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瓜农与皇帝一见如故,意气相投,为何还会被落得被除掉的下场?
话说明太祖朱元璋在成立了大明朝之后,为了国家大事,孜孜不倦,日理万机,忙碌之余,于是就想抽空出去走走,看一看在自己统领下老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
就在这一天,明太祖心血来潮 灵机一动,就暂时跟手下几个随从乔装改扮出了城,哪知道这一出城,竟然弄出了人命,这到底出了什么事呢?
再说出了城之后,朱元璋到处闲荡,意外之中走到一块田地边,正值骄阳似火,就感觉身疲口渴,所以就吩咐随从,就在这田边休息一会儿。
正巧,这块地种的都是西瓜,这瓜田里的西瓜呀,长得可是又大又圆,就在近处的瓜架下,有个卖瓜的瓜农正好打开了一个熟透的西瓜在叫卖着,在这炎热天气,口渴难忍,这脆生生的大西瓜,就是解暑良药啊。
朱元璋走过去,就跟这个瓜农交谈起来,这瓜农就请朱元璋和他的随从品味西瓜,他们一边吃一边谈,大家在一顿大吃之后,朱元璋准备要付钱,但是这瓜农就是执意不收钱,朱元璋等人对这个瓜农表示感谢之后就离开了这里,在离开瓜田的路上,朱元璋派遣下属除掉这个瓜农,可是等下属回来之后,瓜农已经消失了。
朱元璋其实本身也是穷苦人出身,小时候就穷的差点没饿死,所有能吃过的苦都吃过,所以他对老百姓情愫还是非常深的。
可他为什么他要对这么一个热情好客的瓜农下此狠手呢?

原来,朱元璋有他自己的想法。
在他和这个瓜农谈心时,瓜农执意不收瓜钱,而且说一看朱元璋就是一个气宇不凡的人,肯定是这群人的领导,所以故意将最好的一个瓜亲自切开,递给朱元璋。
而后又执意不收钱,这在别人看来很正常,但是在朱元璋看来就非同寻常。
要明白,朱元璋一直都是一个相对多疑的人,只要是对自己不好的,在刚开始的状态就要扼杀,他心想如果这个瓜农是一个造反派,那就不安全了,所以他就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思想,派遣下属除去这个瓜农。

当然,朱元璋除掉瓜农还不光是这一个原因。
在他和这个瓜农交谈时,谈了很多,在问及瓜农是怎么样将瓜种的这么好的时候,瓜农旁征博引,从种瓜谈到了做人,又讲到天下事,将种瓜的感受融入到这治理天下的方式中。
朱元璋听后暗暗欣赏,料不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还能碰到这么一个高手,本身朱元璋就是一个惜才之人,加上明朝刚建,正是用人的时候。所以就约请这个瓜农跟自己走,说要给他安排重任,可是这个瓜农居然回绝了。原因是种瓜还能安居乐业,跟着朱元璋走,可能前景未卜啊。
老朱听了之后,感觉非常难堪,可是又不能当场发作,只有谢过瓜农,离开了瓜田。一边走一边斟酌,这个人非同寻常,既然不能为自己所用,就担心以后会成为自己的隐忧,而且他说前景未卜,尽管自己没有显露出自己就是皇帝,但是一般人都能看出来自己不是寻常之人,那么这前途未卜就是暗示我这大明王朝的前景不好了。
想到这里,情不自禁怒火中烧,这人不杀,等待何时。可惜,在属下去杀人的时候,这个瓜农已经消失了。
读文至此,有没有感慨万千呢! 唉,想想作为一个吃瓜群众朱元璋,在吃完西瓜之后,不仅没给钱,还要掀了瓜农的瓜摊,而且反手又要除掉瓜农,不得不感慨,这卖瓜还要承担风险,讲话更是要小心啊!还有这皇帝的心机,真是高深莫测啊!
其实现代人在某些场合也一样,讲话都是有水平的。常言道祸从口出,不可随便发表言论。不知是否有同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