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4月23日报告,刚果(金)卫生部在该国西北部赤道省的城市姆班达卡发现一例埃博拉确诊病例,该患者为一名31岁男子,于4月5日开始出现症状,经过一周多的家庭护理后,在当地卫生机构寻求治疗。4月21日,该患者被送入埃博拉治疗中心接受重症监护,但于当天晚些时候死亡。确定疫情源头的调查正在进行中。可能预示着新一轮的埃博拉疫情即将爆发。而早在2021年10月,刚果(金)第13次报告埃博拉疫情,去年12月,该国宣布疫情结束。
很多人可能看过之前的一部热播剧《埃博拉前线》而对埃博拉病毒有所了解,庆幸的是目前我国还未发现埃博拉病毒,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埃博拉病毒可引起急性严重疾病,若不加治疗往往会致命。埃博拉病毒病是在1976年同时爆发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出现的,一起在现在的南苏丹恩扎拉,另一起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扬布库。后者发生在位于埃博拉河附近的一处村庄,该病由此得名。
此病可导致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且可能致人死亡。根据过往疫病的经验,个案病亡率介于25%(2007年乌干达)和90%(2003年刚果)之间,平均约50%。死亡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主要的感染途径是透过患者体液传染,如血液、汗、呕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目前并无飞沫感染的证据。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竭力研究,至今仍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目前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埃博拉病毒呢?
- 减少因接触受到感染的果蝠或者猴子/猿以及食用此类动物的生肉而带来的野生动物与人传播风险。处理动物时应当戴上手套并且穿上其他适当的防护服。这类动物产品(血和肉)应当在食用前彻底煮熟。
- 减少因直接或者密切接触有埃博拉症状者而带来的人际间传播风险,尤其是与其体液的接触。在家照护病人时,应戴上手套和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探视住院病人以及在家照顾病人之后,要定时洗手。
- 减少可能出现性传播的危险,根据对现行研究所做的进一步分析和世卫组织应对埃博拉病毒病咨询小组的考虑意见,世卫组织建议埃博拉病毒病男性幸存者采取安全性行为,直至其精液检测两次呈埃博拉病毒阴性为止。应当避免发生体液接触,建议用肥皂和水清洗。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对埃博拉病毒血检呈阴性的男性或女性康复病人实施隔离。
希望此次刚果(金)发现的埃博拉病毒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