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偶感——二阳并病的示范大柴胡汤

发布啦 0 0

大柴胡汤是阳明少阳合病,必须同时解阳明少阳,这几个条文告诉我们,首先如果少阳阳明里实证时,单解少阳是无效的,单解阳明里实证也是无效的,需要同时解除。如果单用小柴胡解少阳,症不会有改善,继续用大柴胡就可以;如果用攻下法单解阳明里实证,就会出现变证,需要先解少阳用小柴胡,再用柴胡加芒硝汤进行双解。从这几个条文我们学习到了,二阳合病时,最好是双解,如果单解的话,不要先用下法,容易出现变证,而是先解表,或者先疏解少阳。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三阳病中,阳明里实证是比较急的症,其他二阳并病可能都可以先表后里,或者先少阳后太阳阳明,但是有阳明里实证时需要双解,不然可能没有效果。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大柴胡汤属于阳明少阳合病,太阳病误下,邪在半表半里,有柴胡证,也就是有口苦咽干目眩,胸胁满而呕,用小柴胡,但是症状不解,出现心下急。用大柴胡,首先应该知道,当出现少阳阳明里实证时,小柴胡没有用,以前我们都知道三阳合病从少阳解,但是有少阳阳明里实证时,少阳不能够解决问题,必须要同时解决,同样,如果先解阳明用承气汤,可能会出现邪热内陷,或者中阳亏虚。大柴胡里,柴胡的用量还是最多,是君药,大黄用二两,比起承气汤4两,已经是减半了,所以还是以疏解少阳为主。以避免邪气内陷。

136条说的是大柴胡症和大陷胸的差别,大柴胡是热结在里,大陷胸是水结在胸,都是伤寒误下引起。大陷胸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没有呕的症状,而大柴胡胸胁满而呕,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所以大陷胸除了病位高一些,还有疼痛,不一定有发热;大柴胡不一定有疼痛,大多有发热,但是一定有呕吐。这是因为大陷胸归属太阳病,大柴胡归属少阳阳明病,这是它们之间的差别。

伤寒论偶感——二阳并病的示范大柴胡汤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柴胡加芒硝汤方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本证的发病经过本来是伤寒不解,转入少阳阳明,应当用大柴胡,可是,却出现腹泻,是医生已经用丸药攻下。这里所说的丸药效果慢而轻,起不到泄热的作用,而且没有疏解少阳,这个时候应当先用小柴胡,再用柴胡加芒硝汤,为什么这个时候要分开来用,不能直接用大柴胡或者是柴胡加芒硝汤,要先用小柴胡呢。说明用了丸药后,一个是正气伤,一个是里实证有所缓解,只不过里热还在。所以用大柴胡恐正气更虚,而且外邪可能陷的更深,这是用小柴胡先解外,后用柴胡加芒硝汤去燥热之邪。

此方寓意和大柴胡相近,但是区别也是很明显的。大柴胡有枳实、芍药、大黄。没有人参甘草。寓意正气是旺盛的,集中力量破气泻下,而柴胡加芒硝汤小柴胡汤用量小,仅仅加芒硝。寓意是外邪已经较弱,正气也不足,燥热明显。轻解外邪,泄热为主。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仲景认为,虽然都是便秘,还是有差别,有的行气破积,有的需要泄热润燥,用丸药下之后,已经出现下利了,说明气已经通了,但是热没有去,宿便仍在,所以再用芒硝。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