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别人诉说,是人的天性;听别人的诉说,则是一个成熟之人最难得的素养。人,能说或会说很重要,但善于倾听更为重要。学会倾听,可以广纳群言,保持头脑的清醒;学会倾听,可以广开眼界,增长自己的知识与才干。学会倾听,因为它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曾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位年轻的母亲为了验证她教子有方的成果,特意把两个苹果递给自己年幼的儿子,她希望儿子可以把其中一个苹果送给自己。可是儿子接住苹果后,看都没看她一眼,便把两颗苹果各咬了一口。这位年轻的母亲非常伤心,正当她打算发火训斥儿子自私贪婪之时,童稚的儿子却突然对她说:“妈妈,你吃这颗苹果,我尝过了,不酸!”听完儿子的话,她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愤怒是因为没有耐心和时间去等一个回答,我们应该耐住性子,学会倾听,因为倾听的背后是另一番的暖意。等待别人把话说完,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
知乎上曾有过这样一个提问:“和一个人聊天很舒服是什么感觉?”其中有一位答主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当你正在说话的时候,会聊天的人绝对不会打断你,不会不停地用‘我以前’、‘我那个时候’打断你倾诉的时刻;当谈话陷入低谷的时候,或者刚开始聊天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发起话题,让聊天继续下去。”交流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自己,而是为了增进彼此的了解。不打断别人就是尊重对方最好的方式,即便他可能不认同你的观点,但他也愿意听你继续说下去。懂得交流的人明白,没有什么是比尊重更好的谈话技巧。因为他们知道,想要拥有一次愉快的谈话,并非是靠打断别人、驳倒别人获取的,而是用尊重换取尊重。懂得在适当时候,管住自己的嘴的人,谨言慎行,往往更能获得尊重。
相传,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弹到描绘高山的曲调时,听琴的钟子期感叹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弹到描绘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感叹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正因钟子期听懂了伯牙的音乐,因为懂得倾听,世上才有了这段有关知音的千古佳话。后来钟子期因病过世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倾听不仅可拉近心灵的距离,而且倾听才是遇见知己的开始。
世界上最成功的推销员乔·吉拉德曾说:“有两种力量非常伟大,一是倾听,二是微笑。”当你和别人交流时,如果我们总是说,就学不到什么东西,人们也只有全心倾听时才能实现高效的交流。因而,在和他人沟通的时候,让别人说,给人以表达的机会,去倾听他们的意见与情感,才能完全理解别人要表达的意思,实现心灵的互动。美国实业家约翰·洛克菲勒就特别注意倾听,他所实行的政策都是经过倾听员工的意见,进行开诚布公的论证才下的结论。所以,只有懂得倾听的人,才有可能把握住别人错过的机会,在感情、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功。
知道并不一定就要说出来,有些话不适合你说,有些场合也不需要你说。很多时候,一方滔滔不绝,一方被频频打断。看似两个人有说不完的话,但其实两颗心已经越走越远。和表达自己不同,倾听有时更像是一种善良的选择。在一个人心里有同样多的话想说的时候,他选择了沉默,先听朋友倾诉。这样的人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同理心很强,他们懂得跨出自我,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感受、思考事情。
真正高情商的人,拥有沉默的智慧和倾听他人的善良。他们懂得不打断对方说话,照顾对方的情绪,给对方足够的礼貌。他们不随意插话,了解对方的心声,给予对方尊重。对方阐述观点的时候,不插科打诨,用无声的善意鼓励对方说下去。他们懂得感同身受他人的立场。善意的倾听,不但可以赢得他人的信任,更可以触摸自己曾经不了解的领域。
我们每一次认真的倾听,都会成为自我成长的契机。将心比心地倾听和尊重别人,最终,自己也会被这个世界善待。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