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岸芷汀兰
幸福不是无由来的,而是从自己心里生长出来的。那么,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做到心静如水,做一个安静而美丽的自己。
题记——
【心动,则万物动;心静,则万物静】
《六祖坛经》中曾有记载,:“时有风吹帆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帆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帆动,仁者心动。彼心若未动,又如何知帆和风在动。”所以这根源还是我们的心动了。
人生路上,我们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诱惑与羁绊,纷纷扰扰之中,心动不可避免,然后心静却是应有的常态。
心静是一种修行,是在自然之中顿悟,与现实相结合,能够用平静如水的心情去观万物万象,能够用清澈见底的心去接纳生活中的风雨、清欢。
静而后能安,经历人生风浪,而生命静水流深,保持一份淡定与自信,便是平湖秋月,花好月圆,更是一种安好之态。
【正如“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因为人生有太多的羁绊与纷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让心静下来。
正可谓: “心无物欲 ,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心静了,才能做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让心静下来,人们才能心如止水。人没有了烦恼,既无杂思,又无贪念。此时此刻,方知心静之后再无外界的琐事所扰,静心之后再无层层的涟漪泛起。
让心静下来,才能懂得,生活的最高境界是清净。心静了,才能进入一种“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感悟。你如果以静心看世界,世界便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洲;你如果以静心观生活,生活便是一场异彩纷呈的大戏。
让心静下来,即使鸟鸣蝉噪,也会感受出“林愈静山更幽”的意境;即使风起云涌,也会心亦淡然,人亦淡定;即使有冰霜雪雨,也会感觉云淡风轻。
让心静下来,才能在种种诱惑面前,依然保持恬淡清醒;才能在艰难困苦中,依然那样从从容容;才能在遭遇挫折厄运时,依然笑对这个纷繁的世界;才能在这个苍茫迷离的世界里,慢慢地将一切的是是非非看透、看清。
让心静下来,就要正视人生的荣辱兴衰。世事沧桑,人生无常,所以我们要努力克制内心无限膨胀的欲望,要让心灵归于平淡,切莫让它四处游荡。
让心静下来,就是要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不能随遇而安,就会心烦意乱;不能顺其自然,就会疲惫不堪。人,赤裸裸而来,不带一分钱而去,因此毫无必要争名夺利,也无必要挖空心思、处心积虑地去算计得失。人们只有放下了无谓的负担,才能一路自在,没有忧烦。
【余生,静而不争,做一个灵魂安静的人】
生活,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总之不是你想的那样,所以,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多年以后,那些我们曾经在意的、计较的、欢喜的、悲伤的,都会在生命的长河中被光阴的泥沙冲散。
耿耿于怀的难逃遗忘,念念不忘的也不一定就有回响。人这辈子就是一个过程,没有永久的生命,也没有不老的青春,所以没有什么好执着的,一百年之后,没你也没有我。
我们奋斗一生,带不走一草一木;我们执着一世,带不走一丝虚荣爱慕。原谅生活中的不完美,宽容生命中的不容易,生活有馈赠也有剥夺,内心安然,微笑面对就好。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必争;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用争。人生一路,经历越多,就会越容易想开,看淡。毕竟有很多事情,即便是我们拼尽全力依然无能为力。
人这一生,其实很短,与其在渴望中身心疲惫,不如在知足中过好一生。以前想要,是因为不懂,现在想要,是因为看懂。
谁的一生不都是一路赶赴,一路参澈这人间定数,最后又都已孤独将所有的经历安抚。静而不争,是一种历尽世事沧桑后的释然,是深藏于心底的淡定,更是根植于骨子里的修养和底气。
往后余生,做一个灵魂安静的人,不哭不闹,不抱不怨,不吵不躁,静而不争才能活成一道风景。
您的点赞、关注、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美文共赏,岸芷汀兰期待与您共勉,非常感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