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联合国大会今天将就列支敦士登代表提交的一份草案进行投票表决,大致内容是为安理会引入一项新的规则,要求常任理事国在行使一票否决权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联合国大会解释这么做的具体原因,如果缺乏正当性和合理性,那么一票否决就不成立。
报道称,在投票表决之前,列支敦士登代表就此项草案召开了闭门会议,目前草案已经得到了至少57个国家的支持,其中就包括美国。另外乌克兰、德国以及日本等主要国家的联合国常驻代表,也表示将在表决中投出赞成票。按照列支敦士登代表的说法,此项草案旨在赋予联大更多的权力,并加强多边主义。
不过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格林菲尔德却毫不避讳地称,此项草案的针对目标就是俄罗斯。格林菲尔德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二十年,俄罗斯一直在滥用一票否决权,尤其是在此次俄乌战争爆发之后,俄罗斯再次利用一票否决权,阻挠一些关键草案的通过。格林菲尔德表示,此项草案有利于完善安理会的问责制度,让常任理事国的运行机制和议事流程更加透明。
据悉,在近年来多项呼声比较高的安理会改革方案中,其中有一项就是要求限制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的滥用,所以列支敦士登代表的草案,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提议,只不过此次俄乌战争爆发后,让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减少否决权使用的呼声,再次受到了大多数联合国成员的关注。
据悉,一票否决权是联合国大会为了保障联合国创始国的权益,赋予常任理事国的一项特权,原本旨在维护联合国的稳定,确保各方行动的一致性。但是在冷战时期,一票否决权开始变味,美苏两国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频繁使用一票否决权否决对方或者盟友集团提交的议案,一票否决权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不可否认的是,一票否决权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没有一项制度能做到尽善尽美。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一票否决权依旧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实施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美国为首的利益集团无疑将会彻底把持联合国,将其变为自己打压异己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自1946年一票否决权被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次使用以来,苏联/俄罗斯与美国的使用次数排在前二,所以美国根本就没有资格说俄罗斯滥用一票否决权。
正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所言,美国推动列支敦士登代表提出的草案通过,拿“一票否决权”开刀,完全是为了绕开联合国,试图组建一个新的国际组织以替代联合国,“新群”将由美国主导,完全基于美国制定的规则运行。
拉夫罗夫表示,自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以来,始终尊重《联合国宪章》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反倒是美国屡次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践踏国际法律法规,对一些国家采取非法行动。
美国及其盟友试图削减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威力”的行为,是十分危险的。另外还有一种可能,美国支持限制一票否决权的使用,不仅仅是想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还将为他的盟友进入安理会创造便利。
近年来,包括日本、印度、德国以及巴西在内的国家,一直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上述四个国家,日本和德国是美国坚定的盟友,一旦一票否决权被限制,其进入安理会可谓是易如反掌。
如果上述计划成功,美国无疑将会全面控制安理会。即便其不新建一个国际组织,也能在联合国框架内,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如此一来,美国及其盟友的利益就会凌驾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之上。
所以列支敦士登代表提出的此项草案,看似是针对“五常”的,其实是在损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安理会改革理应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加强国际法治建设,充分体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和自由的人类价值观,而不是打着维护正义的幌子,将安理会改革导向歧途,变为某一国或者某一利益集团打压制裁他国的政治工具。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