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英雄呢?有的人认为不怕流血牺牲,保家卫国的人是英雄,还有的人认为在危险灾难面前义无反顾冲在前保护人民财产的是英雄,其实不管对任何事,英雄都是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的人。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投身革命事业,不畏牺牲,有着大无畏精神的人被称为英雄,其实还有一类人那就是默默无闻奉献一切,他们就是“平凡的英雄”。而我们今天说的这位平凡的英雄,他是一位老人,92岁的他已为无名抗日英雄其守墓74年,在这位老人的背后又发生了哪些动人的事迹呢?
挖地窖隐藏受伤的八路军
当侵华战争全面发动之后,百姓便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1941年寒冷的冬季,日军高层领导者集结五万重兵并派出华北派遣军司令,只为了一举消灭驻守在山东地区的八路军主力,对我军抗日根据地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扫荡。在这次敌军扫荡过程中,作为革命老区沂蒙山一带成为了日军扫荡的重点地带。
由于敌人人数众多,再加上火力非常猛烈,在敌不寡众的情况下,我军不得不实施以退为进的战略部署,让八路军暂时躲避起来,待合适时机再出击。当时年仅18岁的牛余庆所在的故乡位于沂南县大庄镇西桃花村。在这里大概有40多位日军,疯狂实施着“三光政策”。
在一天深夜里,牛余庆和他的家人早就进入了熟睡的梦乡之中,此时一阵阵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让牛余庆的父亲立刻惊醒过来,他当时也吓坏了,难道是日军又来扫荡了吗?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父亲让牛余庆赶紧躲藏在床下,而自己穿上衣服向院子里走去。
"谁啊?""是我,你妹夫"……原来敲门的不是别人,正是牛余庆的姑父。牛父立刻把他迎进屋里来,牛余庆的姑父顾不得那些寒暄问暖的客套话,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姐夫,有件事十万火急,得求你帮忙!"
"跟我还客套啥,到底发生了什么?"
"姐夫,这次敌人围剿扫荡力度很大,咱们有些八路军伤员因为战事紧急根本来不及转移,我想让他们到你这来躲避。"因为牛余庆的姑父是一名地下党员,所以他知道牛父是一个热心肠,爱国的农民,由他出手相助,自己也很放心。
"你们来了多少人?我应该做些什么?"牛父着急地询问到。"姐夫这事很简单,你就挖两个地窖,过几天我把人带过来,让他们在里面躲几天,倒是为难你了姐夫,毕竟这事是有危险的。"牛余庆的姑父叹着气说。
"不为难,这些八路军是为了咱们老百姓受伤的,这点小忙不算啥,我把地窖挖好了就告诉你。""还有我姑父,我也可以帮忙的。"躲在床下的牛余庆说道。听闻父亲和姑父的对话后,牛余庆也赶紧爬了出来。于是,在姑父离开后,牛家父子俩顾不上休息,便立刻行动起来。
白天的时候担心自己的行动会被发现,于是父子俩只能在晚上行动起来。他们在附近找了一个空旷又隐蔽的空地上,开始动工挖起地窖来。没多久,地窖就被挖好了。在一个月色风高漆黑的夜晚,牛余庆的姑父将18位受伤的战士全部都秘密转移到这两口地窖中。由于这次敌人扫荡时间之长,扫荡范围之广,所以这些战士们需要终日在地窖中躲避,而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全部都由牛家父子负责。"
因为很多粮食都被日本人搜刮走了,家里能吃的只有土豆和地瓜,为了让战士们吃饱饭,父亲和我们每天只能吃一顿。"牛余庆感慨回忆到。由于担心白天自己会暴露了行踪,于是牛余庆不得不和父亲在晚上为这些战士们送饭。看着这些伤痕累累的战士们,牛余庆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缺医少药,牛余庆不得不到村子附近找一些野草药,为战士们疗伤。
因为牛家父子俩行动十分谨慎,所以日军一直没有发现这些躲藏的战士,不久之后日军看着一直没有搜到八路军,便从村子中撤了出来。这个消息令躲藏的受伤的战士们兴奋不已,因为他们终于要熬出了头。很快,牛余庆的姑父就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联系上了附近驻守的八路军部队,准备把这些战士们接回部队进行疗伤休养。
