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改变世界的一周:基辛格筹划访华,通过巴基斯坦总统传口信

发布啦 0 0
50年前改变世界的一周:基辛格筹划访华,通过巴基斯坦总统传口信

1973年2月,基辛格访华

基辛格如何秘密筹划访华?通过巴基斯坦总统传口信,原件就地销毁

文/良人

自1969年初担任总统以来,尼克松一直有兴趣改变前几任总统的战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69年3月的中苏珍宝岛冲突后,他更想通过利用中苏敌对的关系,与中国结好,在与苏联的冷战中开辟另一条战线。尼克松和基辛格花了很多时间才找到与中国沟通的渠道,那就是与中国一直有着密切友好关系、与美国关系也不错的巴基斯坦

1969年8月1日尼克松在巴基斯坦访问时,首次向中国伸出试探性的橄榄枝,请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带话给中国领导人:美国不参加任何孤立中国的活动,不支持苏联在亚洲搞地区经济合作和集体安全组织。他本人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但由于美国国内各种因素的牵制,这个问题不能一夜之间解决,他正朝此方向做工作。尼克松希望巴基斯坦能帮助美国打开同中国的非官方渠道。

由于没得到中国的任何回音,1969年10月10日,基辛格通过在美国访问的巴基斯坦信息与广播部长阿里将军向叶海亚传递了绝密的口信,并请叶海亚将此口信于无人在旁的情况下,亲自传递给上任不久的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希望有最高级别的接触。与此同时,为了创造良好氛围,美国计划采取一些措施,包括从台湾海峡撤走两艘驱逐舰

这以后,中美之间开始了一些有限的接触。

50年前改变世界的一周:基辛格筹划访华,通过巴基斯坦总统传口信

基辛格1970年9月12日给尼克松的绝密文件(于2002年1月4日解密)

绝密口信,原件销毁

1970年3月,乘西哈努克亲王出访苏联,柬埔寨的朗诺集团在美国的策划与协助下发动政变,废黜了西哈努克。4月30日,美国出兵柬埔寨。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取消了原定于5月20日举行的第137次华沙会谈,而且不再答复通过巴基斯坦捎来的尼克松的口信,中美双方的初期接触陷入停滞

过了几个月,当柬埔寨危机有所缓和时,美国又试图与中国接触,但几无进展。基辛格在8月份通过美国驻法国大使馆国防和陆军武官弗农·A·沃尔特斯将军(Vernon A Walters)向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一位相识的官员口头传递了美国希望与中国接触的信息,并且在9月7日巴基斯坦大使馆的一个招待会上,再一次向这位官员传递了口信。可是中国仍然没有任何回音。

10月25日,叶海亚因联合国成立25周年访问美国。当尼克松得知他不久将访问中国时,再一次提出希望叶海亚带个话,美国希望与中国有接触,并可以派出高层官员秘密去中国,并且澄清所谓建立联系热线,并不是一条电话线,也不是如在中美两国之间已有的华沙会谈那样的公开交换意见的通道。在随后举行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白宫新闻秘书齐格勒对新闻记者说,尼克松总统和叶海亚总统讨论了美中关系问题,而且叶海亚总统将把美国的一个“非正式”口信捎给中国人。

基辛格在10月27日与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的会谈中,也表达了尼克松希望与中国有政治与外交上的交往,并且表明这些交往完全不受外界压力,而且不相信中美之间有长远的利益冲突。齐奥塞斯库答应将此话传给中国。

基辛格同时积极通过他的一位老朋友让·圣蒂尼(Jean Sainteny),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保持着联系。圣蒂尼是一位传奇性的法国社交名人,曾在二战中协助巴登将军使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并与胡志明谈判,促进了越南独立。

当叶海亚访问北京,在11月12日晚上单独会见周恩来时,叶海亚传递了尼克松的口信:美国总统准备派遣他的高级助手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中国相应代表对话。周恩来听罢后告诉叶海亚,这件事关系重大,需要报告毛泽东主席,然后给总统回音。他感谢叶海亚多次传来的尼克松的口信。

过了两天,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的又一次单独谈话中,周恩来告诉叶海亚:“我已经就此事请示了毛泽东主席,毛主席让我告诉您‘我们过去曾经收到过通过别的国家传来的口信,但这是第一次由一个国家的首脑,通过另一个国家的首脑把口信传递过来。我们原则上同意美国的建议。’ 因为尼克松通过阁下转告的是口信,我们也应该通过阁下口头回答尼克松总统。阁下清楚,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不容外人干涉。美国武装力量占领中国台湾和台湾海峡,是中美关系紧张的关键问题。中国政府一直愿意通过谈判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谈了15年还没有结果。现在,尼克松总统表示要走向同中国和好,如果尼克松总统真有解决上述问题的愿望和办法,中国政府欢迎美国总统派特使来北京商谈。时机可以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商定。虽然我们原则上同意美国的建议,但还有许多细节需要解决。比如说,谁来北京?是公开地来,还是秘密地来?通过什么形式来?是直接从华盛顿来,还是间接地从其他国家来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商议的。这就是我们的口信。”

