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035篇原创文章:
不谈什么地段价值,城市价值,通勤价值,还有虚头巴脑,不具备普适性的的配套(绝大多数买房人甚至连中介销售连配套都弄不明白)和景观价值,中国的楼市里面,有一个神秘的,看不见的价值属性,却在过去20年,长期发挥着“点石成金,价值膨胀”的魔力。
那就是学区,和商品房捆绑在一起的入学资格,堪称中国商品房类别和楼市环境中,绝对的“价值台柱子”,这个结论,不接受任何反驳和质疑,觉得不合理,也不用在这里抬杠,去当地教育局门口举牌子拉条幅去,至于现实如何教做人,那就需要自己承担了。
对于太多的“网络重拳出手,现实怂得掉渣”的喷子和键盘侠,不值得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这样群体的情绪价值。
学区对商品房的价值支撑和拉动的力量有多大?
毫不夸张地说,能让有几十年历史,如同瓦砾垃圾堆一般,脏乱差摇摇欲坠的破烂老旧房子,摇身一变,变成坐地起价,甚至是天价的宝贝,而且让很多有就学需求的家庭,不惜掏空六个钱包,也要趋之若鹜。
过道,地下室,储物间连基本居住条件都没有,但是有学位,那不好意思,天价。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同样,因为学区的存在,还能让很多本身非常普通,甚至质量低劣有各种问题的商品房项目,变成万人争抢,水涨船高的香饽饽。
这不是什么魔幻故事,而是在中国商品房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面,极度真实的现实表现。
城市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而这种堪称魔幻的现象,也让学区房,成为了中国楼市长期以来的价值标杆和支撑房价的台柱子。
但是进入2022年,时代的齿轮转动,风水轮流转,针对中国学区房这一魔幻乱象,也引来重要的转变契机。
当然,这样的转变,是明显的利空,持续的利空:看似普通的一个法律,却饱含玄机。
2022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新的职业教育法已公布,将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写进法律,这是大事。
图片来源:网络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中国法制管理的背景,对这个最新关联教育和学区价值的重要动向,进行专题解读。
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现实,对中国学区房这个楼市“价值台柱子”的未来,进行深度研判和分析。
不唱空,不唱衰,公正客观,理性专业,地产人说地产事,讲究一个靠谱。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网络
1
事件复盘:取消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5月1日起施行,怎么一回事?
人类社会历史上每一次重要的转折和变革,亲历者在发生的时候,都没有任何的感觉,只有把时间维度拉长,回头去看,才能反应过来,自己亲历了一个时代的转折。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4次会议4.20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将在2022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近26年来的第一次重大修改!
这个大招,目光之长远,可用高屋建瓴来形容。
4月20日表决通过,5月1日正式全国通行,这个“大招”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图片来源:网络
此次修订是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修订后的新的职业教育法内容从五章四十条完善至八章六十九条,字数由3400余字增至10000余字,内容更加充实。
取消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对中国的教育格局,还有很多价值关联领域未来肯定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新规全文,全网可查,这里不做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找官方媒体进行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法律的重新修订,核心的逻辑就是:
过去读完初中之后,学生会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考高中,如果考不上高中,就做第二选择,去读一个普通职业学校(中专)。过去考高中都是有门槛的,必须达到一定分数才行,不然无法录取。
而取消普职分流的意思就是,以后读完初中后,学生既可以选择读高中,又可以选择去读职业学校。不管哪一个,未来都可以考本科。
普职的学历和高中学历可以被同等看待,上升路径也是一样的。
学历内卷,职校错位的结构,将面临长期而又直接的改变影响。
目前中国面临的现实情况是:
本科生一大堆,找工作不好找;
成绩好的学生,第一选择一定是读本科,因为读职校意味着“没社会地位,被人瞧不起”;
职校想招好学生招不到,而职校对口的工作岗位缺口很多。
目前中国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高端技术人才。而因为过去通过教育晋升的路径和持续增长的人口,长期下来就必然导致了学历贬值。
当然,这是结构性问题,职校里面的资本猫腻和对学生群体的压榨剥削问题的长期存在,也导致了社会整体价值观,毫无悬念的向上高中,考大学的路径靠拢。这就会导致学历越来越卷,本科找不到工作就考研,考研不行就考博。
但人终归要进入社会吧。
而另一个更好的路径则是,成绩中等,或者对技术有兴趣的孩子可以考虑走职校路线,很快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融入社会。
想继续深造,通路还在,本科研究生的大门都敞开着。
道理是这么一个道理,但是教育路径,不是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对应的调整和改革,长期以来国家层面的态度都非常谨慎。
当“普职分流”变为“普职协调发展”,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进行实施,中职教育的定位和前景随即改变。
教育改革,兹事体大,这就是时代的转折,关键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中国的学区房价值逻辑和财富故事,中长期的大利空到来?
