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大外交智库创始人授权“秦安战略”头条平台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库智交外大”。
作者王珍系外交部退休外交官、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驻委内瑞拉、乌拉圭特命全权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原副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在外交部曾任西欧司副处长,政策研究室参赞,拉美司副司长。先后在中国驻赤道几内亚,西班牙,厄瓜多尔,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等国大使馆工作,曾任二等秘书,一等秘书,政务参赞,特命全权大使等职。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以其宽广的全球视野、从容的战略定力和坚毅的责任担当,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以下简称“倡议”)。这是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发展倡议”之后,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又一个光芒四射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案,是促进世界安危与共奉献的中国智慧。《倡议》具有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又瞩意长远,经得起时空的检验,是一个完整、全面、均衡、可持续的安全体系构想。
第一,《倡议》依托百年变局和时代疫情叠加加速的全球性震荡,立足于乌克兰危机激发的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安全形势走向作了深刻全面的观察和把握,科学精准地提出了构建和维护全球安全的主张和基本原则,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关于全球安全问题最完整的论述和顶层设计。
第二,《倡议》从“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的基本理念出发,提出“六个坚持”,列出“六个反对”,深刻地阐述了安全的不可分割性,突出了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维安全的“共同性”原则,这是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共同”原则,只强调自己的安全,不重视各国合理的安全关切,甚至企图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安全的基础之上,就不可能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就没有真正稳定的地区性和全球性安全。乌克兰危机给世界提供了惨痛而深刻的教训。
第三,全面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构建可靠安全架构的法律依据和必须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不能搞“双标”,也不能搞“单边”,更不能固守冷战思维、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因为历史和现实证明这些东西都是反安全的。
第四,对话协商,和平谈判是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的唯一可行之路,劝和促谈是发生局域性战乱时国际社会应尽之责,不能“拉偏架”,更不能拱火浇油,让战火外溢升级,甚至为了一国或小集团私利而参与其中,从中渔利。如此行事,世界将越来越乱,越来越不安全。
第五,滥用单边制裁,搞“长臂管辖”与联合国宪章背道而驰,无助于解决争端,只能加剧不安全,危害各方,绝非正道。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挑战日趋剧烈,任何国家都难独善其身,必须坚持全球统筹合作,共同应对,这是新冠疫情给人类上的一课,国际社会应从中受教。
《全球安全倡议》在此重要历史节点应运而生,具有振聋发聩之效,必将在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反响,激励人们为推动构建合理安全架构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而共同努力。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