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发布啦 0 0

1976年9月,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作为一名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这一生中亲眼目睹过无数的死亡,就连他的多位家人,都在革命路上相继献出了宝贵生命。这让他对于人生的感悟,要远胜于其他人。

“看透生死”,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而在他晚年时,他对于生死的概念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他的一生曾经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而临终前的他,却是真正体会到了“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感慨。

2001年的时候,也就是毛主席去世25年之后,他的女儿李敏公布了毛主席在去世前的护理过程,一些不为人知的史实公诸于世,激起了无数人对于毛主席的怀念......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李敏

与死神打了一辈子交道,相继送别老战友

“看透生死”,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毛主席共有6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最为人熟知的是他的结发妻子杨开慧被湖南反动军阀所杀,以及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正是家人的相继离去,让毛主席坚定了自身的革命信仰,他自己也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而除了家人以外,毛主席自己也曾经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27年4月,大革命失败后,毛主席曾经在一次执行任务过程中被国民党士兵逮捕,他急中生智骗过对方逃脱;

而在他成为革命领袖之后,他成为了国民党当局的头号追捕通缉目标,用美国记者斯诺的话来说,“毛的脑袋可是全中国最值钱的。”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毛主席

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二十万大军直扑陕北,中共中央面临战略转移,危急时刻毛主席随大部队执行转移任务,还给自己起了个“李德胜”的别名,最危急的时候甚至能听到敌人军官的说话声......

建国后的毛主席已经是一位老人,作为无产阶级者,他很清楚人终有一死的事实。

有很多次他谈到了自己的死亡,其中还有几次让人颇为意外。

首先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建国初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党中央商议,在全国推出了“死后火化”的议案。

原因很简单,起先我国传统都是直接土葬,入土为安,但这样一来遗体容易传播细菌,二来对土地资源也会形成一定浪费。所以,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开始推行火化。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毛主席与周总理

在后来的自行火化同意书上,作为国家领袖,毛主席第一个在同意书上签字。自他开始,中共中央共136位领导全部都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

后来则是一些老战友的离去让毛主席开始正视自己要面对的死亡。

1963年12月,罗荣桓元帅因病去世,那一天毛主席出席了罗帅的葬礼。老战友的离去让他心情非常不好,那段日子里他总在做噩梦,状态十分糟糕。

有一天,他告诉自己的保健护士长吴旭君:等到我死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在我眼前出现。

这话说得吴旭君一下子愣住了,沉吟半响后才跟毛主席说,我可是你的护士长,我怎么能不在呢,我会帮你护理好身体,不会出现那种情况。

然而毛主席摇摇头,又重复了一遍说,不能在她眼前死。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毛主席

又过了几天,毛主席又跟吴旭君说,他想到过自己的五种死法:要么是被人开枪打死,要么就被车撞,要么被水淹死,要么就是被细菌给钻死,要么是从飞机上掉下来摔死。

这些事情毛主席一件都没经历过,但是却被他全部都想到了,想必要么是听别人说过,要么就是毛主席在睡梦中经历过这些可怕的事情。革命这么多年,什么场面都见过,任何一种死法都领他刻骨铭心。

听到主席说这些,吴旭君的心情十分沉重,她赶忙制止毛主席说这些,还说让他不要多想。

可是,当毛主席身边的人们一个个离去的时候,他内心的那种孤独感,是其他人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1972年1月,陈毅元帅去世,没有人把追悼会的时间告诉毛主席。可是追悼会当天,毛主席睡梦中醒来,恍惚间安排警卫员派车:“我要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一般。

当天回去,毛主席又跟吴旭君说了自己可能的死法,吴旭君表面上安慰主席,晚上回家哭了整宿。

1975年4月董必武同志逝世,他是和毛主席一起参加过中共一大的我党元老级人物,他的离去让毛主席更加感慨。

不久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访华,毛主席在与他会面的时候不无伤感地表示:“董必武同志去世了,周总理得了癌症,刘伯承同志也害病...我今年已经82了,上帝邀请我去喝烧酒,以后(革命)就靠你们了...”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毛主席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的心情。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临终护理时仍然坚持看书,忧国忧民

1976年,毛主席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那一年周总理和朱总司令相继去世,朱毛周三位领导核心仅剩下了毛主席自己,这让他备受煎熬。当年他拖着病躯会见尼克松的女儿,跟她说:“死对现在的我来说是种解脱,负担太重了...”

毛主席毕竟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了,这一年他双脚严重肿大,已经无法正常行走,大部分时间都只能躺在硬木板床上闭目养神。

尽管所有人都希望他能“万寿无疆”,但毛主席自己都说这些是“屁话”,该来的迟早要来。

吴旭君也明白,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急转直下,随时都有可能离开。根据中央领导的要求,她和同事们为毛主席制定了极为详细的护理计划,随时监测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有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吴旭君与毛主席

多年来,吴旭君一直在跟毛主席保持交流,随时清楚他的想法,以缓解他的情绪。之所以毛主席让她不要看自己去世时的样子,是因为他不想让吴旭君看到自己死前痛苦的表情:

“我母亲去世前就是这么跟我说的,所以直到现在,我脑海里母亲的形象都还是那么美好、那么快乐。我不想让你看我死的样子,就是不想让你承担我的痛苦。”

吴旭君一直避免跟毛主席谈生死的话题,可是固执的毛主席始终在拉着她谈这些。让她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次谈话,毛主席说:

“人都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根据推理,毛泽东也是会死的...

