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投机分子猖獗,陈云:派部队教训一下他们

发布啦 0 0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表明了中国人民开始走向独立富强,不再任人宰割,但是我国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当时显得尤其不充足,就如毛主席所讲: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我国当时经济发展面临着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因素影响,1949年末,还有大量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和人员分布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并且国民党统治残余还留下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通货膨胀。


  这个问题被中外观察人士都注意到的

   时任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目睹了国民党统治的最后几个月,被国民党的极端腐败所震惊。他在自己的著作写道,“由于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即便是买一点点东西,也得带着满满一大箱钞票。”

  


  就连蒋介石当时的盟友美国人也看不下去了,美联社记者1947年写了个材料来讽刺蒋介石政府,内容是:法币100元可买的物品, 1937年为2头牛, 1938年为1头牛, 1941年为1口猪, 1943年为1只鸡,1945年为1条鱼, 1946年为1只鸡蛋, 1947年则为1/3盒火柴了。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投机分子和不法商贩乘机哄抬物价,搞得经济形势波云诡谲。那么投机分子有多厉害呢?举个例子,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后,为了稳定上海的物价,从东京运来5吨黄金,但是不到一个月就全部掉入市场消失了。


  具体来说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即解放了上海。解放上海初期,人民解放军虽然进占了上海,人民币却进不了上海,很大程度是这两个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总理推荐了一个人,据说,毛主席听到这个人的名字后感慨道:“必须是他”


  这个人就是陈云,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战士,是一个财政天才。


陈云年轻的时候在商务印书馆打工,在这个当时全中国最先进的企业里学到了不少关于如何进行财政分析和理财的手法,而且学了一手算盘的好操作。


这也是为他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早在20,30年代的土地革命时期,陈云就负责为党筹措经费和财政管理等方面的事项,此后便是一直负责经济问题,并且管理的井井有条。


所以陈云才能让毛主席如此看重,在1949年7月的时候任命他为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主任,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投机分子和通货膨胀问题。

 

建国初期投机分子猖獗,陈云:派部队教训一下他们

陈云照片

1949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成立,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开始回收金圆券,金圆券是蒋介石在法币崩溃之后发行的新货币,本来国民党政府希望遏制货币贬值,结果金圆券的贬值得太快反倒加剧了通货膨胀。


  人民币和金圆券的兑换比率大概是1∶10万。老百姓早就不想拿着成捆的金圆券来交易了,因此金圆券回收起来并不困难。


  并且还从老解放区和华北调集大量,棉花粮食到新解放区来稳定国民党政府留下的的不稳定物价,陈云还力排众议,要求发行公债,增发钞票来稳定经济环境。

银元风波

   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是银本位政策,所以银元是一个影响经济环境的一个重大变数,当时的硬通货就是银元。

由于当时上海市军管委颁布了外汇管理政策,投机分子最喜爱的美元遭到了限制,所以他们把念头放到了银元上面,因为投机分子掌握大量银元,所以他们可以猖狂地操控价格,最高的时候银元和人民币的汇兑达到了1∶156。

  

从十字入口拿着银元叫卖看到警察就躲开的小商贩到交易所大楼里面对着分析图表来鼓动银元上涨的高级投机分子,全都在疯狂地让银元的价格上涨。有些猖狂的人甚至叫嚣着要从经济上击败新中国。


  银元价格在短上海解放后的13天内,批发物价指数猛涨两倍多。这让人民生活必需品物价疯狂上涨,一下子似乎又有曾经国民党政府带来的恐惧感


  举个例子,因为银元涨幅太快,南京四大私营百货公司开始用银元标价,拒用人民币,其他小商店也闻风而起,相继仿效。


  当时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早上发出去,晚上又差不多全回到了人民银行。人民币的信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陈云为首的经济部门开始采取行动了。

  


  当时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就是投机分子大量聚集的场所,6月9日,上海军管委(当时的临时机构政府)派出了一些精锐去调查投机分子,还启用了原先地下党的秘密情报来确定重要信息。

  


  在获得了确切的情报的情况下,陈云当即立断,立刻下令派部队配合警察教训投机分子。


  6月10日8点,200多名警察秘密混入证券大楼,占领了关键位置,静静等待着时机的到来。而投机分子们还沉浸在美梦之中,有的谈论着打算去香港,有的相约晚上去某个饭店吃饭,全然不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经到来。


