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康熙年间的所谓“四爷党”、也就是清世宗雍正帝在潜邸时期的小集团,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无外乎怡贤亲王胤祥、年羹尧和隆科多等人。关于隆科多到底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雍党”,我们就不去纠结了,以后有时间再专门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其实,除了他们之外,潜邸时期的雍正帝还有一位隐藏得非常深、近乎隐形的“死党”,他就是清圣祖康熙帝的序齿皇十六子、雍正帝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庄恪亲王胤禄。
《庄亲王踏雪寻梅图》——庄恪亲王胤禄画像
在“九子夺嫡”中近乎隐形的皇子
庄恪亲王胤禄,清圣祖康熙帝第二十六子、序齿皇十六子,出生于康熙三十四年、比清世宗雍正帝小十七岁,生母为顺懿密妃王氏。王氏出身汉军,父亲王国正只是一名正七品知县,所以她在后宫中的地位一直都不怎么高。直到康熙五十七年,王氏才被康熙帝正式晋封为密嫔,此后便再也没有挪过窝。至于晋封为密妃,那已经是雍正二年的事情了,是雍正帝看在胤禄的面子上将其晋封为了“皇考密妃”、而非康熙帝。康熙三十七年,潜邸时期的雍正帝第一次封爵、被康熙帝正式册封为贝勒时,胤禄才三岁。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第一次被废时,胤禄也才仅仅十三岁而已。因此,终康熙一朝,胤禄并没有获得任何爵位!直到康熙末年,胤禄才受父亲康熙帝之命执掌内务府,成为了康熙帝的“大管家”,但爵位一直都没有……
从现存的史料来看,这位皇子在康熙年间的所谓“九子夺嫡”期间,并没有什么特别或出格的表现,绝对可谓是低调已极、几乎就是隐形一般的存在!他既没有参与夺嫡、也没有公开“站队”,基本上就是兢兢业业地为父亲康熙帝操持着内务府的事情、“本本分分”地给父亲当着“大管家”。以至于民国初年赵尔巽等人编纂《清史稿》时,对胤禄在康熙年间的经历几乎没有什么大事可写,只能草草几笔带过……
权力过渡期间执掌宫禁宿卫
康熙六十一年,清圣祖康熙帝驾崩,同年清世宗雍正帝即位。就在雍正帝即位的当天,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雍正帝下令、命胤禄与恒温亲王胤祺的世子弘昇一起执掌宫禁宿卫!
《清实录·世宗实录》
甲午。圣祖仁皇帝宾天。十六阿哥允禄、世子弘昇、肃护宫禁。
彼时的雍正帝刚刚继承皇位、腚都还没有坐热,内有胤禩等人跃跃欲试,外有大将军王拥兵自重、虎视眈眈。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帝居然把自己的生家性命托付给了胤禄!这是何等的信任?要知道,作为康熙帝的亲儿子,理论上胤禄也是可以当皇帝的,他对皇位的威胁似乎并不比胤禩等人小多少。康熙帝那么多儿子,为何雍正帝偏偏选择了胤禄?就因为他没有卷入所谓“九子夺嫡”吗?可没有卷入“九子夺嫡”的又何止他一人呢?恐怕也只能有一种解释了——胤禄早就私下里投靠了潜邸时期的雍正帝、而且深受这位四哥的信任。否则雍正帝是断然不会、也不敢把生家性命托付给他的,不是吗?