我要是死了,你应该开一个庆祝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并跟同志们说,毛泽东的死顺应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大家应该庆祝唯物辩证法的胜利才对,这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番话让吴旭君哭笑不得。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毛主席等人

可是,就在毛主席去世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再一次遭受了重大的打击——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大地震发生,7.8级大地震带走了超过24万人的生命。

由于唐山离北京不远,此次地震就连中南海都感受到了其威力。地震和余震发生的时候,警卫员立刻保护住毛主席的头部,吴旭君也即刻安排身边的人疏散。

混乱过后,前线灾情报告传来,吴旭君和警卫员本不想把消息告诉毛主席,然而地震的发生是瞒不过他的,他坚持一定要看报告。

由于毛主席的眼睛受白内障侵袭几乎已经看不见东西,就只能让警卫员代劳念给他听,可是焦急的他自己拿起了放大镜去看报告,看完后被伤亡数字所震惊的他老泪纵横。

身边的人看到毛主席哭,也纷纷流下了难过的泪水。

对于自己即将面临的死亡,毛主席并不难过,他哭是为了那些受难的灾民们而哭,尽管他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却依然挂记着人民群众。

这些内容,都由女儿李敏记录了下来。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毛主席

2001年的时候,她在《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中公布了部分毛主席在临终护理中的细节,后来这些细节也都放在了2009年重新修订出版的《我的父亲毛泽东》当中——

1976年9月8日,也就是毛主席去世前一天,清早他从前几日的持续昏迷中醒过来,全身插满了各种抢救的管子和医疗仪器,鼻饲管、胃管、尿管等等。即便已经是这样的身体状态,毛主席依然要求要看书。这是他坚持了一生的爱好。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毛主席

他想看《容斋随笔》,身旁的警卫员战士端着书给他念了几分钟,直到毛主席再次昏迷。

不久后毛主席再次醒来,要求警卫员把纸笔拿给他,他拿起笔艰难地在纸上化了三条线,工作人员不明白他的意思,他又奋力敲了三下床头的木板。

警卫员这才明白,原来毛主席是想要了解“三木”的消息——三木即三木武夫,当时正在竞选日本自民党总裁,他是日本政界第一个提出恢复中日恢复邦交的人,还提出过“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弄清楚了毛主席的需求,警卫员赶紧找来了《三木武夫及其政见》这本刚刚出版不久的书,捧着给他读了许久。

毛主席听了一会儿,才又一次心满意足地闭上眼睛睡去。这本书也就此成为了毛主席生前读过的最后一本书。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毛主席生前读过的最后一本书

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非常重要,日本政局的变化牵动着毛主席的心,他直到最后一刻都还在牵挂着祖国的发展,人民的利益。

这一天,中央政治局委员一直轮流值守在毛主席的病房门外。

下午叶剑英元帅来了,毛主席与老战友进行了那众所周知的最后一次交流,也只能是眼神交流,叶帅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泪如雨下,但毛主席还是始终没有说出一句话。

叶剑英元帅就此成为了毛主席人生中见到的最后一个人。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叶剑英

傍晚7点钟左右,毛主席的呼吸突然间变得急促,病情顷刻之间恶化。值班护士长孟锦云赶紧弯腰查看毛主席的情况,给他做按摩和顺气。毛主席用尽全身力气,在陷入昏迷之前说出了他人生中最后一句话:“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声音低微得几乎听不见,孟锦云赶紧叫来医生抢救。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毛主席的呼吸从急促变得平稳,再变得衰微,直到9月9日凌晨0点10分完全停止,脉搏消失。

这一刻,举国同悲,山河暗淡,日月无光。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毛主席逝世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毛主席对于生死的看法,每个中国人都十分熟悉。早在延安时期,他在《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两篇著名的悼文中就有所提及。

纪念张思德,他借用司马迁的话表示:“张思德同志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对待国际友人、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他认为对方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号召我们所有人都要做“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样伟大的人,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而毛主席之所以能够用最诚挚的情感来纪念张思德和白求恩,是因为他已经看透了生死。他目睹过家人为了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他经历过“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无限悲壮,他送走过一位位曾经一同革命的老战友。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毛主席

但他看到的不光是这些。中国的年轻人们,咬着牙拼命干,为建设社会主义不辞辛苦拼尽全力,拿出一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劲头。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拼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奉献国家的价值。

毛主席在去世前曾经跟来访的外国友人说过:“我和周恩来同志都看不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了,未来的日子要靠年轻人了,不光是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这样。”

原来在毛主席看来,尽管他和中国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精神创建了一个新的人民共和国,但我们的革命并没有真正成功。

不少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即便是在建国之后,也发生过自然灾害。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毛主席与周总理

天灾犹可恕,人祸不可饶。

中国共产党永远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政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他不怕死,他只是怕人民再受苦,怕国家的发展追不上亿万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

所以即便是去世前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关注着国家的变化和发展,关注着国际局势的走向。

毛主席在纪念张思德同志时的那番话,完全可以用来评价他自己:“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同志就是为了人民利益而死的。”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样度过?2001年李敏公开其护理过程

毛主席

他终其一生都在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看到新中国的人民们能够安居乐业、老有所依,他毕生的奋斗都是值得的,即便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自己一定是非常高兴的。

正如毛主席本人在《卜算子·咏梅》中写的那样,“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参考资料

[1]散木.毛主席慨然面对生死[N].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07-13.

[2]程冲.毛主席临终前给李敏留下的奇怪手势遗嘱[N].央视网/深圳新闻网,2008-06-10.

[3]平遥.毛主席“临终嘱咐”的历史真相[J].党史博览,2008-12(011-014).

[4]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M].沈阳,辽宁出版社,2001-09(353-354).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9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