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互联网大厂背后的航天技术梦

发布一下 0 0

百度再一次让人们得以近距离接触太空。4月24日,中国航天发布了全球首个月壤、太空兔、祝融号和太空奇遇四款航天IP数字藏品,这四幅由百度超级链提供技术支持的数字藏品,让人类对宇宙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同时,一曲由AI编曲的《东方红》也在2022年中国航天大会线上启动仪式播出。AI编曲基于百度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开源开放的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开发实现。采用30分钟太空音频素材,用科技致敬航天梦想。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在超过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举世瞩目。尤其是在经历几次技术革命之后,人类社会迎来了计算机网络的时代,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到来,除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注定会推动人类对于宇宙更深层次的认识。面对浩瀚的宇宙和未知世界,宇宙探索技术的进步,也成为了人类科技革命更新迭代的真实写照。中国探月工程通过百度超级链技术支持,发行数字藏品就是新兴科技发展的最好证明。然而人类对宇宙更为深入的探索则滋生出了对技术的更高要求,AI时代的到来,为航天工程灌输了更多的新鲜血液。航天和百度,新兴技术与未知领域,开始共同发力。

双向选择



百度和航天的合作,始于双向选择。在过去十年里,百度逐渐跳脱搜索引擎,开启了重新定位。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从图像识别技术,到百度云的开发,再到无人驾驶以及金融行业的布局。百度近些年在科技领域做出了诸多新鲜的尝试。


一家互联网大厂背后的航天技术梦

一家互联网大厂背后的航天技术梦

2021年9月4日,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上,百度公司所展示的机械手。百度在科技领域做出诸多尝试,以技术加码,助力航天工程 / 视觉中国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各类产业也开始了智能技术加速。寻求更为高效的智能化生产模式,进而实现整个产业升级。以“云计算为基础”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以“人工智能为引擎”加速产业智能化升级,“云智一体”成为了千行百业的新选择。这样的情况下,百度智能云开始以数字化、智能化产品为依托,为包括制造、金融、交通、能源、城市、媒体等在内的各类行业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产业智能化的大门也因此打开。与此同时,航天工程也在进行着技术的更新迭代。在太空探索中,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传递非常必要,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图像、视频、语音等等,云计算可以实时处理海量数据,帮助航天工作者更好地理解信息和处理信息。由于人类无法亲自在星球表面完成作业,也就需要更类似人的机器帮助进行探索挖掘。这些机器需要具备完全自学外界环境的能力,并自主作出决策判断,所以可以进行深度学习的AI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的处理与解译、人工智能的感知学习、主动认知、自动控制和管理等能力,都是航天工程探索所需的基本能力。


一家互联网大厂背后的航天技术梦

一家互联网大厂背后的航天技术梦

云计算、大数据以及AI技术能够有效帮助航天机器人进行挖掘探索工作 / 视觉中国


国内的航天技术虽然启蒙晚,但这些年我国在航天器故障分析、智能机器人、集群智能等领域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自然也就成为了我国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加持。十几年来,百度一直在研发AI技术。从2010年初开始全面布局人工智能,陆续开始了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数据挖掘等各个方面的技术研发 。从2016年发布“百度大脑”至今,不到6年的时间,百度大脑已经更新到7.0时代,将知识与深度学习技术不断融合创新,百度大脑7.0得以像人类一样,可以理解和应对复杂环境。在载人航天飞行中,AI可以成为航天员最好的智能助手,帮助宇航员完成日常任务,识别机械故障并提供解决方案。AI还能分析航天员的行为模式和情绪模式, 和宇航员进行有意义的日常沟通。在去年的百度Create 2021(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曾表示,AI技术一定会与航天各领域深度融合,发挥它的巨大作用。航天工程的科技投入与百度对技术的深耕不谋而合,各类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实现也成了百度和航天工程共同的发展方向。进而,百度和航天的渊源就此展开。



共同的目标



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时间里,百度在大数据、云端技术和AI人工智能等方面快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上有了初步成效。2021年12月16日,百度成为“中国探月航天工程人工智能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这也标志着百度和航天正式开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前行。一切的技术发展都正好契合了航天事业的发展需求,成为中国航天工程官方合作伙伴自然也是算是水到渠成。


一家互联网大厂背后的航天技术梦


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与此同时,百度发挥平台优势,通过一系列活动将更专业的火星知识带给用户,跟大家一起开启了火星之旅。2020年6月,百度启动了“追踪火星计划”,联合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推出系列直播《下一站,火星》,对话航天、天文、科幻领域的权威专家或科普达人,比如“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常进,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于登云,雨果奖得主郝景芳等,让网友对火星获得了更专业的认识。这一系列的直播活动在业内广受好评,成为百度直播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发挥了百度平台对于火星知识的宣传、推广作用,成为火星文化传播的关键枢纽。


