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成全国领先校?教育集团怎样发展?对话珠海一中校长张六安

发布一下 0 0

本月29日,珠海市第一中学(下称“珠海一中”)校长张六安将迎来履新半年时。

近半年来,珠海一中动作频频:成立院士工作站、签约合作办学、开讲博士讲坛……

这些项目运作背后的目标和深层逻辑是什么?围绕这个目标珠海一中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月19日,珠海一中校内,张六安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专访直播请戳育创新栋梁,办领先高中!对话珠海一中校长张六安)。

这是他到任后接受的首次专访。在两个小时的对话中,他细数学校发展新变化,畅谈教育集团新未来。

如何建成全国领先校?教育集团怎样发展?对话珠海一中校长张六安

发展路径

逐步从省内一流向全国一流高中迈进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我们了解到,张校回到一中当校长后,为学校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目标具体是什么?围绕这个目标学校已经做了哪些改变?接下来还会做哪些具体工作?

张六安:要把珠海一中打造成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高中。在我回来一中当校长的这半年时间里,我做了几件我觉得能让学生终生难忘的事情。

一个是院士工作室成立,目前已经有三个,包括汤涛院士的数学学科工作室,还有物理和化学学科的院士工作室,目的是希望给学生种下“院士”的种子,未来能够真正成为科技报国的中坚力量。

第二件事是已经开讲的一中博士讲坛。我们会邀请一些学科的院士、博士过来给学生做讲座,也是希望学生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其中还有一个目的是培养文理交融的学生。我曾经邀请华中科技大学的老校长杨叔子院士来做讲座,他就推行“文科生要学点理科,理科生要学点文科”,所以我们也想通过博士讲坛让学生能够更加文理融合一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博士知识领域的精进和高远,要让学生向博士学习,未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这两个活动的目的都是尽可能培养学生成为科技报国的英才。现在在学校里,我们把一些适合展示和方便体验的科技实验,拿到了一楼,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尝试,让学生时不时能够接触到科技的元素,这个也很有意义。

另外我们加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我们把党的政策、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一种氛围。我们希望培养的不仅仅是能够考到高分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在内心深处能够更好地爱国的一中人才。

我还有一个目标,是把珠海一中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学校。首先就要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内涵,包括刚刚提到的院士工作室、博士讲坛,目的就在于慢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块,要把校园文化提升到更契合国家发展、促进民族振兴的水平。

第二个是要在机制上更加完备,我们最近要把学校的所有管理制度重新梳理,该改进的改进,该提高的提高,然后装订成册作为模板,这个模板正好就可以用于集团化办学。

第三个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学科老师参与到深度学习中去,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起来,了解大单元教学如何推进,对各个不同学科进行深入探讨。

四是要以生为本,完善学校德育运作体系,在现有基础上计划形成阶梯式德育文化培养模式,对学生制定高中三年修身行动计划,高中学年一年一个德育培育目标,最终落脚点是要培养有能力、敢担当、知感恩、勇报国的优秀毕业生。

如何建成全国领先校?教育集团怎样发展?对话珠海一中校长张六安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珠海一中是全市高中教育的标杆,在全省里边也是非常好的。这种情况下有没有一些什么办学模式值得其他学校来学习或者推广的?

张六安:抓住机遇很重要。回顾珠海一中办学历史,有几个发展突破口:一是21世纪初面向全国招聘教师的创新,吸引了很多优秀师资来到珠海安家从教,现在好些人也成长为珠海一中和兄弟校的中坚力量,当时改革力度也很大,市教育局还组织过考试公开竞选学校中层干部,都是为了建立优质的师资队伍。

二是办学理念的提升和改变。办学理念会不知不觉促进学校不断成长。比如一中创美育人的教育理念,这个理念体现在一中的各个方面。管理上采取策略能快速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进步,但效果往往只有一段时间,办学理念的渗透、校园文化的熏陶带给学生的影响却是一生的。

三是抓住了国家推行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契机。当时学校组建团队推进这项工作改革,推进信息化教学。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总之,学校要发展,需要抓住机遇,不断创新,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如何建成全国领先校?教育集团怎样发展?对话珠海一中校长张六安

集团化发展

希望办紧密型教育集团,盼政策支持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2021年4月,珠海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珠海首个教育集团——珠海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下称“珠海一中教育集团”)。教育集团有松散型和紧密型两种,有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的,也有多个法人联合管理的。今年1月签约的珠海一中金湾附属学校(暂定名,下同)的管理模式会属于哪一类型?

