主席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毛主席身边的卫士、卫士长。
35岁那年,李银桥离开毛主席,毛主席含泪把女儿托付给他最信任的卫士长。
如今,他要走了,但他一点都不伤心——因为,他又可以回到毛主席的身边了,在另一个世界,他与他的毛主席,将再也不会分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