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迎来“五一假期”,很多人已在规划假期生活。这个“五一假期”能外出旅游吗?
多位专家倡导,目前包括上海、吉林、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发现本土疫情,疫情点多面广,结合当前疫情情况,应倡导就地过节。同时记者也注意到,一些疫情相关地区的列车也处于停运状态。
多位专家倡导就地过节
4月18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上介绍,“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大、聚集多,增加了传染病传播及感染风险,提醒广大市民,非必要不出京,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倡导就地过节,不参加大规模聚集活动。
4月20日,武汉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授宇传华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五一假期,本来是大家外出游玩的日子。然而,近一段时间地区之间的交叉传播明显,一些地区感染基数处于高位,社区传播风险仍然较高,全国动态清零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五一期间,应倡导就地过节,不组织、不参与大规模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
此前4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同样表示,“目前的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及局部规模性暴发的形势,这是由致病毒株特点和防控措施技术进步所致,以往规律不一定适用这波疫情的反弹,持续时间可能较以往要长一些,五一能否顺利出行不好做预判。”
曹子豪摄
多趟跨省列车停运
据中国铁路12306官网显示,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发布了两则关于部分旅客列车停运的公告,公告指出,在4月21日至4月30日及4月21日至5月17日两个时间段,包括内蒙古包头往返浙江杭州、广西南宁、江西南昌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往返青海西宁、四川成都等共计38趟旅客列车停运。
健康时报记者梳理,在停运的38趟旅客列车中,有5条线路的10趟列车为跨省列车,这10趟跨省旅列的停运时间段均为4月21日至5月17日,涵盖了“五一”的5天假期。
以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分别往返浙江杭州、广西南宁的列车途经信息为例,内蒙古包头往返浙江杭州的Z284/1、Z282/3次列车途经内蒙古、山西、北京、天津、河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9个省份,共计23个站点;内蒙古包头往返广西南宁的Z338/5、Z336/7次列车途经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7个省份。
健康时报记者拨打12306人工客服,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停运38趟列车主要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作出的临时调整。如果疫情有所好转,可能随时会解除停运。”
宇传华向记者表示,“对于无疫情的地区、有条件出行的人员,尽量选择到空旷的室外活动。在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健身场地、公园等室外场所一定要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
【相关阅读】
新增1例确诊乘高铁进京!北京倡导五一就地过节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在21日的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表示,4月20日16时至21日16时,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在丰台区。
感染者详情:
感染者138:为外省进京人员。4月19日乘坐G10列车抵京, 抵京后进行集中隔离。4月20日出现发热等症状,当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已转至定点医院,综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4月21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
已对上述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对涉及的风险点位进行排查,对各类风险人员实施分类管控。
“五一”假期将至,很多市民朋友已在规划假期生活,假期人员流动大、聚集多,增加了传染病传播及感染风险。
北京卫健委提醒广大市民朋友,非必要不出京,特别是不前往14日内有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县和陆路边境口岸所在县,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行。
倡导就地过节,假期不聚集、不扎堆,尽量选择到空旷的室外活动,在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健身场地、公园等室外场所一定要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常消毒、一米线、用公筷”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主动配合做好测温验码、接种疫苗等防控工作。
进返京人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抵京前或抵京后12小时内需通过“京心相助”小程序向所在社区(村)、单位、酒店等报告,抵京24小时后、72小时内须进行1次核酸检测,抵京后7日内不聚餐、不聚会、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在京单位督促进返京员工返岗前48小时内加做1次核酸检测,检测阴性结果未出之前居家办公,并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按规定就诊。
【网友说法】
对于五一能否跨省出游这个话题,网友有吐槽,也有理解,但大家的观点也算一致,疫情当前,防控还是胜过游乐,等疫情结束,我们可以放心地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来源:健康时报、北京卫健委、微博)
编辑:韩璐莹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