周恩来和叶海亚约定,通过巴基斯坦在中美两国领导人之间传递信息。

叶海亚回国后,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在11月23日再次将上述“口信”在巴基斯坦总统办公室内口述,由叶海亚亲笔记录后发给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希拉利,并指示希拉利:“你要向基辛格口头报告前述内容。你应怀着极大的兴趣向他准确地朗读此信,然后将原件销毁。在办公室内也不应留下抄件或复印件。”

12月9日,希拉利在基辛格面前口述了这封极为简短、没有抬头、结尾没有署名的“口信”:

“此复信不仅是我的,而且是请示毛主席、林副主席的结果。我们感谢巴基斯坦总统传递的尼克松总统的口信。中国一贯主张进行和平谈判。台湾以及台湾海峡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过去15年来一直由美国军队占领着。为此进行的各种谈判和会商都毫无结果。为了讨论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欢迎尼克松总统的特使访问北京。过去,我们由各种不同渠道收到过美国传来的信息,但是这次是第一次收到由美国政府首脑通过一国首脑向另一国首脑发出的提议,美国知道巴基斯坦是中国真实可靠的朋友,我们十分重视这个口信。”

这是中国政府的第一次回信,引起了尼克松的极大重视与迅速回应。在与基辛格的多次商谈后,他们在12月16日给了希拉利一封请叶海亚转交给周恩来的信:

“1970年1月20日美国代表在华沙双边会谈中,建议在北京或者华盛顿展开有关中美之间的包括台湾问题的广泛讨论。这个建议源自于美国政府一贯寻找机会讨论两个政府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的政策。美国由此欢迎中国代表于1970年2月20日在华沙会议上表示的中国政府愿意在北京接待美国部长级代表或总统特使的诚意。

基于周恩来总理对叶海亚总统所说的,以及美国持续的在中美之间进行高层会谈的兴趣,美国政府认为开始讨论在北京举行高层谈判之事是有用的。在北京的会议可以不限于讨论台湾问题,也可包含其他改进两国关系、缓和紧张的步骤。有关美国在台湾的驻军,美国政府的政策是随着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而减少驻军。

美国由此建议两国政府代表尽早在一个对双方都方便的地点会谈讨论高层会议的事宜,包括代表团规模、会议长度、行程以及明确地理解美国代表团在中国期间将享有的地位和便利。”

50年前改变世界的一周:基辛格筹划访华,通过巴基斯坦总统传口信

叶海亚与尼克松

乒乓外交,推动接触

1971年4月6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接近尾声时,毛泽东作出决定,嘱告外交部以电话通知在日本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负责人,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格雷厄姆·斯滕霍温率领一个15人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途经香港,从罗湖桥入境访问了中国。1971年4月14日, 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等国的乒乓球代表团,并同美国代表团进行了长时间谈话,开启了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用小球敲开了中美民间交往的大门。

中国的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美国政府的迅速反应。美国国务院4月14日上午立即发了内部报告,将此称为“人民外交”,称中美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尼克松在4月14日晚间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宣布:1)美国准备加快从中国来美国访问人员以及团体的签证;2)美国将放宽通货控制,允许中国使用美元;3)取消美国石油公司对来往中国的船只与飞机提供燃料的禁令,除了中国或中国租赁的来往北越、朝鲜与古巴的之外;4)美国的船只与飞机可以在非中国港口之间运输中国货物,升外国旗帜的美国船只可以停靠中国港口;5)已在准备一个非战略性质的、可以直接出口到中国的物品清单。当这个清单被批准后,正在准备的可以直接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清单也将会被批准。

基辛格更是一面等候周恩来对他12月信的回应,一面抓紧有利形势在4月27日通过圣蒂尼的安排,让沃尔特斯递交了一份绝密信件给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他知道黄镇参加过长征,是当时中国驻外大使中唯一的中央委员,此信件有可能传递到中国政府的最高层。这份绝密信件中提到,如果中方同意在巴黎举行高层会谈,美方将会以绝对机密的方式来进行此事,而且将只有尼克松、基辛格与沃尔特斯知晓。

此信尚在传递的路上,4月27日下午6点,基辛格收到了周恩来4月21日对美国去年12月回信的信:“当下中国与美国人民之间的接触重新开始了。但是要解决从根本上恢复中国与美国关系这个关键的问题,只能通过两国高层的直接接触。中国政府再一次重申愿意在北京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的特使(例如基辛格先生)或美国国务卿,或者甚至美国总统本人,进行直接的会谈与讨论。当然如果美国总统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也可以往后推迟。有关在北京高层会议的形式、程序与其他细节,由于没有实质重要性,我们认为完全有可能通过叶海亚总统办公室来进行安排。”

