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的"分离焦虑"认真说再见|成年人如何学会好好分离?

发布一下 0 0
和我的"分离焦虑"认真说再见|成年人如何学会好好分离?


前几天,有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异性朋友突然告知我:TA恋爱了。


知道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一方面替TA找到幸福而感到开心,另一方面又在想,以后我可能无法经常找TA玩,然后渐渐失去这个朋友。


这让我想起去年这个时候。疫情逐渐严重,身边很多人选择回国。


一年来一起吃喝谈心的知己,上学放学同行的伙伴,打牌散步的朋友,我送走了一个接一个。


每次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都会难过很久,还时不时想起曾经美好开心的时光然后暗自忧伤。


我渐渐地意识到,这次真的只剩下我一个了。


直到现在,我想到这里还是会感到莫名伤感。


那种无声散场的场面会把我带回小时候,与玩伴分别时的不舍和留恋,与亲人分别时的不安和无助,与心爱的宠物分别时的伤心和难过。


那种「众人终会离我而去,留我一个人」的焦虑感,没想到在长大后的现实生活中还是那么轻易就被触发。


不得不承认:「离别」是人生的必修课,我必须学着成长。


和我的"分离焦虑"认真说再见|成年人如何学会好好分离?


前阵子,我重温了《千与千寻》,有一句话一直记到现在。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可是,当我意识到那个人即将要下车但还没有下车时,为什么我却不自觉地开始焦虑、不安和难过呢?


为什么那些在别人看来再自然平常不过的离别,却让我很难平静面对,真的是我太过敏感、脆弱吗?


和我的"分离焦虑"认真说再见|成年人如何学会好好分离?



01。

我们这一生都在与「分离」斗争


从小我就比别人更难接受一切形式的分别,每次与小伙伴、父母甚至和宠物的分别都会带给我极大的焦虑和难过。


长大后,离别更是成了「家常便饭」。

曾经很好的同学、室友毕业后奔向五湖四海、各赴前程,渐渐相忘于江湖;

无话不谈的好友会因生活轨迹的不同渐渐联系少了,感情淡了,从而淡出彼此的生活;

称兄道弟的异性好友因收获爱情从而自然疏远。


而现在,

交到新的朋友担心会渐行渐远而在相处中变得小心翼翼;

担心爱自己的人迟早会离开而不敢尝试开始一段爱情;

对一切关系都患得患失,时刻做好因「失去」而伤感的心理准备……


当离别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后,我会在一段时间生活在各种与那些人的回忆里。每每想到曾经的快乐和幸福,低落的情绪会淹没我很久很久。


接触心理学之后,才知道我这是典型的「分离焦虑」。



02。

成年人的「分离焦虑」


分离(离别)焦虑原本指的是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它常发生在儿童中,特别是2岁以下的儿童。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门口拉着爸妈不放,哭着闹着要跟爸妈回家,这就是分离焦虑的表现。


但其实,成人也会有这种感觉,只是很少会对外表现出来。


和我的"分离焦虑"认真说再见|成年人如何学会好好分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当要离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对新环境的憧憬远没有对离开家的恐惧多,你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道会飘去哪里。这种迷茫的感觉会让你焦虑、害怕和无助;


参加的某个短期的集体活动,比如某个培训班、项目组等在结束时,你心里会非常不舍,有好一段时间都放不下,时不时就会想起之前的愉快时光。


有分离焦虑的人,通常会有以下表现:


对被拒绝或者被抛下的信号十分敏感

渴望能跟别人更亲近并获得安全感

渴望别人的支持和陪伴

自我感觉和价值比较负面

害怕不被赏识

害怕孤独


分离焦虑来自于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特别是婴儿对母亲的依恋。


心理学家表示,分离焦虑起源于童年期个体在分离、个体化过程中由于某种停滞所造成的一种创伤性情感体验。比如童年时没有感受到所需关爱,与父母分开居住或者遭受过虐待。这些成长环境会让一个人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抛弃或感到孤独。这对一个人的成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其后的现实生活中,当这种早期的创伤性情感体验被某些特定的事件所激发或唤醒的时候,感触就会更深。


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一生,都在与分离「斗争」。


很小时候开始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很少在家,我总是看着他们出门上班的背影, 却一个人在家守到夜里最后扛不住困意而独自睡去。


那种幼儿时感觉被遗忘的孤独、无助很可能是我产生「分离焦虑」的开始。其实父母本不是不爱我,但却对那时渴望关爱的我造成了心灵上的空缺,容易没有安全感,害怕看到别人离开,因为可能自己又要变成一个人。


每一次分离都仿佛让我看到空荡荡的家中缩在沙发上看墙上时钟等待父母回来的我,放学后站在楼下数着楼层看是否家中亮灯的我,知道无人在家中等待怅然若失漫无目的散步的我。


后来我发现,不管是别人郑重地向我道别,还是我自己离开都会让我产生相同的感伤。


和我的"分离焦虑"认真说再见|成年人如何学会好好分离?



