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第二届全国“读写教室”研究共同体年会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由全国“读写教室”研究共同体(RCCRWW)、北京市丰台区小学引进校高品质课程教学研究联盟主办,浙江天长差异教育研究院、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协办,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承办,以线上方式举行。
开幕式
—第二届全国读写教室研究共同体年会 —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支梅院长致欢迎辞。全国读写教室研究共同体学术委员会杨文华主任做了读写教室研究共同体年度工作报告。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曹君校长从学校育人整体发展视角作了题为《融合课程创造儿童新读写生活》的经验分享。
大单元研究专题
—第二届全国读写教室研究共同体年会 —
本届大会研究专题聚焦“大单元”,就大单元的不同分类进行研究,全面呈现“读写策略大单元”“主题大单元”“文体大单元”三种形态下课程重构与教学研究,引领一线教师明确下一步实践的方向,与刚刚发布的国家2022年版新课标方向一致。
三个大单元研究专题共有15节说课,分别由来自丰台区高品质联盟的小学引进校和来自浙江实验校的一线骨干教师进行实践经验分享。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施燕红老师点评了单元课例中的策略实施过程,谈到了逆向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的趋向与策略实施的衢州经验。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语文教研员张烨老师和浙江师范大学徐静静老师分别从“教材主题的提炼与教学实施”,“多样化主题的类型——跨学科综合性教学”两个方面打开教师主题大单元开发的视野。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语文教研员张东岭老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钟晨音老师分别结合课例和我国教材开发的历程,促发老师们思考建立文体意识,为学生打开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三个主题单元丰富高效的研讨,与会教师对“大单元”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与认识。
专家报告
—第二届全国读写教室研究共同体年会 —
承办方特别邀请曾任国际学校高中中文教师、现居美国的双语作家钱佳楠做了题为《阅读与写作的素养——从青蛙王子谈起》的学术报告。她以独特的站位与视角分享了生动的案例,她对儿童文学阅读的开放性文本解读与观点性写作的阐述给了一线教师很多启发。
读写教室TED演讲
—第二届全国读写教室研究共同体年会 —
来自浙江省、青海省和北京市的六名老师和两名学生通过演讲将一间教室的生活,一所学校的风貌生动展现了出来。
十一学校丰台小学两名学生以《专题阅读引领学习走向开阔而深入》为题进行演讲,显示了学校新读写生活下学生的学习力与思辨性,让人印象深刻。
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 韩梓崟
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 郑旭哲
大会总结
—第二届全国读写教室研究共同体年会 —
课程专家裴娣娜教授在对本次研讨会进行点评时表示,本次会议研讨和交流是在“读写教室”素养导向下课程整合和大单元教学,对构建语文学习新样态的尝试,具有议题高位、内容丰富的特点,展现了高水平研究成果。她认为,全国“读写教室”联盟融通古今、东西文化思想资源,实现了从借鉴到学术自主性发展的开拓性研究。同时,她对十一丰台小学用课程实现学校变革性实践给予较高评价并从三个方面提出期望:首先,要从进一步推进研究方法论的层面把握三个核心教育价值,对教材结构性整体把握;其次,要实现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的转换;第三,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内在机制的研究。
全国“读写教室”发起人、理事长王国均教授从“读写教室”的意义、功能、价值,以及它如何改变教师专业发展,“图书教室”已有成果等几个方面,对全国“读写教室”研究共同体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第二届全国“读写教室”研究共同体年会的召开正值国家2022版新课标的发布。以研究共同体之名共研新课标的实践路径,创新了理论专家、高校教师、教研机构、一线学校多学科教师多方协力共研的机制,推动了以儿童读写素养为基础的核心素养培育在下一阶段的深化研究。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