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飞机前往北京,谁知途中因天气原因,飞机触山坠毁,而他也不幸身亡,享年35岁。在葬礼上,陆小曼坚决要求换掉徐志摩的棺材和他身上的寿衣,但张幼仪没有理会她的要求。陆小曼为什么提出这种奇怪的要求?作为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又是如何看待陆小曼这个现任的呢?点个关注马上开讲!
1932年5月,徐志摩公祭日当天,张幼仪接到了朋友的电话,让她一定要到公祭礼堂去一趟,并且没有告诉她原因。张幼仪没有去公祭的打算,但还是准备了一件黑色旗袍,接到电话后,她稍微考虑了一会儿,打算去看看情况。到达现场后,张幼仪看着徐志摩的遗体,内心百感交集,对她来说,徐志摩是一个无情的丈夫,但她不得不承认,徐志摩确实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男人。而如今,曾经的憎恨和苦难都已经过去,只剩下了无尽的感慨。
正当张幼仪从灵柩边走开时,打电话的那个朋友出现了,他对张幼仪说:
“你一定要帮忙,陆小曼想把徐志摩的寿衣换成西装,她不喜欢那样的棺材,想改成西式的。”
原来这就是朋友请她一定要来的原因。徐志摩的棺材选用的是传统的寿板,但形状上略有不同,两边粗中间窄,很像一节树干的形状,非常与众不同,且富有诗意。这是张幼仪的八弟特别订制的,看过的人都认为,这具棺材非常适合徐志摩这样的大诗人。而徐志摩穿的寿衣,则是一件黑色的丝质寿袍,确实,张幼仪自己也认为,这件衣服把徐志摩的脸称得十分惨白浮肿,但整体是符合当时的时代环境的,也非常庄严,因此,她十分不理解,陆小曼为什么非要节外生枝。
由于徐志摩是撞机身故的,他的遗体并不完整,大部分身体部位都已经严重受损,有些地方甚至还是缝合在一起的,非常脆弱。并且当时距离徐志摩逝世,已经过去了半年的时间,遗体是经不起任何折腾的。面对陆小曼的想法,张幼仪感到十分难过,她曾说:
“把徐志摩的遗体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的想法,让我觉得难受,把他的寿衣换掉也是。他的身体怎么可能再承受更多折磨?”
张幼仪坚决反对陆小曼的想法,但她也不想见到这个女人,于是,她告诉朋友:
“你只要告诉陆小曼,我说不行就好了。”
说完,张幼仪就离开了礼堂。最终,工作人员还是选择听从张幼仪的决定,没有让陆小曼挪动徐志摩的遗体。虽然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姻并不幸福,也离婚很多年了,但在徐家父母眼中,她才是真正合格的儿媳妇,至于陆小曼,只不过让徐志摩跌入深渊的红颜祸水罢了。而张幼仪会这么反感陆小曼,甚至不愿意和她说话,并不是因为嫉妒。
徐志摩死后,他的遗体本应该由陆小曼认领,但陆小曼沉浸在悲痛中,不愿相信死讯是真的,拒绝认领遗体。无奈之下,只能由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出面。张幼仪15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徐志摩,她从小接受的,都是最传统的教育,于是,她老实本分地扮演着徐志摩妻子这个角色。然而,徐志摩却丝毫不领情。
徐志摩思想前卫,上大学期间,更是打定主意,一定要大胆追爱。从小时候开始,徐志摩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他成绩优异,前途无量,反观张幼仪,则呆板无趣,思想陈旧。不仅在知识层面,张幼仪达不到徐志摩的要求,在外形和气质上,徐志摩也对她十分不满意,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的时候,徐志摩就说她是个乡下的土包子。张幼仪深知自己和徐志摩的差距,但在她的观念里,做妻子的只要守好自己本分就好了。
结婚后,徐志摩对张幼仪的厌烦之情更加严重,他从不正眼看她。1918年,张幼仪生下长子阿欢之后,徐志摩就踏上了出国留学之路,先后去了美国和英国,也就是这段时间里,他和林徽因相爱了。徐志摩曾说过:
“真生命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