毛泽东和周恩来对尼克松访美的兴趣,为基辛格1971年7月的秘密访问和中美两国开始讨论多年来有分歧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收到此信后,基辛格一面让希拉利传话给叶海亚总统,请张彤传话给中国政府:收到了周恩来的信息,我们会马上回复。一面加紧内部讨论秘密访华的细节。基辛格与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约瑟夫·S·法兰(Joseph S Farland)详细讨论了访问的细节后商定:1)本周就在卡拉奇设置一个特殊的海军用通讯器;2)计划在某个周五到达伊斯兰堡,这样法兰或叶海亚可宣布在周末私下接待基辛格,而他可以去中国,然后周一去伊朗。在中国可能需要24小时,计划3个会议;3)会议最好在中国南方举行;4)事先在巴基斯坦放置一辆小型的白宫飞机,配备一位巴基斯坦领航员,这样可以让大众看到那架大型飞机依旧停留在机场;5)请叶海亚全权负责航程的细节,并提出几种方案供美国审阅。

50年前改变世界的一周:基辛格筹划访华,通过巴基斯坦总统传口信

周恩来接见美国运动员Sweeris

50年前改变世界的一周:基辛格筹划访华,通过巴基斯坦总统传口信

美国运动员Sweeris出入香港与出入中国的护照页

整个过程,绝对保密

这些细节初步拟定后,5月10日,美国通过希拉利向中国发出了下列提议:

“尼克松总统仔细地研究了周恩来总理通过叶海亚总统传的1971年4月21日的信。尼克松总统同意要解决美国与中国的分歧,直接的高层谈判是必要的。因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对他的重要性,他准备接受周恩来总理的建议去北京访问,直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人对话。在这样的会议中,双方都可以自由地提出有关的原则性问题。

为了准备尼克松总统的访问并建立与中国领导人可靠的接触,尼克松总统提议由他的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博士与周恩来总理或其他适合的高层中国官员先进行一次秘密会议。基辛格博士会准备在中国土地上,最好是在可以很方便的从巴基斯坦飞入、由中国建议的地点,参加这样的会议。基辛格博士将被授权讨论如何使尼克松总统的访问更加有用,会议的议程、时间等,并开始对所有相互关心的话题进行初步的讨论。如果认为在基辛格秘密会议与总统访问之间需要一位特使公开地访问中国,基辛格博士也被授权安排。可以期望尼克松访问北京的消息将在基辛格博士与周恩来总理的秘密会议后不久公布。基辛格博士将在6月15日以后启程。

提议基辛格博士行程的详细细节,包括地点、停留时间、通讯等类似事项通过与叶海亚总统办公室讨论。为保密起见,基本要求是不使用其他通道。基辛格博士与中国政府高层官员的第一次会谈是绝对秘密的。”

几周后尼克松收到了中国方面5月29日的回信:

“周恩来总理认真地研究了尼克松总统1971年4月29日,5月17日,与5月22日的信,并很高兴地报告给了毛泽东主席,尼克松总统提议访问北京,与中国领导人直接对话。毛泽东主席指示他欢迎尼克松总统的访问并期望着能与总统有直接对话,双方都可以提出所关心的原则性问题。

周恩来总理欢迎基辛格博士作为美国代表在尼克松访华前与中国高层官员先行有个秘密会议,为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做准备与进行必要的安排。

周恩来总理建议基辛格博士将到达中国的日期放在6月15日与20日之间。他可以直接从伊斯兰堡飞到北京一个不对公众开放的机场。他可以乘坐巴基斯坦的波音飞机或者如果需要,中国可以派一架专机来回接送。会谈加上飞行时间可能需要3-4天时间。在北京期间,他可以使用自己的临时通讯工具。

由于对基辛格博士行程的严格保密很困难,他可以考虑公开地来会谈。但是如果仍希望保密,中国政府将保证做到严格的保密性。当会谈有结果后,如果有此愿望,双方可以同意在会后发表一个公告。

其他细节可以通过叶海亚·汗总统与中国大使直接讨论与安排。

周恩来总理热情地盼望着在不久的将来在北京与基辛格博士会谈。”

在以后的几周内,美国与中国就基辛格秘密访华通过信件讨论了很多细节,最后决定:访问日期定在7月9日至7月11日,代表团将乘坐巴基斯坦的波音飞机飞往北京的南苑机场,美国不使用自己的临时通讯工具。基辛格将有4个助手陪同,他被授权讨论任何话题,联合公报将在他回美后发表。整个过程将是绝对保密的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地球相对论】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