一家互联网大厂背后的航天技术梦

一家互联网大厂背后的航天技术梦

《下一站火星》第八期,直播解读长征五号出阵探火,让我们深入了解探索火星那些事 / 百度百科


百度对火星探索和传播的支持远不止于此。2020年7月24日,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正式启动,在百度App上,由277万网友参与进行投票,最后“祝融号”获得超过50万的投票位居第一。根据最后的投票结果, 2021年4月24日,中国第一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就在公布“祝融号”的同时,中国火星探测工程联合百度发布的全球首个火星车数字人也正式亮相。百度通过多年积累的数字人技术体系,利用百度智能云设计的轻量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国内首创的基于高精度4D扫描的口型预测技术,实时生成了数字人的口型、表情、动作,准确率接近99%。毫无疑问,这是百度将智能云和4D等高新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航天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设计。


一家互联网大厂背后的航天技术梦


火星车数字人的成功,让中国航天工程看到了百度新技术研发的成果,也给百度对更广阔的技术,比如AI等,进行更深入研发带来了更大的热情。如今,百度正在从核心技术、开放开源平台、算力底座三大层面打造自己的AI大生产平台。百度的AI技术将运用在月球探测、行星探测等中国深空探测领域。航天工程和百度的关系愈发紧密,而这背后的关键正是双方的共同目标——对科技的不断钻研。



探索从未停止



出于对技术研发的热情,作为中国航天工程的合作方,百度和中国航天都在不懈地去探索更新兴的技术。无论是从地面的无人驾驶还是到新技术的数字藏品,百度在科研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祝融号”已经在火星表面工作超过300多个火星日,它在火星表面四处游荡,拍摄照片、收集数据,然后传回地球,让我们对火星的了解,有了进一步加深的可能。


一家互联网大厂背后的航天技术梦

一家互联网大厂背后的航天技术梦

2021年7月22日,上海天文馆展出的祝融号火星车1:2模型 / 视觉中国


火星车的成功,让百度无人车技术在太空应用中有了新的憧憬。在百度Create 2021(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欧阳自远院士就说明了月球车的运行难度,“嫦娥三号、四号为了平安落在月球上,曾拍了1476张照片,每拍完一张就立即进行分析,并做出决定,最后选择了一个安全的平面,搭建好轨道,供月球车着落。”欧阳院士这段话,一方面表现了AI在自主和深度学习领域对航天工程的巨大帮助,另一方面也为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幻想,虽然月球车“玉兔二号”已经是无人驾车,但如果是一辆可以进行自主避障的无人驾驶车,会不会更能提高运作的效率呢?


一家互联网大厂背后的航天技术梦

一家互联网大厂背后的航天技术梦

月球车“玉兔二号” / 百度百科


2013年百度启动无人驾驶车项目,2015年下半年百度推出无人驾驶汽车。在经过近十年的经验积累之后,去年百度发布了Apollo Moon三款合作车型,安全里程的3倍增加和5G云代驾的性能提升,让人们看到百度在无人驾车的自主避障能力上有了质的提升,车辆已经在加速、减速、掉头行驶中,实现面对行人、违停车辆以及车辆快速识别等自主避障。百度也就有了将这种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未来月球探测工程的设想。就在去年年底,百度成为“中国探月航天工程人工智能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的签字仪式上,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曾用“一辆百度车,无尽太空梦”,来表达将百度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未来月球探测工程的设想。除了无人驾驶技术,百度在区块链技术上也一直有着领先的发展。百度超级链革新了传统的线性计算网络的方式,采用区块链立体网络,支持大量的平行区块链运行,而每条区块链中又支持链内并发和侧链技术的应用,在稳定、高效、易用、超高性能上都能达到行业领先。


一家互联网大厂背后的航天技术梦

一家互联网大厂背后的航天技术梦

2021年7月18日,上海天文馆内展示的月壤。百度超级链与航空IP相结合,技术赋能实现月壤藏品数字化,让人类对宇宙有更清晰的了解 / 视觉中国


百度利用在超级链的优势,从擅长的打造IP出发,为航天工程带来一款全新的IP。中国探月航天在百度 App 和小度 App 内发行的月壤数字藏品,是一次将航天 IP 与百度超级链完美的融合,百度通过自身区块链技术,实现航天数字藏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首秀。月壤数字藏品的上链,称得上是航空航天 IP 和前沿超级链技术的“跨界握手”。只是超级链这项技术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就像无人车一样,说不定在未来,也能为航天工程做些什么,拭目以待。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新技术的研发,百度也将继续致力于航天探索。在未来,人工智能在航天领域将会有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航天器的故障分析、任务设计与规划,自主决策、智能机器人、集群智能等方面。百度也将继续和航天一起开展未来科技的新布局。未来,AI技术将推动深空探测迈向智能化的新阶段。随着深空探测任务规模化、科学任务复杂化,可自主完成任务的智能探测解决方案,成为一个核心技术方向。作为中国探月航天工程人工智能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百度将探索更多深空探测AI应用。百度与中国航天的战略合作,标志着百度的AI技术等也将打开更广阔的应用场景。相信未来,百度会持续把探索AI视为星辰大海一样的征途,将AI技术与物理世界不同的人群和场景相结合,一方面加速推动国家智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支持探索更广阔的太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