清世宗雍正帝画像
清世宗雍正帝为弟强抢“铁帽子”
雍正元年,承泽裕亲王硕塞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的庶枝孙子——庄亲王(硕塞去世后承泽亲王改爵号为庄亲王)博果铎薨逝。博果铎身后无子,按照清王朝的制度,“铁帽子”庄亲王博果铎绝嗣,原则上应该由承泽系的小宗旁支优先袭爵。不管是给博果铎过继一个嗣子也好、直接由承泽系的小宗旁支袭爵也罢,理论上这个袭爵之人都应该在硕塞的后代中产生,否则这顶“铁帽子”还有什么意义呢?除非承泽系的男丁全都死绝了……
庄靖亲王博果铎画像
然而,清世宗雍正帝根本不管这些!承泽系明明有小宗旁支存在、而且远不止一支,可雍正帝硬是强行把胤禄过继给了堂叔博果铎,继而由胤禄承袭了“铁帽子”庄亲王爵位。自此,“铁帽子”庄亲王与承泽裕亲王硕塞一脉再无瓜葛!直到乾隆二年,清高宗乾隆帝另赐了一个镇国公爵位给胤禄家,胤禄觉得过意不去,这才上书侄子乾隆帝、将这个镇国公爵位让给了承泽系硕塞的孙子宁赫。胤禄也因此成为了清圣祖康熙帝所有儿子中的第一位、也是仅有的两位“铁帽子”亲王之一。就连与雍正帝关系最铁的“常务副皇帝”怡贤亲王胤祥,彼时都还没有正式获得世袭罔替的待遇!而在康熙年间与胤禄地位大致相当的序齿皇十七子胤礼,雍正元年仅仅只被雍正帝封为了果郡王而已……数年之后胤礼才被晋封为果亲王,而且没有世袭罔替的待遇!仅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得出胤禄与雍正帝的关系,虽不见得比胤祥铁,但也绝不会比胤祥差太多。
果毅亲王胤礼画像
深受四哥信任、位列顾命大臣
因为康熙年间的所谓“九子夺嫡”影响实在太大,清世宗雍正帝即位之后对近支宗室、尤其是自己的亲兄弟一直都是相当防备的。终雍正一朝,真正受到清世宗雍正帝重用的亲兄弟总共只有三位——怡贤亲王胤祥、庄恪亲王胤禄和果毅亲王胤礼。其中,胤祥的地位无人能及,甚至被现在的人们戏称为“常务副皇帝”!雍正初年,因为岳父阿灵阿(其实也是雍正帝的亲姨父)在康熙年间曾经支持过胤禩,胤礼一度被雍正帝怀疑过,但后来胤礼用实际行动果断与钮祜禄氏家族划清了界限,加之其与胤祥关系相当不错、有胤祥一直帮着斡旋,最终胤礼还是赢得了四哥雍正帝的信任并受到重用,所以排在最末。而胤禄的地位,则仅次于“常务副皇帝”胤祥!尤其是在雍正八年胤祥薨逝之后,除了雍正帝自己的亲儿子之外,胤禄几乎成了雍正帝最为信任并重用的宗室。
怡贤亲王胤祥画像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弥留之际还不忘将彼时已经二十多岁的儿子清高宗乾隆帝弘曆托付给胤禄,将胤禄、胤礼、鄂尔泰、张廷玉指定为了顾命大臣,胤禄则以“铁帽子”庄亲王身份位列顾命大臣之首!而这,也为后来胤禄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一朝天子一朝臣,卷入“弘晳逆案”
雍正十三年,清世宗雍正帝驾崩,作为清王朝的第一位密立皇太子,清高宗乾隆帝与是年正式以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为了避免乾隆帝心生反感,胤禄等顾命大臣自请以总理事务大臣的名义辅政、而非顾大臣。但对于时年已经二十五岁的乾隆帝而言,这四个压在自己头上的“婆婆”完全就是绊脚石一般的存在!乾隆三年,果毅亲王胤礼薨逝,胤禄成了彼时唯一一位手握重权的宗室、而且还是乾隆帝的亲叔叔!在失去了胤礼的权力制衡之后,胤禄自然也便成了乾隆帝最为忌惮对象之一。
清高宗乾隆帝画像
乾隆四年,乾隆帝终于等来了机会。因为儿子弘普与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的儿子理亲王弘晳关系密切,胤禄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牵连,被乾隆帝以“与弘晳来往诡秘”为由,罢免了所有差使、回家养老!之后,胤禄又因为“私抵官物”等罪名被有司议罪革爵。好在乾隆帝只是为了收权、并没打算致这位亲叔叔于死地,最终还是手下留情、没有同意革去胤禄的“铁帽子”庄亲王爵位。仅仅只是给了这位十六叔一个罚俸五年的象征性处分,实际上只罚了两年俸便不了了之了。再后来,虽然乾隆帝又再度让胤禄复出、出任了议政大臣等职,但已经没有什么实权可言了。位高权轻的胤禄此后差不多一直都处于“半养老”状态,直到薨逝。
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画像
乾隆三十二年,胤禄薨逝,享年七十二岁,谥“恪”,是为庄恪亲王。在一众兄弟中,胤禄是为数不多的长寿者之一。也正是因为长寿,胤禄硬生生熬死了自己的庶长子弘普!因为嫡子皆夭折、早殇,“铁帽子”庄亲王爵位最后只能直接传给了庶长子弘普的庶长子永瑺、即后来的庄慎亲王。或许是因为胤禄卷入了“弘晳逆案”吧,乾隆年间的很多史料、档案资料都有意无意地在“淡化”胤禄。久而久之,胤禄这个雍乾时期的风云人物便慢慢被人们给“遗忘”了。以至于现而今的人们只要提到清世宗雍正帝必定会提到怡贤亲王胤祥,却很少有人会提及庄恪亲王胤禄这位雍正帝曾经的“死党”……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