  10点的时候宋时轮率领的一个营的警卫战士到达了大楼,对整个大楼进行封锁,投机分子一下子慌张了起来,打算趁乱逃跑,但潜伏已久的警察乘机亮出身份,控制了局面。

  抓捕集中起来的有2000多人,238名人员被送交人民法院,其余的逐渐放人。


  那么投机分子的总部是什么样的呢?是在证券大楼4楼265号一个叫张兴锒的投机分子头头的办公室,在门口,看到门上着金字招牌“寿昌金号,看起来只是一个小作坊,显然之前谁也不曾想到这是投机分子的总部 

  


建国初期投机分子猖獗,陈云:派部队教训一下他们

旧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

  当看到室内的状况时的时候,里面的景象让人震惊。


壁上挂着一个证明书,是国民党财政部部长俞鸿钧发给他的,旁边挂着一张红纸表格,好像军用地图用来指挥作战,那上面写着4个项目8个大字,每个项目下面,都用白粉水笔注明买进卖出的价格。


屋子里单是电话机就有25部,那密密麻麻的电话线像蜘蛛网一样,从门外沿着天花板伸到屋内。屋内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暗号和密码,这是为了同其他投机分子联系而留的。


  

后来中财委采取了分化政策,对10银元以下的小商贩网开一面并且鼓励他们举报,这样一来,大的被抓小的不敢,有效的解决了银元风波。

  


  不过投机分子还是不服气,认为这是用行政能力来压制他们,打算再和陈云领衔的中财委较量一下。

棉粮风波

   不过他们显然想错了,中国共产党就算只用经济手段也是能击溃着他们的,很快,陈云为首的中财委和投机分子的第二次较量就到来了,这次投机分子看重的不是银元,而是人民百姓的基本生活资料棉花和粮食。

  

当然,棉和粮食这个“两黑一白”的问题,中财委早就预料到了,陈云当时在会议上明确指出:

“粮食和纱布,一个是吃,一个是穿,是市场的主要物资,我掌握多少,即是控制市场力量的大小。”

“人心乱不乱,在城市中心是粮食,在农村主要靠纱布。”



49年秋季华北受灾,粮价因此上涨,上海的投机分子也不甘示弱,因为纺织厂恢复生产而哄抬织布机原料纺纱的价格

粮食和棉花好比是两个战场,如果是双线作战,显然很难防守


吃比穿重要,陈云决定先稳定粮食市场。


陈云电告东北,紧急调拨一批粮食支持华北市场。每天派一个列车的粮食到北京,由北京市在天坛囤存粮。


华北粮贩子看到东北的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往,未敢轻举妄动。粮价因此开始回跌,陈云于是着手解决棉布的问题,在大量调集纺纱之后,11月陈云命令全国各地抛售纱布。


投机分子看到纱布抛售决定大量购买来囤货,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这是陈云布下的陷阱,以为纱布价格还会短期内上涨。


陈云继续下令抛售纱布,结果纱布价格越跌越低,投机分子看到纱布价格往下跌,于是想要及时止损,结果他们自己还要帮忙一起跌价,原先购买的资金就被他们自己亲手送出去了。


不过投机分子的噩梦还没有结束。


中财委又颁布了几条法令。

  • 首先,所有国营企业的钱一律存入银行,不向私营银行和资本家企业贷款。
  • 第二,规定私营工厂不准关门,而且要照发工人工资。
  • 第三,第三,加紧征税,还规定税金不能迟交,迟交一天,就得罚税金额的3%


原本就将资金投入的投机分子于是还要面临这些限制他们的条款,于是叫苦不迭,有的人受打击严重,甚至跳黄浦江了。


当时,上海的粮食市场有春节后涨价的老规律。投机分子以为还能照这个规律继续赚钱。


陈云却早就预料到了这个情况,和纱布风波一样,他下令全国各地囤积和调运粮食,等着投机分子像上次一样继续上钩。


12月时,投机分子疯狂购买大米囤积,开始涨了一点,但是陈云下令一口气抛售了2亿斤粮食,粮价又开始大幅度下跌,投机分子又只能按亏本的价钱卖出粮食,不然只会越亏越多。


  曾经说过那句“共产党军事10分,经济0分”的企业家在这次米棉之战后也不得不服气,他哀叹道:“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此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不到的。”


  1950年左右,我国物价基本稳定,毛泽东对这几次经济上的胜仗非常高兴,他借用诸葛亮在《出师表》的几句话称赞陈云。(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称陈云这种理财能力为“能”。


  

———————————————————————

参考资料:《共和国经济风云中的陈云》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0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