为牺牲的无名抗日英雄守墓
只可惜,有一名无名战士因伤势过重,在被困隐藏的日子中,因无法得到有效医治,离开了人世。俗话说:"死者为大",在其他战士们准备快要离开的时候,在1941年的一个寂静的夜晚,在牛家父子的帮助下,对这位牺牲的战士进行了埋葬。牛父想为这名牺牲的战士立个墓碑,可是大家都不知道这位战士叫什么,只有个别人知道大家都称他为老张,于是牛父不得不放下了立碑的事宜。
离开的日子如约而至,护送转移伤员的战士们在离别之前,纷纷向这名牺牲的战士深深鞠了一躬,随后奔着大部队所在的方向准备离开。就在这时一名八路军战士直接来到了牛家,他满含着泪水握着牛余庆的手说道:"这位去世的战士是我的弟弟,也是我们老张家年龄最小的,他才20来岁,刚成家不久。"
图为八路军战士,不是老张
泪如雨下后,这名八路军把自己早已雕刻好的木牌递给到了牛余庆手中,原来在这个木牌上详细记载着这名牺牲战士的名字和家乡,这名战士对牛余庆进行了嘱托,希望他能够帮忙照看一下自己弟弟的坟墓,等他们打完仗,他就把弟弟的尸骨带回老家。很快,老张的这名哥哥就跟随部队奔赴了前线。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落叶归根,对于牛余庆来说他也希望这位牺牲的老张能够跟随哥哥早日回到老家入土为安。在此后的岁月中,牛余庆和父亲一直都在守墓,不管多么恶劣的天气,他们都要坚持为这位无名英雄进行守墓。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牛余庆的父亲因病离开了人世,他始终没有等到老张的哥哥,而守墓的重任就落在了儿子牛余庆的身上。守着这个英雄之墓,牛余庆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在牛余庆的心里,他总是有一种不好的预感,那就是老张的哥哥或许也在战场上牺牲了。每次逢年过节的时候,牛余庆的心里都不好受,因为没有亲人来看望这位无名英雄,而他也不得不替他的家人为他烧一些纸钱,摆上贡品,承担了一个家人应尽的职责。寒来暑往,牛余庆一直坚守着当初的承诺。
时光荏苒,很多在沂南县的烈士们的遗骨都被迁入到了烈士陵园中,唯独老张的坟墓孤苦伶仃地留在了这里。由于他的生平资料没有记载,所以当地有关部门也是没有办法给他迁坟的。作为守墓人的牛余庆也从昔日的小伙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渴望有一天老张的哥哥能够回来。
守墓74年等来奇迹
在牛余庆的脑海里一直都深深记着当初老张的哥哥跟他交谈中提到的“临朐”、“赤良峪庄”这两个词,每次碰到外乡人,牛余庆都会向他们询问看知不知道这两个地方。而且村里要是有哪个年轻人外出打工,牛余庆也会托他们帮自己打听老张哥哥的下落。
牛余庆的愿望有两个,一个是帮老张找到他的哥哥和家人,希望他们能够让他魂归故里,另外一个就是如果没有找到哥哥,希望老张能进入烈士陵园。由于我国对每一位烈士的身份审核得十分严格,老张身份不明,当地政府也是无法把他列入烈士的名单中。转眼牛余庆已经92岁了,他守墓长达74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互联网发达的当今时代中,牛余庆守墓事迹广为流传,在2015年的时候,事情有了新的转机。
在媒体报道和网友的帮助下,大家帮助这位去世的无名英雄找到了他的老家——在山东潍坊市临朐县冶源镇就有一个赤良峪村。在这个村庄中,大部分村民都姓张。村支书刘永忠得知老人守墓的事迹也很是动容,他也愿意帮助牛余庆找到老张的哥哥。在刘永忠走访调查中,他来到了张玉信的家里,在提到家里有没有亲人当过八路军,打过日寇的时候,张玉信老人情绪很激动,他说:“我哥是在1940年当的兵,当时和我哥一起当兵的还有张瑞三家的张维信、张维顺、张维吉三兄弟,因为我年纪小,我就没去上。”
老张的身份得到了确认后,在老张后人的帮助下,他的坟墓被迁回了家乡。老张的家人张纪永说:“今后我会把牛余庆老人当做我的亲人一样”。对于,年过九旬的牛余庆老人来说,他却不在乎这些,他只是感到很欣慰,他守墓74年,终于等到老张的家人来接他魂归故里了。
牛余庆这位老人就是我们身边最平凡的英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着当初的承诺,在无情的岁月中,牛余庆老人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人间自有真情在,他的守墓事迹令人感动不已!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