张六安:目前这块还没运作,可能介于松散型与紧密型之间,但我们期望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这样便于管理,便于教育理念一脉相承。

珠海一中金湾附属学校属于独立法人单位,但它的法人是从珠海一中派过去的。在大的问题上,需要向一中教育集团汇报。到时候,我们将有一个关于集团化办学的章程,对哪些问题需要报到母校、哪些问题可以自行解决,会进行详细规定。

我希望尽可能让管理框架网格化。办珠海一中金湾附属学校,既是推动东西区教育均衡发展,也是对学校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同时还是一种新的尝试。更重要的是,把珠海一中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惠及更多的老百姓,这也是我们的初衷。所以,在新校的建设过程中,将会渗透一些一中的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更好的平台,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更多的学校。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教育集团在珠海还是一件新生事物,需要突破现有教育体制、机制,这块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哪些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张六安:首先是管理架构上要理顺,在教育部门需要有对应的科室、人员具体负责这件事,推动这项工作。

其次要给校本部增加一定编制,学校也要成立对应的办公室,各项工作协调起来就很方便。现阶段定岗定人定责,没有更多人手。

再者经费支持。支持校本部派人到教育集团学校开展工作,给予一定津贴经费支持,提升大家积极性。

区校合作

赋能教育均衡发展,金湾附校或施行新机制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现在珠海到处都在兴建新学校,一中合作办学当时为何会选在西区的金湾区滨海商务区?

张六安:选择到西区办学,与珠海当前正在推行的东西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我们希望为全市教育均衡发展作些贡献。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初中、小学教育上做些探索,完善初高衔接。

另一方面,金湾区政府也希望引进珠海一中。正好在滨海商务区有建学校,双方一拍即合,两相情愿。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珠海一中金湾附属学校涉及到市属教育与区属教育体制上的情况,目前在这块珠海也才刚刚摸索。按照现有谋划,珠海一中金湾附属学校会如何来运营管理?是派驻管理团队来运作,还是人权、事权、财权的管理都由珠海一中来负责?

张六安:跟以往不同的是,珠海市第一中学金湾附属学校所有的人员结构、框架全部都是由珠海一中决定,相当于我们既会派驻管理团队,也会去招聘老师,这些事情全部要交由我们自己来做,团队的建设也是靠我们。包括现在在建的一些工程,我们都已经进行了多次的对接,对办学建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尽可能地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对一所“新学校”,我们将采取一套“新办法”。按照规划,我们在珠海一中金湾学校将招聘带编制老师,但这个“编制”计划采取一套新的模式。目前的初步想法是加大绩效分配的比例,利用绩效来形成杠杆,进一步推动教师工作的落实,激发教师教育的积极性,这是跟现在的珠海一中、跟其他一些学校都不一样的地方。

新的绩效机制意味着可能带来矛盾和问题,需要一步步破解、一步步推进。但我始终希望能够通过绩效来促进这样一所新办学校的发展。

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能够激发老师干事创业的动力。老师成长有个周期。在学校前几年发展,这样的机制很难看出来“优不优”,但能看出来“多不多”。做教育工作,需要“多”付出一些心血,“多”去陪伴和研究,“多”花力气、“多”去提升。从理论上讲,多劳多得是应该的。所以我想做这样一个尝试,相当于“打破大锅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教育领域产生一点小涟漪,做出一点小改革。

在学校的起步阶段,更要考虑到年轻人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一步一个台阶,不能是一个平面。包括职称、评聘等问题,尽可能给他们进行衔接,既要考虑到眼前,也要考虑到未来。

如何建成全国领先校?教育集团怎样发展?对话珠海一中校长张六安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珠海一中之前有初中部,后来教育改革初高中分离。现在重新办初中、小学,原因在哪里呢?新的学校在教育理念、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要求?

