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抗拒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却忘了这个悲观者经营出了幸福人生

发布一下 0 0

我苌丹颜,一个探寻普通人幸福之路的90后,关注我,一起记录我们平凡而幸福的一生。

提到叔本华,恐怕不少人都很抗拒,因为即使没读过叔本华的书,也知道叔本华是以“悲观主义”著称的,据说叔本华的母亲就曾控诉他:“你所哀叹的世人的愚蠢和人生的痛苦使我心情闷闷不乐,让我晚上噩梦连连。”

我也很抗拒悲观主义,所以当我参加的读书营这期要读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时,我心中立刻警铃大作,作为一个只想追求幸福的凡人,我实在不愿意读他的书,万一,被他策反了呢?

不过我又很好奇,想测验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成长为一个坚定的理性乐观派了,于是我决定先去了解一下叔本华的生平。

这一看一脸懵,叔本华的人生,完全就是我理想中的样子啊:早早地继承了遗产,一辈子衣食无忧(而且到死钱都没花完),定居在自己喜欢的城市,不婚不育,生活规律健康,日常就是看自己喜欢的书,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到自己喜欢的餐馆吃饭,研究自己喜欢的哲学。

我们抗拒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却忘了这个悲观者经营出了幸福人生

木刻作品:叔本华和他的狗

这下我更好奇了,一个这么幸福的人,他的悲观主义是什么样子的?

于是我一口气读完了《人生的智慧》,不禁感叹偏见误人,叔本华的确是悲观主义,但对于追寻幸福的人,他的悲观主义并无害,相反,读懂了他的悲观主义,我们更容易经营出幸福的一生。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悲观主义者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里,藏着怎样的幸福密码。

一、珍视臭皮囊的精神修行者

叔本华说:“一个健康的乞丐也的确比一个染病的君王幸运。”

在《人生的智慧》这本书里,叔本华用了不少篇幅来强调健康的重要性,他认为健康应该排在第一位,为身外之物献出健康被他视为最大的愚蠢。

这一下子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因为在大众的印象中,精神生活丰富的人往往不修边幅,把身体看作臭皮囊,完全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臭皮囊上。

我们抗拒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却忘了这个悲观者经营出了幸福人生

晚年的叔本华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就因为生活规律 ,还有跑步的爱好,而被问了这样的问题:“像村上君那样,每天过着健康的生活,难道不会有朝一日写不出小说来吗?”

我以前也有这样的误解,以为放浪形骸的人才更容易写出直击灵魂的作品,因此更偏爱那些逍遥自在,生活无规律的作家。

可我在这些作家的书里泡了那么多年,也没成为一个灵魂有香气的人,反而把生活经营得一团糟。

后来接触到连岳的书,他的文字就像一把手术刀切除了我思想上的所有毒瘤,又像阳光照亮了我生活的每个角落,让我整个人都脱胎换骨了。 然而当我去了解他的时候,却发现他早起 、运动、不抽烟不嗜酒,生活简直太健康了。

我总算明白了,我就是个普通人,追求的是这一世的幸福,是健康的生活,如果一个作家并不追求这些,我怎么能放心地把他的思想装进我的脑袋里呢?

叔本华是个出了名的悲观主义者,但他一生都保持着健康规律的生活,这是他人生幸福的基础。

所以,我很放心把他的这个观点放进我的脑袋里——“身体的健康价值无比,它构成了我们幸福的最首要和最关键的要素”。

二、如何破解“人只能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叔本华说:“我们这个世界乏善可陈,到处充斥着匮乏和痛苦,对于那些侥幸逃过匮乏和痛苦的人们来说,无聊却正在每个角落等待着他们。”

这是我见过最无可辩驳的悲观主义,对这样的话,你刚想说一句不见得吧,仔细一想,却又发现事实不就是如此吗?

中国现代近百年的历史,刚好就印证了叔本华的这段话。

我们抗拒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却忘了这个悲观者经营出了幸福人生

抗日战争

在这百年里,我们结束战乱,发展经济,中国人现在的生活,就是几十年前饱受战争和饥饿之苦的人们幻想中天堂的样子。

可是没有人觉得生活在天堂里,新的匮乏和痛苦又在产生,疫情和巨大的生活压力虽然没有战争和饥饿那么可怕,却也同样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而且除此之外,人们还被无聊困扰着,网络游戏、网文、短视频,人们尝试用各种娱乐填满生活中的每一分空白,去依然无法摆脱无聊的控制。

这让我想到知乎上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科技如此发达了,人们还是感到不幸福?

高赞回答是这样的:因为科技只管衣食住行,不管贪嗔痴怨。

这似乎是一个无解题。

但答案其实就藏在问题中,像叔本华一样正视这个现实就是这个问题的最优解。

即使是乐观主义者,也可能在生活的明枪暗箭中举手投降,叔本华这个悲观主义者却度过了幸福的一生,这除了他有继承丰厚遗产的好运气之外,更应该归功于他的智慧——不仅能看透生活的本来面目,还知道如何应对这并不美好的现实。

最稳妥的幸福,不是虚构出一个桃花源躲进去,而是看透了现实之后,还有勇气和智慧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叔本华是怎样经营出幸福人生的。

三、悲观主义者叔本华的幸福密码

悲观主义的叔本华其实并不追逐幸福,他专注于避免痛苦,他说:“我们要不惜花费时间、人力、金钱和忍受烦琐、不便以及减少自己的需求,目的就是为了杜绝发生不幸的可能性。”

这样的做法,可能很多人看了都要把头摇成拨浪鼓了:为了避免痛苦,把生活弄得这么无聊,这样的人生一点也不幸福。

但问题是,叔本华不怕无聊啊。

叔本华的确认为生在人世间,就意味着只能在痛苦之间摇摆。

但我们不要忽略了紧随其后的这段话:“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一个拥有丰富内在的人,就像在冬月的晚上,在漫天冰雪当中拥有一间明亮、温暖、愉快的圣诞小屋。”

我们抗拒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却忘了这个悲观者经营出了幸福人生

显然他说的“拥有丰富内在的人”,就包括他自己。 丰富的精神内在让叔本华不需要用感官享受和社交来摆脱无聊,他能从获取知识和思考中获取乐趣。

很多人以为叔本华全靠他老爸给他留下的遗产才能生活得这么好,可这世上从来不缺坐吃山空的败家子,叔本华的幸福,得益于他对世界本质和自身的清醒认识。

知道世间充满痛苦和无聊,所以降低对这个世界的期待;知道自己更擅长驾驭无聊,所以通过金钱和克制来降低让自己痛苦的可能性。

叔本华正是按照他说的这句话做的:我们应该循着符合我们个性的方向,努力争取适合个性的发展,除此之外则一概避免。

我们抗拒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却忘了这个悲观者经营出了幸福人生

睥睨世间的叔本华

作为普通人,我们或许并不向往叔本华离群索居的人生,但他顺应自己的个性来经营自己人生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我们不能承受不稳定带来的痛苦,就不要因为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心潮澎湃。

同样,如果我们不能容忍伴随着稳定的无聊,就不要在疫情引发的“公务员热”面前盲目跟风。

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是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和能力之后,按自己的意愿度过一生。


写在最后: 叔本华说,人生真是糟糕透顶的事情,但他紧接着又说,我已决定要花费这一生去琢磨和探究这一糟糕透顶的人生。

像不像“认清生活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

把叔本华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的智慧》放在一起看看吧,这才是完整的幸福密码。


#以书之名#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