03。

有仪式感地与「分离焦虑」告别


父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我认识的一位父亲向我讲述过他和儿子在分离时的经历。


初期,儿子知道要与爸爸分开时,会哭闹,愤怒,然后拒绝。拉住他的手或者堵在门口不让爸爸走。


后来稍微好一些就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感」来缓解焦虑。


询问爸爸多久会回家,具体到多少小时多少分钟。

走得时候要抱抱和亲亲,要认真说再见,看着爸爸从车库把车开出来,然后站在窗前挥手告别全程需要眼睛对视。


如果缺少上面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从头再来一遍,缺一不可。


这位父亲会配合儿子完成这一系列的「仪式」,让他感到信任和安心。


相信这个孩子在今后面对离别时内心会是坦然的。


和我的"分离焦虑"认真说再见|成年人如何学会好好分离?


那我们成年人要怎样自己应对呢?


一、改变对自己的认知


克服分离焦虑的首先需要允许自己产生这种情绪。存在分离焦虑不代表自己缺乏独立性,心智不成熟,不必因为这个原因疏远自己。


每个人都有依恋的需求。如果过度压抑、克制,很容易产生「一切都会离我而去」的设定,使我们想依恋他人,却又不敢依恋,这种状态的持续会加重焦虑和痛苦。


从熟悉的、安全的环境突然到一个陌生的、未知的环境,难免会恐惧焦虑。尊重自己的感受,容纳焦虑。不要觉得自己产生了不正常的心理活动,更不要过分隐藏否认,接纳、包容脆弱和无助,勇敢地向让你产生这种情绪的人或是向另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表达。或许你们因为真诚的沟通会走的更近。


和我的"分离焦虑"认真说再见|成年人如何学会好好分离?


二、哀悼离别,接纳丧失,建立新联结


我们无法去控制离别的发生,只能选择面对和接纳。


哀悼需要先缅怀过去,有勇气重新与过往再融合一遍。比如翻旧照片或者回想以前一起做过的事以及当时的感受。再进一步,也可以主动去与对方交流想法和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你情感的变化,而哀悼本也是情感流动的过程。


接下来,接纳丧失这一现实,感谢曾经的陪伴,把那时的自己和过去放在回忆里,做好继续前行的准备。


然后去适应新环境,勇敢地去开始建立新的情感连接。营造新的让自己感到舒适的港湾,主动找回安全感。


当你找到新的舒适区,并从中提高对自己应对「分离」的能力有足够自信时,就不会再为此焦虑了。


记得《重庆森林》里,有段台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这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更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


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能在短时间内相逢、相知,并结伴同行已是幸运。


不要沉浸于「分离焦虑」中,坚信地等待新的偶然。要相信,未来还很长,有人离开,自然还会有人跋山涉水来到你的身旁,与你同行。


和我的"分离焦虑"认真说再见|成年人如何学会好好分离?


三、适应分离后的变化,继续用心生活


当你面临分离时,心里的某一处突然空缺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茫然感。


你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有时候甚至会感觉自己只想一个人呆着,沉浸在那种绵密的、既难过又舒服的思恋之中。


虽然沉浸于那些美好的回忆,能够让你体会到短暂的安全感,但时间久了可能会让你丧失对生活的激情。


所以尽快走出来,让自己的生活回到正常轨迹。


让自己忙起来,可以试着去寻找新环境中能让你开心的东西或者把以前的兴趣爱好捡起来,比如运动,旅行,看书、电影等。充实、丰富生活,也就没有时间胡思乱想了。


人与人之间没有绝对稳定的关系,那些你曾以为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人,那些你以为不离不弃的朋友,终有一天会退出你的朋友圈。


经典美剧《老友记》中,如胶似漆、形影不离、一起哭一起笑的六位主人公在剧终也不得不面对离别,各自踏上不同的人生轨迹。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总有些人与你轨迹相交之后却渐行渐远。既然这样,你也要继续自己的人生轨迹。


和我的"分离焦虑"认真说再见|成年人如何学会好好分离?



写在最后


我们终究会习惯离别的,人生去留本是常态。


生命中许多离别,仅管会心留遗憾,却也是无可奈何。


不刻意去追求一段关系,也别刻意挽留已经流逝的感情。


村上春树说:


「所谓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很宝贵的东西,会一个接一个,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你手中滑落。」


对于丧失,时间并不是解药,充分的哀悼才是。

哀悼是一种能量的流动,能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这一次,让我们和「分离焦虑」认真地道别。


哀悼离别,笃定前行。


- END -


责编|Jessica

策划|Jessica 晓慧

排版|Jessica 晓慧


作者简介 /Jessica

和我的"分离焦虑"认真说再见|成年人如何学会好好分离?

和我的"分离焦虑"认真说再见|成年人如何学会好好分离?

和我的"分离焦虑"认真说再见|成年人如何学会好好分离?

灵语2020级三年期精神动力取向咨询师培训学员。


来源:灵语国际心理中心(lingyuguoji_xinli)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