因此,爱情对他来说,是值得付出生命的伟大事业,而这个让他怦然心动的女人,就是林徽因。徐志摩和林徽因度过了一段花前月下的浪漫生活,但另一边,张幼仪还在苦苦等待着丈夫。为了让妹妹和丈夫团聚,张幼仪的哥哥张君励把她送到了伦敦。即将见到两年未见的丈夫,张幼仪的心中满怀期待,但当她真正看到徐志摩的那一刻,瞬间被泼了一盆冷水。徐志摩站在人群中,满脸不耐烦,显然很不情愿,张幼仪想起这段经历,说道:
“我们已经很久没在一起了,久到我差点忘了他一向是那样正眼也不瞧我一下,好像我不存在似的,将眼光掠过我头顶。”
徐志摩一边和张幼仪过着夫妻生活,一边和林徽因保持书信来往。很快,林徽因选择放弃这段见不得光的感情,跟随父亲回到了国内,和梁思成定下婚约。而此时,张幼仪已经有了身孕,徐志摩一心想要追回林徽因,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并且让她打掉孩子。
面对冷酷无情的徐志摩,张幼仪签下了离婚协议,但她还是生下了这个孩子,可惜三年后,这个孩子就因为先天不足而夭折了。这是张幼仪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而另一边,徐志摩苦苦追求林徽因未果,也陷入了无尽了痛苦中。很快,这个“红颜祸水”陆小曼出现了。
陆小曼是北京有名的交际花,她才貌双全,精通多国语言,加上与生俱来的风韵气质,她俘获了一大票中外男士的心。当徐志摩见到她之后,更是毫不犹豫地爱上了她。当时,陆小曼已有丈夫王赓,但夫妻感情并不和睦,徐志摩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她排解了苦闷。1925年年底,陆小曼终于下定决心和王赓离婚,真正和徐志摩走到了一起。
这段感情并不为人看好,尤其是徐志摩的父亲,他非常反感陆小曼不检点的行为,也不喜欢她这样的名媛,但拗不过徐志摩的再三坚持,还是同意了这桩婚事。婚礼上,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发表了一段特殊的证婚词: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
婚后,两人度过了一段浪漫的时期,鲜花虽美,但是多刺,想拥有陆小曼这样一个妻子,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陆小曼家境富裕,从小养尊处优,生活起居都要佣人伺候,花钱更是大手大脚。为此,徐志摩不知道发过多少愁。很快,陆小曼因为身体原因,还迷上了抽鸦片,花销更是惊人。金钱的压力让徐志摩喘不过气,但他也不想看到陆小曼受到病痛的折磨,于是没有劝阻她的这种行为,而是拼命赚钱省钱,供她花销,实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还和张幼仪借过钱。
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之后,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痛定思痛,一改当初的陈旧思想,决心成为一名独立女性。她学习了德文,还学了很多经商之道,回到国内后,她在上海女子商业银行担任副总裁,还开办了一家制衣公司,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精神状态,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她恨徐志摩,但她也爱着他,即使两人离婚了,她还是一直在照顾徐家二老的起居,而二老也把她当做自己的干女儿对待。
徐志摩的落魄,张幼仪都看在眼里,她知道这都是因为陆小曼,而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拒绝认领尸体的行为,更是让张幼仪怀疑,她和徐志摩之间,真的是爱情吗?
事实上,陆小曼执意换掉徐志摩的寿衣,只是因为,她看不习惯穿着长袍的徐志摩,她希望徐志摩走的时候,保持着自己熟悉的样子,至于换掉棺材,则是因为,这具棺材是张幼仪订制的,她不想让自己的丈夫和前妻还有瓜葛。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不再出没社交圈,常年穿着素衣,房中也一直挂着徐志摩的遗照。她爱徐志摩吗?诚然,是爱的,但她的生活环境和思想,让她过于理想化,她根本没有考虑到徐志摩遗体能不能承受这样的折腾,只想跟着自己的想法做事。而被徐志摩伤害最深的张幼仪,才是真正为他着想的那个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