张六安:刚开始的出发点,是在于希望东西部教育有珠海一中力量的呈现,同时,我们也想在学科培养方面进行一些试验和试点,这也是我们的初衷。在一些学科如数理化竞赛、信息学竞赛等,这些“苗子”不是高中几年就能够成才的,需要从小学、初中去挖掘、去培养。如果做得好的话,有这样一些可塑的英才、小才,慢慢地通过几年循序渐进的培养,到高中才能够有所建树。

珠海在学科竞赛这一块向来比较弱,原因是多方面的。珠海一中需要有担当,去做一些突破,这也是我们办初中、小学的一个出发点。

还有一个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借此渗透各个阶段的教学。因为人的培养虽然有阶段性,但也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我们想通过小学、初中、高中这种一体化的培养,从教育规律上寻找一些突破口。

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应该怎么去衔接好,我们希望可以多做一些学段衔接的交流探讨,比如让高一的老师到初三去听课,让初三老师到高一来听课,形成一种有序的对接,不会出现“断档”。因为之前没有过小学的办学经验,也就更希望去做更多的探讨,带着研究的性质去做教育工作。

每一代人、每一代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激励优秀老师影响到更多的层面、更多的学生,那我想这对一个社会、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这种影响都一定是正向的。我曾经接待过几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一些懵懵懂懂的小孩眼中,我发现,如果能让这样一些小孩,比较早地感受到有影响力的教育力量,哪怕是微薄之力,在他的脑海中都能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甚至可能影响他人生的目标,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在推动珠海一中金湾附属学校教师发展上,张校有什么具体计划?

张六安:一所学校办得好,优秀师资最重要。教师招聘纳入到金湾区一体招聘,但校方会参与,挑选到符合珠海一中办学理念的新教师。

新教师培训这块有详细计划。教育集团内部会设立教师提升书院,为教师培训搭建平台,用好校级、市级和省级名教师做系列讲座;新教师培训按照“一三五”阶梯式发展,助力老师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站“好”讲台,五年站“沉”讲台,就是能够沉下心来教书育人,传授知识游刃有余,用正能量、个性化的风格引导学生、熏陶学生和教育学生。

珠海一中金湾附属学校老师会到校本部开展教学、教研方面的对接和交流,从文化上、从思想上、从教育的理念上培养他们。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珠海一中是高中部,珠海一中金湾附属学校是初中、小学,大家可能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会不会有直升名额?

张六安:招生由市教育局统一负责,不存在直升名额一说。但后期可以探索和尝试“偏才”“怪才”类的学生走这一渠道,前提是要有政策支持。

如何建成全国领先校?教育集团怎样发展?对话珠海一中校长张六安

规模控制

办好现有学校,暂无吸纳新成员计划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珠海市教育局等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市属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原则上一个教育集团覆盖的学校(分校区)数不超过9所,覆盖学生数不超过1.5万人。珠海一中教育集团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后续方面,教育集团还计划吸纳成员校吗?有什么样的条件和要求?

张六安: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讲,现阶段主要是把现有学校办好,而不是把面扩得越来越大,稀释优质教育资源。当然服务珠海教育发展大局需要则另论,也会相应给予更多资源。

珠海一中是母体,是很多家长的期盼。我们不能因为办教育集团让自己稀释了,而是要通过办集团让这种教育思想和理念能够更好、更广地辐射,更有进步。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如果后期选择合办学校,你们会选择哪个学龄段的呢?

张六安:前期有幼儿园、初中项目与我们沟通过,但考虑到高中育人任务重,还是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能一味地扩张。教育工作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这样也更有利于教育发展和学校建设。

学段衔接

创美营公益性培养热爱科学的初中生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珠海一中之前有面向初中生办公益性的学科营活动,其实就是你们现阶段做的一个学段衔接项目。这个项目当时受到广泛关注,去年暂停举办,现在情况如何?

张六安:现在叫创美营,与学校创美育人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创美营是由学校老师利用双休时间为初中同学就科学素养培育做的一项公益性活动,不需要家长、学生承担费用。

创美营的目的,一是普及科学知识,要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从“小小娃”抓起,需要在更早时间为他们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二是符合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期盼和需求,这也是一中在教育服务社会方面的一项具体工作。目前受疫情影响,创美营以线上形式开展。

如何建成全国领先校?教育集团怎样发展?对话珠海一中校长张六安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去年这件事讨论得很激烈,有赞成继续开办的,也有投诉的,还有说这是珠海一中提前挖生源。对此您怎么看?

张六安:确实存在这种赞成和反对的情况。做任何事我想都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主要看我们的出发点吧。

创美营的出发点是强化初高中学段衔接,为科技创新型人才铺就一条更长的成长路,早早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布下一粒种子。培养的这些学生初中毕业后也不一定在珠海一中就读,但种子已经种下,未来无论他去到哪一所学校,都有逐步成长的可能,都有枝繁叶茂的一天。这跟我们希望做的小初高逐步衔接、一贯制培养机制也是一致的。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冉小平 刘梓欣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

【作者】 冉小平;刘梓欣

珠海大课堂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9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