基本上这个教育改革的内容,被主流舆论和关注所忽视了,房地产自媒体,基本没有一个会去分析这个最新的教育改革会对学区房带来什么影响。
掩耳盗铃罢了,不敢正视时代的人,永远只能活在价值幻想里面。
事实上,有了这个调整之后,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预期会发生很大变化。
客观来说,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本科的很多专业,要多鸡肋有多鸡肋,什么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环境科学等等,绝大多数人在里面成为了炮灰。为了拿学历而拿学历,白白浪费青春。
而无数家庭付出沉重的教育成本,给下一代,增加现实的独立社会竞争力的效果,边际效应越来越差。
以前家长觉得,孩子如果考不上高中,那这辈子很难出头了,所以在高中之前的阶段,买学区房,报培训班,挤破头考好高中;到了高中后又让孩子努力考985/211,然后毕业之后……随之失业,或者找一个普通的工作。(现在找好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了,跟过去完全不一样)
取消普职分流,增加了对职校的社会认可后,家长的心态应该会好很多,高中通路,职校通路都在,只要认真走一条,就不会太差。兴许读高中还是更差的选项。(因为职业技术人才这块的缺口比本科生缺口大得多)
当然,这个需要时间和过程,最重要的,是现实教育。
比如当年香港的普通底层卡车司机,就能跑到尚未发展起来的广东买房娶老婆,过好日子,什么道理,都不如现实的物质和差距教育来的实在。
这就对学区房的价值,形成了中长期的利空。短期并没有影响,但是时间拉长,问题就大了。
押注在好学区上面的成本,得不到长远回报,这种经济逻辑就可能持续下去。
从趋势上来说,这对于学区房是重大的利空。当然,不管看多还是看空,最终都要以现实发生为依据,嘴硬和死抗的人永远都有,这里也不多争辩,在一个新的价值环境趋势之下,一切都要用结果来说话,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职校缺口一旦红利打开,谁跑的快谁占优,未来发展如果出现职校路径能够在现实中和考学一路的群体一较高低,那么学区房的价值逻辑就彻底瓦解。
从尊重事实和对趋势信号研判的角度来看:
中国学区房的价值逻辑和财富故事,已经无可避免地发生了转向,要接受时代和趋势的考验了。
任何价值资产的核心目标群体的预期心理和现实需求一旦改变,那么对应的资产价值就要重构,沙漠里面水比黄金值钱,教育是刚需没错,但是对教育的预期改变了,学区房的故事和想象力就没有了。就这么简单粗暴。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资格绑架价值的中国楼市传统正在瓦解,中国房价的重构和回归真实的进度加速
实事求是地来说,学区房长期以来不仅是中国楼市和房价的“价值顶梁柱”,更重要的一点,有学区这个看不见的价值附属,也让学区房事实上成为了中国房地产经济调控,房价管理,市场规范等等工作推进过程中,最难对付的“钉子户”。
学区房的存在,其实已经和国家共同富裕主旋律,房住不炒的大基调,还有教育公平化的大方针,站到了对立面。
什么地段,景观,配套的附加值,在学区面前,一文不值,这个逻辑,当了爹妈才懂,请不要抬杠。
为孩子建立基础,为下一代进行教育投资,是最基础的中国家庭刚性需求结构中的组成部分。
好风景可以不看,交通配套也可以克服,但是学区好坏,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迈不过去的一个艰难大坎。
这就是教育资格,隐形配套,对中国房价,看不见的绑架,也滋生了很多投机,炒作的乱象,城市越大越发达,这样的关联炒作和价值标榜越集中。
很多城市的房价的管控,学区房的存在,就是拦路虎,钉子户。
当然,国家也持续在想办法拔钉子,打老虎,比如多校划片政策,比如教师轮岗,比如升学规则调整……等等,特别是2020年以来,各种尝试和动作,明显在频率和力度维度上都在加大。
但是物理距离是现实存在的,就近入学是符合现实管理的,以上的办法,治标不治本,只能缓解不能拔根。
改变对教育的预期,才是治本,而这一次取消职普分流,就是从根本上去改变教育上升路径在过去形成的偏见。
当上职校不被歧视反感,家庭引导和个人努力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中国学区房这根楼市价值钉子,也就不攻自破,失去地位了。
这个动态,其实完全可以理解成为是中国国家在针对楼市和房价的价值扭曲,进行的拔钉子行动,学区房这个老大难问题一旦用时间换空间的模式得到解决,那么中国房价在未来的重构和回归真实的进度,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加速和落实。
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就能实现的,几十年积累和形成的价值惯性,一两代人是无法接受的,关键的是当下的播种动作,未来能够杰出什么样的果实,才是最有说服的。
不过国家的思路和趋势,已经是明牌,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和趋势为敌,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关于后续学区房的走势研判,以及几点个人分析观点分享
文章最后,谈几点研判和个人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各位读者朋友讨论和思考:
1、取消职校分流政策,是大势所趋,但具体如何落地,还要看各地情况。这种全国大面的政策,估计会有比较长的落地周期。
短期3-5年,看不出效果,学区房还能得瑟,这是一个需要量变积累,实现质变的过程。
未来如果职普分流取消以后,更多的职校出身的年轻人,既有具备个人竞争力的职业技能,又能拥有继续深造学习,获得更高学历满足上升需求,这样的群体,能够获得比考试派,死读书的低质量本科大学群体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人生发展,更多的财富机遇,更高的社会地位(比如职校出身,通过自己努力进入体制,或者在经济环境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比什么都有说服力,而且,这也是中国这个国家的需要和追求。
风水轮流转,国家从现实需求出发,最希望的,就是有一天,轮到“高职”大学生吃香了。
而不是学历至上,实用至下的无效内卷。
2、“职业教育法”的出台,核心目的是刺激中国“高端制造业人才”的如潮涌现,一个崭新的教育新时代正式开启。
3、学区房中长期利空是必然,都不需要等到质变,只要教育改革的量变效应出现之时,就将成为中国学区房价值泡沫彻底破碎的关键时刻。
只要学区房这个钉子户能拔掉,哪怕过程和时间成本再大,也是值得的,那么中国的房价和楼市,未来价格回归价值,真实价值体现的趋势,就成为必然。
4、短期内,特别是未来5年以内,学区房的价值和影响依然会因为惯性而持续,这是国策层面的重大调整,需要时间过程来验证,不排除有进行调整和修改的可能,所以对于个体而言,不要盲目,保持自己的逻辑和节奏,很重要。
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长设计,是大事。
以上,就是对最新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进行的专题解读和关联分析,和各位读者朋友进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