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劳动课程?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大会分享了这些经验→

发布一下 0 0

4月21日

浙江省第二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大会

以“中小学劳动课程的建设”为主题

以在线直播的形式召开

会议安排了四个板块

劳动课程建设(包括劳动教材使用)

区域教研推进

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样态

劳动清单与劳动周探索

如何建设劳动课程?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大会分享了这些经验→

本次线上直播得到了省内外相关单位和学校的广泛关注。截止会议结束,共有2.8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其中浙江省近1.6万人次观看直播。

省教研室副主任张丰作了“劳动教育浙江进展与期待”的讲话。他肯定了浙江省过去一年的劳动教育进展。

一是劳动必修课程全省铺开,劳动课程实践经验丰富多彩。

二是省编劳动教材全面使用,《劳动实践手册》辅助支架。

三是家庭劳动清单享誉全国,劳动实践周探索初见成效。

四是融入学校课程整体规划,多元学校实践样态初步形成。

五是重视劳动教育队伍建设,做好基础调研持续区域推进。

同时他鼓励参会人员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与素养测评研究,更好地引领实践;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和实验区积极实践,更好地突破难点;培育“劳动教育实践年度创新项目”,更好地推广辐射;研究中小学工程启蒙教育酝育现代劳动,更好地擦亮品牌。

自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

下发劳动教育相关文件后

2021年9月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

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2022年2月浙江省教育厅印发了

《浙江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指南》

和《浙江省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

在一系列政策有力推动下

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

实施呈全面铺开的态势

如何建设劳动课程?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大会分享了这些经验→

诸暨市暨南街道街亭幼儿园

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日常生活劳动清单、劳动周是浙江省劳动教育实施的重点。

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

劳动周是劳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学校已经创造性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项目实践、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技能竞赛等多形式进行探索。过去一年多,学校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作为省通用地方课程教材的《劳动》教材自2021年9月开始使用后,各校因地制宜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大大促进了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建设。

全省一些学校通过内联外引、校家社协同、深研文本等方式,开展校内校外教学共同体建设,借助常态课堂、家庭工坊、工业园地等场域来保障教材的使用。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中心小学提出用好新编教材的‘三三’行动。丽水市莲都区长岗背小学提出突破课堂,做实做深劳动课程。

一些学校已经逐步形成劳动教育的特色,实践样态也在逐渐呈现。瓯海区外国语学校构建了“全景式劳育”多元课程体系,设置“S+H劳动周”家校社联动,开展了承载劳动印记的“瓯外实践”推进行动,形成指向劳动素养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台州市学院路小学打造了“都市田园”“劳动场”“实验坊”“探寻角”“生态馆”和“未来+学习中心”等,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空间。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小学通过“五合”推进新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绍兴第一中学以职业体验为载体深化普通高中劳动教育。

在劳动清单与劳动周方面,湖州市水晶晶新城学校结合省编劳动教材和学校情况,设计了一学年1-6年级的劳动清单。舟山市普陀区城北小学通过“家校社”三位一体来联动教育,并通过清单记录和多元展示来推进实施。衢州市柯城区大成小学基于“建造一座属于童年的美食小镇”主题构建劳动周课程体系。平湖市东湖小学教育集团提出将深度实践“劳动周”活动。

全省教研系统在劳动教育的推进中积极发挥作用。温州市瓯海区通过家校社协同区域教研推进劳动教育,金华市浦江县通过落实省编教材与一校一品并行推进。

本次大会提出学校要保证每周的劳动课时,在用好省编劳动教材的基础上,要基于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地开展劳动实践,结合浙江特点、区域特色及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属于本校的劳动课程建设模式,同时加强课程评价引领和场地建设保障。

日常生活劳动清单是推进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的重要措施,浙江推出的家庭生活劳动清单自发表在教育之江公众号后,在国内形成广泛影响,被《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媒体的公众号转发,并在学校逐步推广。

本次大会是在教育部发布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劳动等16个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召开的,因此也是一次探讨如何基于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区域和学校特点来实施劳动课程的会议,对于促进学校整体规划、规范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教育之江

【来源:龙泉教育】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